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软法治理体制建设视角

2017-04-26魏钢焰尚晓燕

关键词:软法发展

魏钢焰尚晓燕

(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管理经济

浙江省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软法治理体制建设视角

魏钢焰尚晓燕

(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发展3D打印产业对于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和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浙江省制造业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决定了其发展3D打印产业的紧迫性,然而,资料显示浙江省3D打印产业面临着产业链优势不突出、产业规模小、缺乏规划、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等问题。文章从软法治理的视角,提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促进浙江3D打印产业发展的思路。

浙江省;3D打印产业;软法治理;发展思路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必须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以资源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3D打印产业逐步进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和优先方向,围绕这一课题的研究很多,但从软法治理的视角去构建制度保障的相关文献还未曾出现,笔者以浙江省3D打印产业为背景展开论述,希冀为3D产业发展及制度保障构建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有关促进3D打印产业发展的学术讨论,最早出现于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指出,3D打印技术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①转引自孙永剑:《3D打印会颠覆传统制造业吗》,《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9月7日,第A04版。,对中国发展3D打印产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发展的讨论也随之出现。王忠宏等(2013)认为,发展3D打印产业,可以提升中国工业领域的产品开发水平,提高工业设计能力;可以生产复杂、特殊和个性化的产品,有助于攻克技术难关;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中国3D打印产业面临宏观规划和引导缺乏、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业链缺乏统筹发展和教育培训与社会推广缺乏四大问题,政府应高度重视3D打印等新型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的力度,努力在数字化革命和智能制造的“机会窗口”前取得3D打印产业发展主动权②王忠宏、李扬帆、张曼茵:《中国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经济纵横》2013年第1期,第90-93页。。陈燕和(2013)认为,3D打印对于提升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3D打印产业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人才短缺与教育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应从3D打印产业链上、中、下游进行系统整合,构建3D打印产业集群③陈燕和:《3D打印产业经济学分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53-57页。。杨钊(2013)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发展思路:3D打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技术攻关促进产业化、建设高水平研发转化平台、组建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3D打印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以及促进3D打印技术的社会化推广①杨钊:《区域3D打印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第12期,第68-72页。。无论从文献数量还是研究深度看,与其他领域相比,我国3D打印产业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方法以描述、归纳为主,缺乏理论与数据的支撑,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也缺乏系统性。为此,本研究依据软法理论,以构建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软法治理体系为抓手,从制度体系上探讨促进浙江省乃至全国3D打印产业发展的对策。

二、浙江3D打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链优势不突出

在产业链上游,目前已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和单位开展了3D打印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在某些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发明了国内首款可打印生物材料和活细胞的生物3D打印机,打印的细胞存活率高达90%;杭州六维齿科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已为口腔数字化牙种植提供3D打印服务多年;2015年10月,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肝单元的批量3D打印,成为了国内3D打印生物医学领域的领头羊。但在工业级打印技术研究和配套打印材料研发方面还比较落后。在产业链中游,3D打印机制造主要以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的桌面级3D打印机为主,而工业级3D打印机鲜有涉猎,浙江第一款采用激光光固化成型法的工业级3D打印机“iSLA-600”尚处在研发阶段。2015年12月,首个金属3D打印产业化基地落户杭州,将致力于金属和尼龙粉末3D打印机的产业化。在产业链下游,3D打印应用尚未建立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区的3D打印应用服务体系,服务领域比较有限,涉及产品制造的不多,以打样环节为主。

(二)产业规模小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只有37亿元左右②黄鑫:《3D打印如何升级“中国制造”》,《经济日报》2015年9月9日,第04版。。浙江省3D打印产业联盟调查发现,截至2015年底浙江拥有3D打印企业近70多家,其中涉及装备开发的企业有9家、材料开发企业5家、软件开发企业5家,其余为应用服务企业。其中,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杭州先临三维,近两年的平均产值在1亿元左右,上缴税收平均在1 000万元左右。2014年10月,浙江首个3D打印产业园在萧山破土动工,签约入驻的企业仅65家。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卢秉恒2015年8月为李克强总理作“先进制造与3D打印”讲座时指出的那样:“中国的3D打印相比国外,研究起步并不晚,技术并不落后,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但产业的发展太慢,企业规模不足。”③《李克强关心的3D打印浙江打通任督二脉了吗》,《每日商报》2015年8月30日,第14版。

