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互联网思维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供给侧改革

2017-04-26郝永华

教育界·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思维供给侧改革

郝永华

【摘要】互联网思维的交互特征、用户特征、平台特征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视角,对高校共青团工作互动性、吸引力、凝聚力和整合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在互联网思维视角下研究了高校共青团工作供给侧改革思路,以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稳步实施。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供给侧改革;高校共青团

【课题项目】2016年度安徽省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研究重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供给侧改革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16xmtzd05)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新媒体“长尾思维”下学生社团参与度研究(课题编号:2016LX257)阶段性研究成果;2015年度院级青年课题:新媒体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良性互动应用研究(课题编号:YJKT1516Q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改革任务繁重。以互联网思维作为新的出发点重新审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将为共青团改革破解难题、增强实效、提升水平提供全面的改革创新思路和路径。

一、互联网思维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启发

互联网思维“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以专注和极致为目标”的简约思维,“以微快创新、精益创业、勇于试错为方式”的迭代思维,“以众包协作、用户参与为基础”的社会化思维,“以数据为决策”的大数据思维,“以开放、共享、共赢为理念”的平台思维以及“以整合、创新为根本”的跨界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具有改变、创新、粉丝、扁平的特点。互联网思维有五个重要方向:粉丝思维(粉丝的参与、体验,成为产品最好的创新源泉)、迭代思维(互联网的产品很多都具备迅速迭代的特性,快速试错,快速更新)、大数据思维(大数据的思维会让我们的产品更加有的放矢,营销触及更加精准,呈现的结果也是显著的)、极致思维(产品有极致的特点,才会脱颖而出,才会让人尖叫,才会令粉丝聚集乐意分享)、平台思维(平台思维的特点首先是开放,也是互联网的精神,还有就是共享、共赢)。

在经济领域广泛运用的互联网思维为高校共青团改革提供了新视角、新方向、新思路。互联网思维的交互特征使学生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更有互动性;互联网思维的用户特征使学生关注内容极大拓展,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更有吸引力;互联网思维的扁平特征使团建主题更具多元性,为高校共青团增强凝聚力提供更大平台。我们要在互联网思维视角下研究高校共青团工作供给侧改革,着力促进共青团活动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变,推进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供给侧改革路径

供给侧改革是与需求侧改革相对应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广泛用来指导经济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一涉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改革思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也有颇多启发。从一定程度来说,高校共青团活动供给现状与当前的产业转型发展有相似之处:一方面是产能大,社会对现有产品的需求疲弱,青年学生团员意识淡薄,参与度降低,原本应该转化为教育发展能量的团学活动缺少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是需求缺口大,品牌化、优质化的活动产品供不应求,共青团在高校的存在感欠缺,制约了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组织延伸。

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借鉴供给侧改革思路,在供给端下功夫,在质量上找差距,着力提供系统化、品牌化、常态化的活动产品,从优化供给的角度探索共青团工作的“加减乘除”,加快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战略布局,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稳步实施。

(一)做加法:完善平台,把握青年精准需求

互联网思维的最大特征是平台思维。高校共青团在改革进程中应善用平台思维,通过平台规则以及平台运营机制的创新,聚合双边或多边用户(青年群眾),扩大工作覆盖面,大力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着力建立健全学生思想引领平台、情感交流平台、职业发展服务平台等,打造共建共享的活动生态圈,实现平台模式的变革。“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国家资源数据库和开发平台,鼓励高校教师登录、使用各种开发软件,将数据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开发成果向全国高校推送、共享。”一方面,注重收集整理分析互联网数据,了解学生精准需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答疑解惑,服务学生。另一方面,注重利用网络平台围绕社会热点设置话题,正面引导青年群众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同时,通过培养意见领袖、网络宣传员等群体,大力倡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正本清源,进一步提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引导力和整合力,更好地体现共青团的思想引领职能。

(二)做减法:扁平载体,缩短团青反应链条

互联网思维强调组织管理扁平化,尽量减少管理环节,最大化减少工作效率损失,增强工作灵活性和实效性。因此,组织扁平化是高校共青团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体现。传统的团学工作实行层级化管理模式,组织构架等级森严,行政色彩较浓,日常工作依靠行政命令自上而下传达执行,基层组织被动接受,工作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

高校共青团应积极发挥“青年之声”等移动新媒体作用,建设使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开通论坛、BBS、QQ工作群等网络平台,努力实现各级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通过“键对键”“点对点”方式提供给学生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职业咨询等方面的管理与服务,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成长成才、价值引领等方面为青年团员提供线上线下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刷出共青团的存在感。

(三)做乘法:四团联动,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粉丝思维作为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指通过让自己的用户获得极致体验,对用户群保持着巨大的吸引力,并且尽可能地去提高自己的核心用户活跃度以及普通粉丝转变成核心粉丝的转换率,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将海量用户打造成粉丝。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应创新理念,以开放共享和粉丝思维树立服务理念,改变过去把青年群众看作说教对象的认识,在坚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话语的前提下和充分了解团青需求的基础上,对共青团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把有意义的活动开展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活动开展得有意义”,促使内外部资源的“耦合”,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扩大“朋友圈”,增强活动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使之符合时代要求并引起广大青年群众的共鸣,实现团支部、团总支、学生社团、团委“四团联动”的工作格局,增强团青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做除法:去粗存精,提升文化育人效能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形态,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教育和行为模式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高校树德立人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随着文化的市场化和商業化的转型发展,文艺的教育功能、引导功能受到“泛娱乐化”抑制,大学生在娱乐化洪潮中首当其冲,其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社会责任感及价值观体系受到娱乐化的广泛冲击。

高校共青团应牢固树立“以专注和极致为目标的简约思维”,聚焦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主题,以“一心双环”为组织格局,通过“有利疏导”的形式,在禁止有乐无教类娱乐活动的同时,注重利用重要的时间节点推送主题文艺活动产品。如:针对每年12月份学生社团“泛娱乐化”突出现象(圣诞、元旦联欢),号召组织全校性的“铭记一二·九 共筑中国梦”学生社团文艺会演,明确大主题,搭建大舞台,同时从“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搭建正能量文娱平台,构建多渠道教育体系,建立形成性评估指标”四个方面去粗存精,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不良倾向,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有乐有教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在拓展第二课堂,促进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新时代新部署,高校共青团在习近平总书记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社会需要和青年关切的结合点,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加减乘除”,促进共青团活动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变,扩大覆盖面,提升吸引力,围绕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大局,发挥桥梁纽带先锋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大伟.实现互联网思维的“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魏家东.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OL].http://column.iresearch.cn/u/dadong26/670141.shtml,2014-03-03.

[3]共青团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青联发〔2016〕18号)[OL].http://www.ccyl.org.cn/documents/zqlf/201611/P020161115391495551784.pdf,2016-11-15.

[4]梁彩花.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学术论坛,2015,38(02):167-170.

[5]陈建华.互联网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117-118.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思维供给侧改革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