话说《阿伊达》
2017-04-26任海杰
任海杰
歌剧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四百多年来,全世界的作曲家们写过多少歌剧,难以计数。然而,要说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大概有这么两部,一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卡门》,一部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1813-1901)创作的《阿伊达》。
在威尔第一生创作的约二十八部歌剧中,《阿伊达》可能是最具知名度的了。《阿伊达》不仅是他中年辉煌后力图创新的成功典范,更是在他所有的歌剧中,场景最为恢弘壮观,富有异国情调。在第二幕的第一场和第二场的“凯旋进行曲”中,不乏绚丽多姿的舞蹈场面,还有战争胜利后缴获的俘虏和动物上场的场景—记得二○○○年,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演出《阿伊达》,狮子、老虎都被带上场(当然是被关在笼子里),而我看到的最具震撼力的一场国外露天剧场演出的《阿伊达》录像,演员骑马上场,饰演拉达梅斯的男高音甚至骑在大象上威风凛凛地登场,场面极为壮观!歌剧能呈现如此壮观宏大的排场,除了《阿伊达》,无出其右。
由此可见,《阿伊达》不仅能在室内歌剧院上演,还适合户外演出,最为典型的就是意大利维罗纳圆形露天剧场,每年的夏季歌剧节都要上演《阿伊达》,几乎成为歌剧节的招牌保留剧目。二○一三年秋季我去意大利旅游,其中一站到维罗纳,尽管那时歌剧节已经结束,但在维罗纳圆形露天剧场外,仍有意大利人身穿《阿伊达》剧中男女主角拉达梅斯和阿伊达的戏服,招呼游客与他们合影,堪称维罗纳的独特一景。
《阿伊达》在歌剧史上的辉煌已毋容置疑,但当年威尔第在创作《阿伊达》时,情景并不美妙。从一八四二年的成名作《纳布科》,到一八六二年的《命运的力量》,这是威尔第一帆风顺的二十年,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包括奠定他意大利国宝声望的《弄臣》《吟游诗人》《茶花女》等代表作。
但与威尔第同年出生的瓦格纳,给威尔第出了难题。兴盛一时的以梅耶贝尔为代表的法国歌剧,也推波助澜。在德、法两股势力的夹击之下,中年以后的威尔第,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困境并不是因为威尔第才思枯竭,而是当时的乐坛正在掀起一股瓦格纳风潮。乐评界认为,相比瓦格纳,意大利歌剧已经落伍。发难者甚至来自于意大利国内。由一批年轻的音乐家、作家、记者等组成的先锋派纷纷撰文,批评自罗西尼、唐尼采蒂、贝里尼以来的意大利歌剧已步入了陈旧的“形式”和“套路”。其中有一位后来为威尔第《奥赛罗》撰写脚本的阿利戈·博伊托,在《论意大利艺术》一文中,更是措辞激烈地抨击,矛头显然直指当时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威尔第。
这时候的瓦格纳,已上演了《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唐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并着手创作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对瓦格纳的异峰突起,威尔第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相当震惊。一开始他听了瓦格纳的《唐豪塞》序曲,认为瓦格纳“简直是疯了”,他对《罗恩格林》也看不顺眼:拖拉冗长的情节、“无聊的”合唱,还有那“难看的天鹅”……不过后来他渐渐接受了《罗恩格林》,认为瓦格纳的配器优美高级,并对《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表达了难得的敬意:“人类精神最高贵的创造之一。”
当然,在威尔第的心中,意大利歌剧始终代表着歌剧最正统的地位,虽然他也看出了一些意大利传统歌剧的弊端(如唱段游离情节,只为炫技,音乐性大于戏剧性等),但他并不认为意大利歌剧要走瓦格纳的路。他说:“如果是德国人,从巴赫到瓦格纳,写出好的德国歌剧,那很好。但我们这些帕莱斯特里纳的后裔如果模仿瓦格纳,那就在音乐上犯了错。……我们不能像德国人那样作曲。”
既要创新,又不能盲目模仿;既重视乐坛的非议声,又不能抛弃自己的原则—威尔第非常矛盾。以前,他创作歌剧的速度很快,但一八六二年《命运的力量》后,他陷入长期徘徊,达五年之久。他不止一次地说,他要创作一部“新歌剧”,而且创作心情很“疯狂”。可见,在威尔第的心中,这将是一部有别于以往的创新之作。一八六七年,这部歌剧问世了,它就是在法国巴黎大剧院首演的《唐·卡洛斯》。
