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画故事”模式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7-04-26王诚惠江国珊

教育界·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模式作用

王诚惠+江国珊

【摘要】简笔画与儿童文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学习这两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通过“画故事”模式来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关键词】“画故事”模式;儿童文学教学;作用

“画故事”是将简笔画资源融入儿童文学课程中,引导学生以简笔画的形式将文学作品的内容与情境直观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通过“画故事”的方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作品,同时能够提高其绘画水平与文学素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之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1]。”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审美的培养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适用所有学科的教学。简笔画作为一种最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之一。用简单的线条和平面图形就能形象地概括出物象的主要特征,且具有直观、简练、典型的特点。简笔画的这些特性使得其对各学科教学特别是儿童文学教学具有辅助和拓展作用。将“画故事”模式引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堂,能够激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课与儿童文学课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简笔画与儿童文学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领悟能力与审美能力。

一、“画故事”模式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领悟力

审美感受力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德国古典美学家阿道夫·席勒提出:“美是形式,我们可以关照它,同时美又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2]简笔画作为最简易的抽象艺术表现形式,能充分表达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内容。所以,简笔画是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美的体现,是可以感知的。将“画故事”模式融入儿童文学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课堂的艺术美、形式美与节奏美,产生审美的感受。

“画故事”模式作为一种训练审美感受力的方式,目的是使学生将简笔画融入儿童文学课堂教学中,从而形成一种审美感受的活动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敏锐洞察力。例如在学习《蓝色的树叶》这篇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画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了文学作品后先分组交流思路,然后结合自己对故事的了解和生活体验,用简笔画的形式进行“画故事”创作,从而展现自己的审美感受。运用这种以美育人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美,感受美,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又增强了儿童文学教学的趣味性。

审美领悟是指渗透在审美感知和想象过程中的一种直觉性理解[3]。在审美领悟当中,人们对形式美的感知和对内在含义的发现过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审美领悟力,才能具有全面深刻的审美感受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又叫审美能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的能力。审美鉴赏力区别于审美感受力,是一种理性的审美能力。简笔画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创建一个具有美感的情境,使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美的共鸣。所以,当“画故事”引入儿童文学课堂后,学生能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赏美,鉴别美,将画出来的作品作为媒介进行讨论,此时的文学课堂就变成艺术讨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各自抒发美的感受,传递美的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对“画故事”产生强烈的表现欲。

(三)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儿童文学课堂教学中,课堂设计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媒介是简笔画,三者构成一个紧密的信息传递体系。把“画故事”模式融入儿童文学课当中,能让学生在接收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美的过程中,将这些美转化为“画故事”的动力,从而产生创造美的冲动。在“画故事”模式下,学生能愉悦、积极地投身于文学课活动当中,用绘画来表达文学语言,挖掘自己的创造表现力。课堂上,学生能围绕绘画作品进行交流讨论,而交流也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创造性活动,更能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造创力。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两者相互依赖,相互推进。学生具有了创造美的能力后,就能更确切地领悟、认识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因此,創造美的能力又能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需求

简笔画是一种简单、精练的绘画语言,它能以最快速的方式、简洁明了的线条和基本形去表达生活中的情景。随着审美教育的普及,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观察和造型能力,青春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有较强的表现欲,在绘画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表达情绪、情感的最合适的语言形式当属简笔画[4]。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对的都是学龄前儿童。因此,儿童文学课的教学对象不仅要考虑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最终接受对象的心理需求。“双重审美”是儿童文学课堂应有的教学理念,除了用成人视角外,更应该用儿童的审美视象来观察世界,既要符合幼儿审美心理,又要融入成人的审美意识[5]。因此,在进行“画故事”编创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往事,发现童年趣事,体味童年心境。

二、“画故事”模式对儿童文学课程空间的拓展

(一)“画故事”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儿童文学以儿童文学和幼儿文学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创编能力为主要目的,它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深受学生喜爱。课堂上,学生根据儿童文学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画故事”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与教育意义。例如,不同的人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会因为自身生活经验的不同想象出不同的故事场景,但是如果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呈现出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将有可能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所以儿童文学能够让读者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于发展读者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画故事”能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简笔画独具的直观简易性特征常常被很多教师用来当作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手段。利用简笔画来开展儿童文学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已经完成的简笔画进行看图说话练习。这样既给了学生文学创作的空间,又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其二,让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某一主题或事物线索进行简笔画创作。这样既给了学生绘画创作的空间,又对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极为有效。在进行“画故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简笔画简单且具有趣味的特征,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充分打开学生的想象和创作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画故事”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潜能

学龄前的儿童拥有可以无限挖掘的思维潜能空间,他们处于抽象思维向直觉行动的过渡时期,因此,簡笔画变繁为简的特征就很好地衔接了这种过渡。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教师就可以直接运用“画故事”的形式,将这些难以说清道明的内容直观表现在他们眼前。反之,通过让学生“画故事”,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他们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透彻。教师还需鼓励学生在“画故事”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共同思考,寻找答案,这样就能持续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

三、结束语

文学是为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简笔画具有很强的审美特点,它直观的形象、简练的表达手法、丰富的寓意,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学生创造一种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将“画故事”模式与儿童文学教学有机结合,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学习的热情,更能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加深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将“画故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为传统的儿童文学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简单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晨璐.浅析美术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以轻粘土教学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5(11):110-111.

[2]【德】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30.

[3]赵建军.论审美感受力及其美育实施途径[J].青海师专学报, 1999(01):41-44.

[4]赵凤君.学前教育专业简笔画创作教学的新体验[J].菏泽学院学报,2014,36(04):119-122.

[5]王晓阳.论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02):114-117.

猜你喜欢

模式作用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