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7-04-26黄享松
黄享松
【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身为一线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科学探究 能力;质疑;实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初中阶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做到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动手,发现问题,再通过思考、分析、动手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类实验活动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那么,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身为化学教师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认识和改进措施,希望对化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质疑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首要途径
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大文豪巴尔扎克曾经说过:“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释疑是具有较高思维批判性的重要表现。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往往还是成功的开端。纵观科学发展史,每一个阶段的进展几乎都是从质疑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对看似“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陈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做到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指导方面,教师只需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引导学生存疑、质疑后,再引导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和验证,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实验是拓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是以实验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的论证和求解的过程,力求用理论学习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层层递进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这样既可优化实验教学的过程,又符合素质教育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一)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教师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例如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的教学中,把原来教师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猜想,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并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质量守恒规律”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参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从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主动参与各项学习的探究者,并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品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二)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地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在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和周密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探究,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增长和提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激发创新意识
实验设计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查找、阅读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氧气》一课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和有关仪器用途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实验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自己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在学生亲手操作之后,让学生自己对比找出实验中的优缺点,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评价。然后教师简单加以点评,“表优鼓差”,使学生能再接再厉,继续完成后面的自主实验环节。这样就能做到将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体现课堂教学的人本化精神,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学生自行设计、分组讨论、开放式的实验,自由度大,自主性强,学生学到的知识扎实,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外实验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外实验题材广泛,材料极其丰富,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有益活动。课外实验不仅能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可以开放实验室,进行化学小制作比赛,使学生尝试到动手动脑的乐趣;指导学生进行小发明创造,撰写科技小論文,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同一问题,善于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去分析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活动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先做后说,师生共作”为主、多法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经常性地渗透创新思维方法。大胆地创新、改进演示实验,会极大地带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创新教育作用。只要教师因势利导,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时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就能为学生插上一双双奔向理想而腾飞的翅膀。学生通过每一次的自主实验,发现相关的化学规律,建立正确的概念,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他们从中学习到了探究方法,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化学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量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充分开发化学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科学态度,推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向前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学生,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江红,赵岗.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45.
[2]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第一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版)[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冯晓林.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与训练[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5]陶建国.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商业经济,2009(2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