《唐·卡洛斯》虽不属威尔第最成功的转变之作,但威尔第在世界乐坛的影响力依然无可替代。这从他接着创作《阿伊达》的过程中就可看出。
一八六九年十一月,当时的埃及国王伊斯梅尔·帕夏借苏伊士运河开通之机,在首都开罗建造了一座大歌剧院,命名为“意大利剧院”。为了纪念歌剧院落成开幕,埃及国王拟请一位世界级的作曲家写一部歌剧。他第一位想到的就是威尔第,如果威尔第不愿意,再请瓦格納、古诺。由此可见威尔第的声望在专业圈外,还是名列第一的;而且埃及国王开出的酬金是当时的最高标准:四千英镑。一开始,威尔第谢绝了两次,但后来还是答应了,主要是《阿伊达》的故事打动了他。
在创作了《唐·卡洛斯》后,威尔第正想顺应时代潮流,拓展题材,以证明自己,因此他对埃及方面提供的《阿伊达》题材很感兴趣:异国情调、东方风情。梅耶贝尔的《非洲女郎》、德利布的《拉克美》正是凭借这类题材的歌剧风行歌坛,而当时对古埃及的探寻采风也成为一种时髦。受此影响,威尔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从一八七○年四月接洽,到该年的十一月,短短的半年多,《阿伊达》的谱曲便告完成。只是因为当年夏天爆发了普法战争,首演才推迟到一八七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开罗的意大利剧院隆重开幕。
这是一个轰动的文化事件,人们期待威尔第在新作中会有新的作为。首演获得很大的成功,并很快传到欧洲,短时期内在德国十三个剧院上演。一八七六年威尔第还亲自在巴黎歌剧院指挥《阿伊达》的演出,同样赢得法国观众的掌声。在指挥斯卡拉歌剧院演出时,威尔第曾经要求斯卡拉歌剧院增加合唱队和乐队的人数,并希望按照拜罗伊特剧院那样让乐池下降一点,但没有成功。
《阿伊达》的戏剧布局精当,环环相扣,管弦乐处理技巧高超,配器严密,最典型的就是第三幕凯旋归来的“大进行曲”,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名曲。还有就是人物主导动机的运用,非常成功。《阿伊达》精彩的唱段也层出不穷:拉达梅斯第一幕中的《圣洁的阿伊达》、阿伊达《愿你顺利归来》《啊,我的故乡》,以及几位主角多处的重唱,都是意大利歌剧中的华美篇章。可以说,《阿伊达》超越了《唐·卡洛斯》,是继《弄臣》《吟游诗人》《茶花女》以后,威尔第最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考虑到威尔第的长寿,如果我们把他一生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早期、中年、壮年、晚期,那么《阿伊达》是他壮年时期的代表作—虽然他的壮年时期才写了两部歌剧(另一部是《唐·卡洛斯》)。
《阿伊达》共分四幕七场。
第一幕。
第一场。古埃及首都孟菲斯的王宫大厅里,祭司长兰菲斯正在与年轻将领拉达梅斯交谈严峻局势:“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已经打进了埃及,埃西司女神已经选定了讨伐敌军的将领,我必须上奏陛下。”说完走下。
拉达梅斯思忖之下唱起了浪漫曲《圣洁的阿伊达》:“一旦我荣任军中将领,我将率领斗志昂扬的士兵破阵杀敌。凯旋之日,我要告诉阿伊达,这功勋来自你的力量。纯洁的阿伊达,你的容貌如此娇艳,唯有你才是我久久仰望的光芒……”
(故事开始前,埃塞俄比亚的公主阿伊达在战争中被埃及军队俘获,囚于宫中,成为埃及公主阿姆内丽丝的女奴,她正与拉达梅斯暗中相恋。)
这时候阿姆内丽丝登场,她也在暗恋拉达梅斯,但感觉对方总是与自己疏远,是不是他另有所爱?为此她想探明拉达梅斯的心意。
就在此时,阿伊达登场。阿姆内丽丝见阿伊达神情悲伤,就问她:“什么事让你这样悲伤?”阿伊达答:“我的国家和我的父亲已经攻入贵国,不知命运如何。”这时阿姆内丽丝发现阿伊达与拉达梅斯眼神相视有异,立刻敏感到阿伊达正是自己的情敌,她是在为要离别拉达梅斯而痛苦。这时的一段三重唱表达了三人各自的内心活动:阿姆内丽丝由于得不到爱情而恼怒,阿伊达和拉达梅斯为不能直接表示爱慕之情而痛苦。
场景转到军队出征的场面。埃及国王在卫兵的护卫下出场,祭司长兰菲斯、高管、武士、祭司等随后。国王对众人宣告: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已经侵入我们的国土,据从边境归来的信差报告,敌军在他们的国王指挥下,占领了我们的底比斯,大肆杀戮,并且正在向我们的首都逼近。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震惊和愤怒,群情振奋。国王任命拉达梅斯为御敌主帅,并激励将士们:“前进,埃及的勇士们!你们立即向神圣的尼罗河岸挺进吧!”公主阿姆内丽丝向拉达梅斯授旗,众人合唱:“前进!去保卫尼罗河边的神圣土地,埃及勇士们所向之处,敌人闻风丧胆溃不成军!”阿伊達也只得违心随大家唱:“愿你(拉达梅斯)胜利归来!”
