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建设中教师参与问题研究
2017-04-26黄润秋
黄润秋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特色学校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带来更多的活力与激情,让学生更充分发展个性空间;我国中小学课程决策意识比较强,存在一定的制度性。为了了解当前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特色课程建设中的教师参与问题,笔者展开了调查问卷与访谈。从调查结果中可知,教师对特色文化概念理解不够全面,参与特色学科课程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并提出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组织老师参与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建设;教师参与;调查问卷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番禺市桥小平小学展开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42份,回收率达84%。所展开调查的内容包括:第一,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比如被调查对象所在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的职位、性别、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种类等;第二,调查教师对特色文化认识情况与建设特色文化建设意愿情况、让老师参与特色课程建设情况、特色课程建设的决策情况等。除此之外还进行了有关的访谈工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教师对“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认识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82%的教师基本了解“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基本理解为“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特色”,但从调查问卷与访谈中可知,93%认同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有独特办学目标、办学风格、突出的办学成果。大多数理解的“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特色”并非是“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存在理解差异,这也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2. 教师参与建设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意愿情况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38.31%的教师将自己定位到“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特色课程参与者”之中,52.42%的教师将自己定位到“特色文化传播者”。从中可以看出,多半的教师认为自己是“特色文化传播者”,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教师没把课程构建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第二方面,对特色知识了解不全面,阻碍了教师参与的发展;第三方面,由于多数老师不清楚校课程规划的有关内容,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自我定位。
本研究还针对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意愿展开了调查问卷(如图2所示)。从调查结果中得知,35.9%的老师“非常愿意”参与特色课程建设,48.7%的教师“愿意”参与特色课程建设,3.8%不愿意参与。通过与老师进行访谈,从中得知绝大多数老师对参与课程都持积极的态度,这有利于校课程的顺利进行。
3. 教师参与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建设的类型
本研究对教师参与校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展开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知,被动参与占36.35%,诱因参与占26.14%,盲从参与者占30.53%,主动参与者占6.98%。主动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人数比较少,从访谈可知,有些老师是因为领导要求而参与其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4. 客观因素限制了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的特色课程决策
限制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因素有许多,这些因素有两类: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在问卷调查中,问到调查对象“您认为目前制约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决策事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备选项中的“番禺市桥小平小学时间、场地、设备、设施”、“课程政策”均为客观制约因素,其中的主观因素有“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管理人员的课程意识”。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可知,选择三项客观制约因素的分别占24.1%、32.3%、9.6%,选择两项主观制约因素的分别占21.6%和12.1%,还有0.3%填写了其他制约因素。可以看出,客观因素是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的特色课程决策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前番禺市桥小平小学推行了新课程改革,硬件基础设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特色课程建设能否顺利展开。
三、改进建议
结合我校特色项目,提出以下相关的建议。
不断地更新理念,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课程,为今后的有力发展打下基础。将课程建设的理念融入大多番禺市桥小平小学总体发展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追求中,在一定程度上阐述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番禺市桥小平小学与教师共同推进课程建设,有利于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的课程建设,更有利于教师主动参与其中。学校为促进教师主动积极参与我校特色课程建设,推行了有关的“希贤教育”的特色项目,比如“希贤四礼”的推广、“希贤之师”的评选与“希贤课程”的建设。
希贤四礼:“拜师礼”为“希賢四礼”中的特色礼。希贤教育既是榜样教育又是人格教育,为了让教师深感自身表率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在心里形成尊师、礼师的意识,学校每年在教师节当天举行拜师礼。
希贤之师:希贤之师评选活动每年举行一次。评比活动按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专家型4个等级进行推选,再综合选出的四组“希贤之师”候选人的师德、师能等具体情况,由全体师生选出每组最后的优胜者,并授予“希贤之师”荣誉称号。学校每年举行一颁奖大会,由获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希贤课程:在“四段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预习、展示结果的精心点拨和细心引导。要求教师有独到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能够因材施教,赏识每一个学生,鼓励不善言辞的学生多发言,尊重每一个答案。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景化、情感化、故事化、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去表达。
教师要把角色定位好,重新认识到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在文化上进行转型,重新构建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师文化;不断地推进创新型的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的建设;清楚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建设的过程性,不断地推进课程的更新。
学校要进行希贤教师成长建设。希贤教师的成长通过“修德”、“善教”、“雅趣”三大版块和“希贤之师”的评选来进行。希贤教师成长建设分为“修德、善教、雅趣”三大版块,主要培养德行高、善教学、情趣雅的教师。学校还要不断地提高对课程认识程度,全面清楚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发展的矛盾性。
番禺市桥小平小学与老师以及学生目标一致,共同构建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环境,促进“特色”与“学科”均衡发展,更新番禺市桥小平小学有关的基础设施与设备,创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训教师特色文化,以此引发师生积极参与的激情,推进特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巧艳,黄甫全.教师课程决策本性的文化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洪志忠,崔允漷.怎样理解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8-06-06(05).
[3]彭彩霞.变化的政治:美国课程决策集权取向的演进及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2009(11).
[4]丁念金.课程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5]张熙.义务教育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特色建设的动力系统与“枣形”模型[J].教育科学研究,2011(07).
[6]黄晓婷.家长参与番禺市桥小平小学管理的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7]徐玉珍.群体审议——教师参与番禺市桥小平小学课程决策的一个参考框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04).
[8]戴维·米德伍德、尼尔·伯顿著,吕良环译.课程管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