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方式的要点解读

2017-04-26闫洪勇曲秀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8期

闫洪勇 曲秀艳

摘 要:2013年,我国教育部首次制定了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标准,主要用来完善我国高等教学工作以及人才培育工作。《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就是在此时拟定的,它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为我国高等教学改革工作做出了极大贡献。在近几年内,《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研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课程要求;重点解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059-02

一、关于“课程价值”的解读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在《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新增了“前言”部分,用于对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与作用进行说明。英语是现阶段全球范围内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同时也是全球实现交流互往的基本载体。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加入到国际化行列当中,尤其是在加入WTO组织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以往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在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而如今我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变得更加复杂,不仅需要将中国的文化思想传播到全世界,还需要打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首先从国家战略目标的角度说明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英语学习及使用,可以对国外先进理念、技术进行学习,了解全世界优秀的文化思想,使我国语言实力得到强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与弘扬,提升国家软实力。曾经也有人认为,英语学习是一项多余的工作,仅仅通过翻译软件即可替代。許国璋先生(1978年)曾发表过相关文章来阐述自己对这一观点的反对意见,他认为,“通过翻译来替代英语学习是一种较为落后的行为。首先,翻译结果不可能完全准确;其次翻译速度过慢,无法跟上全球经济的发展步伐;最后是缺乏系统性。”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对于个人发展以及国家发展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随后站在学生立场对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可以为我国高校生提供高质的的外语教育。在高校开设英语课程不仅是响应我国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能够为我国改革发展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在国际交流、学习、就业、深造等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高校生掌握良好的英语水平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国际意识,提升文化包容涵养,并为他们今后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工具,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解读

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如下:“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好英语基础,同时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与国际化发展的目标相匹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则根据《课程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对英语教学目标展开了合理的修订: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国际交往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个人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取消了以往对听说能力的特别要求,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客观原因: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听说为主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被大部分师生所接受,形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显著得到了提升。以往的《课程要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与目前的真实情况更加吻合。其中,《课程要求》中关于“与我国社会发展需求保持同步”这一说法较为空洞,指向不够清晰,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则针对上述说法展开了进一步细化。《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应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开展,旨在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还取消了“应用能力”前面的“综合”二字,有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及需求来发展特定的单项技能。英语不仅可以使用在专业学术交流过程中,同时也能够应用在公共场合的热点话题讨论中。对英语应用能力内涵的良好掌握可以帮助学者更有效地解决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间的矛盾。

三、关于“课程体系”的解读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所涉及内容包括了课程的设置,并定义如下:“英语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设置方式体现出来的,而课程设置主要是指对课程结构以及体系的策划。”其中最主要的工作为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在《课程要求》中已针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高校应坚持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原则,同时严格按照《课程要求》以及学校教学目标来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内容。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接受课程体系构建这一理念,并逐渐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也逐渐明了起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课程要求》中规定的内容为基础,进行了适当的补充,针对课程结构以及内容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大学英语被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通用英语、专用英语以及跨文化交际英语,同时以此为基础设置若干门下级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中不仅包含了必修课,同时还涉及了一些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高校必须清楚规定自己的办学等级、招生明细、办学目标,并根据上述内容设置合理的英语课时及内容,构建一个与自身办学特色相适应、合理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此外,《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还针对通用英语、专用英语以及跨文化交际英语三类课程进行了专门的分节讲述,并对其中的关联性进行了特别说明。

四、关于“教学评价”的解读

《课程要求》中提出了一套以现代应试教育理念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即 形成性评价模式以及终结性评价模式的结合体,并分别针对这两种评价方式进行了说明与界定。提倡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此外还包含了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保留了《课程要求》所倡导的传统理念,并进行了适当的补充,使评价机制更加具体、明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评估体系”拆分成为了两个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评价体系,即课程评价体系以及英语能力评价体系。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包括了课程体系的每一个过程,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任务如下:根据本指南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对课程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实施系统、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使课程更顺利地进展下去。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由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方法、测试方法等几个方面构成,其任务主要在于建立一个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及要求,选择本校测试、跨校联考、全国统考等各种模式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综合性检测,将教学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教学过程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信息,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显著改善。评测体系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对它的使用来进行课程策划、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落实情况进行判断,输出一系列结果作为今后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参考依据。

五、关于“教学方法”的解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它是确保教学任务按时、按量、保质达成的基本条件。为了能够进一步体现出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保留了一个小节专门对英语教学方法展开了说明;设置了专门的小节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界定: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或学习中试图达到某一教育或学习目标而策划并实施的方法,这里的教学方法同时包含了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同时还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基于外语学习规律来展开,并结合教学内容的特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坚持灵活性、针对性、合适性等原则,旨在改善英语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效率。”在构建主义思想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自我知识与经验的构成过程。学生的积极性是确保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Tyler(2014)认为,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作为中心来开展。反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仍然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模式,课堂中很少出现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现象,且缺乏师生间的相互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重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审视,并表现出了对教学方法的特别关注,要求教师必须改进以往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逐渐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的模式转变,形成一个以教师为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的高效教学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是我国今后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主导文件,对我国大学教育模式创新、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大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建设大学英语课程、 实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在全面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的环境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必将步入一个崭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Tyler R W.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Guidelines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Z].New York:Education

Sector,UNESCO,2006.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與研究出版社,2007.

[4] 金艳,何莲珍.构建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与多样化测试体系:依据与思路[J].中国外语,2015,(3):4-13.

[5] 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