众人离开后,舞台上只有阿伊达一人,她的内心非常纠结和痛苦:“我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父亲是我的尊贵,拉达梅斯是我的心爱,这双重忧伤的热泪,流淌在我这颗极端迷茫的心里。……我的心已冷,我的心已碎。我的神,怜悯我吧!怜悯我这身陷苦闷之中的人……”
第二场。首都孟菲斯的战神神殿,祭司长兰菲斯与祭司排列于祭坛的两侧,作部队出征前的祭奠仪式。从后台传出女祭司长的独唱:“尊贵的神啊,我的生命之神……”并伴有女祭司的三声部合唱。接着是兰菲斯和祭司们的男声四声部合唱。这一东方古老旋律的祈祷歌反复了三次。接着是女祭司之舞。拉达梅斯在舞蹈的进行中登场,走到祭坛前,兰菲斯把银冠铠甲赐给拉达梅斯,在男女祭司祈祷的合唱声中落幕。
第二幕。
第一场。公主阿姆内丽丝的宫殿。宫女们围着阿姆内丽丝为她化妆,还有黑奴们在一旁伺候。有女声合唱和黑奴舞蹈,因为他们知道拉达梅斯率领埃及军队打败了埃塞俄比亚的军队,正在凯旋归来。阿姆内丽丝激情地唱道:“来吧,快来吧,我等待着你!”
为了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们,埃及国王率领群臣来到底比斯。阿姆内丽丝下决心利用这个良机,征服拉达梅斯。
阿伊达上场,阿姆内丽丝假装安慰她:“你的国家已经战败,但拉达梅斯殇身疆场。”阿伊达闻听之下大惊失色,由此被阿姆内丽丝看出阿伊达对拉达梅斯的真情,于是对阿伊达威胁:“我刚才说的不是实情,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绝不容许你这样!”这时候外面传来了群众的欢呼声,埃及的胜利之师在拉达梅斯的率领下凯旋归来。
第二场。盛大的凯旋庆功场面。埃及国王向拉达梅斯慰劳,阿姆内丽丝给拉达梅斯戴上胜利的桂冠。这时候俘虏被带上场,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纳斯罗身穿民兵服装混在俘虏之中,阿伊达惊见父亲被俘,脱口喊叫:“爸爸!”但没被别人发现。阿莫纳斯罗对埃及国王说:“我们的国王已经战死。”他恳求宽待俘虏。
埃及国王吩咐要给拉达梅斯他所希望的任何奖励。拉达梅斯为俘虏们说情。祭司长认为这样做有危险,建议把阿莫纳斯罗一人留下。埃及国王同意,并对拉达梅斯说:“我要嘉奖你的功劳,把阿姆内丽丝嫁给你,由你来继承我的王位,治理这个国家!”阿姆内丽丝一听正中下怀,喜不自禁,但拉达梅斯和阿伊达大惊失色,非常难过。
第三幕。
尼罗河畔的夜晚。阿伊达独自苦叹,唱《啊,我的故乡》,对自己的爱情非常绝望。这时候已知女儿恋情的阿莫纳斯罗找到阿伊达,要她从拉达梅斯口中探听埃及军队的动向。阿伊达一开始不从,后来无奈屈服。
拉达梅斯登场,他急切地找到阿伊达。在深爱的阿伊达面前,拉达梅斯最终泄露军机,说出了埃及军队的行军路线。阿莫纳斯罗在暗处闻听后兴奋地跳了出来,拉达梅斯才知他原来就是阿伊达的父亲!这时阿姆内丽丝和祭司长率众兵从神殿冲出,逮捕拉达梅斯,阿伊达与父亲趁乱逃走。
第四幕。
第一场。阿姆内丽丝内心也非常痛苦矛盾。她命卫兵带拉达梅斯上场,对他说,只要他放弃对阿伊达的爱,她可以救他一命。拉达梅斯断然拒绝。无奈之下,阿姆内丽丝只得命令卫兵把拉达梅斯带到地下法庭进行审判。
在审判过程中,阿姆内丽丝有一段精彩的演唱,最后拉达梅斯被判死刑。
第二场。拉达梅斯被囚禁在阴暗的地牢里,他思念着逃走的阿伊达不知命运如何。这时,他突然发现暗处角落里有一个人影在动,原来就是阿伊达!阿伊达与他紧紧拥抱:“听说你被判死刑,我悄悄潜入坟地等你,不能同生,但愿同死!”拉达梅斯大为感动。全剧在阿姆内丽丝抽泣的祷歌和男女祭司们庄严肃穆的合唱声中结束。
一般而言,一部歌剧,起主要作用的是男女主角。两个以上,比如三个主角的,也有,比如普契尼的《托斯卡》。但真正做到三足鼎立、势均力敌的,不多。威尔第的《阿伊达》算是个典型。
《阿伊达》是以女主角阿伊达命名的,但这部歌剧的主角还有两位:埃及公主阿姆内丽丝和青年将军拉达梅斯。这三位在剧中陷入了三角恋:公主阿姆内丽丝爱上了拉达梅斯,但拉达梅斯却爱上了阿伊达。剧终时拉达梅斯和阿伊达在坟墓中同归于尽,阿姆内丽丝则遗恨绵绵,徒叹无奈。没有一个是赢家。
有人不明白,拉达梅斯放着能给他带来荣华富贵又是自家人的阿姆内丽丝不爱,却偏要爱上敌方俘虏阿伊达(当时他还不知道阿伊达也是位埃塞俄比亚的公主),似乎有悖常理。然而从英雄爱美人的角度看,也是情有可原的。第一幕一开场,当拉达梅斯知道自己可能要率军讨伐埃塞俄比亚敌军时,就激情高歌一曲《圣洁的阿伊达》(这也是拉达梅斯在整部歌剧中最重要的唱段):“你的容貌如此娇艳,唯有你才是我久久仰望的光芒!”可见阿伊达超凡脱俗的美丽,令征战沙场的拉达梅斯心旌荡漾,热血沸腾。
面对两位女性,拉达梅斯的选择是明确的。那么,阿伊达和阿姆内丽丝对拉达梅斯的爱呢?虽然阿伊达也爱拉达梅斯,但她并不是无条件的,当她的父亲、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纳斯罗要她从拉达梅斯口中探知機密军事情报时,她还是屈从了。阿伊达是将爱祖国与爱拉达梅斯联系在一起的,这导致了拉达梅斯最终的悲剧。老实说,当我在第三幕看(听)到阿伊达利用拉达梅斯对她的痴迷,“逼迫”拉达梅斯说出军事秘密的二重唱时,对阿伊达实无好感。
阿姆内丽丝呢?她对拉达梅斯的爱却是无条件的,只要拉达梅斯愿意接受她的爱,一切在所不惜!即使是在拉达梅斯因失口泄露国家机密而被逮捕后,阿姆内丽丝依然想挽救拉达梅斯的生命。第四幕,阿姆内丽丝与拉达梅斯有一长段动人心弦的二重唱—阿姆内丽丝对拉达梅斯说,只要他放弃阿伊达,就可赦他无罪,因为自己是那么的爱他,为他“每夜流泪到天明”。但拉达梅斯忠贞于阿伊达的爱情,视死如归。这里的二重唱段既表达了拉达梅斯男子汉大丈夫的豪迈气概,更感人肺腑地唱出了阿姆内丽丝对拉达梅斯的深情、无奈和绝望!这个原本作为“反派”登场的主角,到此“意外”地赢得了乐迷的同情。
接下来的审判场景,阿姆内丽丝更是忧心如焚:“天啊!我多么伤心!啊!谁来救他?……是我的妒忌害他走向死亡!”在祭司长兰菲斯和众祭师审问拉达梅斯时,阿姆内丽丝的三次“插唱”,肝肠寸断、痛彻心扉,令人动容!而在听到拉达梅斯最后被判死刑后,阿姆内丽丝更是陷入了一种疯狂的状态,她甚至大骂主审官兰菲斯祭司长:“我永远诅咒你!让上天惩罚你!”管弦乐在此推波助澜,呼天抢地,将阿姆内丽丝撕心裂肺、万劫不复的痛苦推向了极致!
如果这部戏到此结束,三足鼎立的均势就有些倾斜了,威尔第和编剧一定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在拉达梅斯即将在坟墓中结束生命时,阿伊达悄然出现在坟墓中、出现在拉达梅斯的身边,并表示要与拉达梅斯共同赴难。阿伊达终于没有辜负拉达梅斯对她忠贞不渝的爱,《阿伊达》最终完成了精彩的一笔!而剧终时站在坟墓上的阿姆内丽丝仍在为拉达梅斯祈祷:“愿你能安息!安息!安息!安息……”
欣赏过无数的《阿伊达》版本以及现场演出,发现一个现象:阿伊达和拉达梅斯固然是以正面人物出现,但全剧演唱得最动人、最感人的往往是阿姆内丽丝,而饰演阿姆内丽丝的演员也往往有精彩的发挥,其“风头”甚至会盖过阿伊达和拉达梅斯,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就是威尔第的天才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