(三)缺乏顶层规划和扶持

目前,国家级的3D打印产业发展规划尚在制定中,浙江在3D产业的发展与扶持方面虽然有一些举措,比如,2013年杭州市对杭州先临三维、乐道战略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杭州先临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和浙江工业大学共同承担的《数字化3D打印机研发与国产化》给予立项,2015年1月浙江省科技厅制订了《关于加强3D打印技术攻关加快产业化的若干意见》,设立900万元项目资金扶持浙江3D打印产业发展。但对于一个科技含量高、尚处于投入期的产业而言,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当前,许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3D打印技术对产业革命和结构转型的重要意义,对发展3D打印产业有顾虑,不敢投资、不想涉足,这与政府的顶层规划、扶持力度、推广普及方面不到位密切相关。

(四)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

由于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浙江的3D打印技术还处在研究、开发、探索和积累过程中,不论是打印设备的制造还是应用服务领域,均缺乏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使得产品的理化性、服务的规范性、管理的科学性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一个3D模型给不同的打印机打印,所得到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此外,打印原材料也缺乏标准,3D打印机生产商所用的原料一致性太差,从形式到内容千差万别,材料生产商的研发成本和供货风险都很大,难以形成产业链。另外,3D打印很容易复制拥有版权的作品设计和专利产品,这必将引发新一波的知识产权问题①王鑫:《3D打印技术对著作权制度的冲击与回应》,《科学与管理》2015年第5期,第36-41页。。对此,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保障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3D打印产业软法治理的必要性

面对3D打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从理念引领、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之策,如姜胜建等(2014)②姜胜建、范理、徐飞兵等:《浙江3D打印产业发展状态的思考与建议——基于3D打印技术专利的分析》,《浙江经济》2014年第2期,第37-39页。、王文涛等(2014)③王文涛、刘燕华:《3D打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结构转型的影响》,《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6期,第22-26页。、吴春兰等(2014)④吴春兰、韩晓红:《3D打印技术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机遇探讨》,《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第128-130页。。但目前3D打印产业发展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促进产业发展的制度设计不完备、不配套是症结之一。为此,建议通过构建软法治理体系以促进3D打印产业的发展。

(一)软法治理的概念

所谓“软法”,是指由多元主体经或非经正式的国家立法程序而制定形成并由各制定主体自身隐含的约束力予以保障实施的一般性行为规范⑤罗豪才:《软法与公共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与法律相比,软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从软法形成主体上看具有多样性,既可能是国家机关,也可能是社会自治组织或混合组织等;二是从形式上看,软法的形式不拘一格,既可能以文本形式存在,也可能是某些具有规范作用的惯例;三是从内容上看,软法一般不规定罚则,通常不具有像法律那样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更多的是依靠自律和激励性的规定;四是从效力上看,软法通常不具有国家强制约束力,而是依靠制度、舆论导向、伦理道德和文化等约束力来发挥作用⑥罗豪才:《共域之治中的软法》,《法制日报》2005年12月15日,第7版。。可见,软法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制度体系。

(二)软法治理的层次、手段、主体、机制与作用

根据制定主体及功能,软法可分为宏观软法、中观软法和微观软法三个层次,形成一个治理体系,它对新兴产业或处在转型升级期的行业有显著的引领、规范、治理和促进作用⑦魏钢焰:《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软法体系建设研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第92-97页。。宏观软法主要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部委等国家机关作为主体制定的各类规划、纲要、政策等,主要功效是对经营主体起到“引领与导向”等作用,其治理机制源于企业对政府的崇拜和习惯性服从心理。中观软法主要是指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社团等组织制定的行业惯例、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等,主要功效是对企业起到“规范与服务”等作用,其治理机制源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风险所产生的模仿与从众心理。微观软法主要是区域性自治组织、企业联盟、企业集团为了成员的整体利益,通过协商制定的公约、承诺和守则等,主要功效是对经营主体起到“协调与约束”等作用,其治理机制源于联盟成员内部的“声誉机制”和“制裁机制”,即企业为了获得美誉度,或因害怕被关系密切的同行或利益相关者排斥、抛弃而丧失组织成员的身份以约束自己行为的心理。

软法治理就是在宏观经济管理或产业发展管理过程中,根据软法不同层次对企业经营行为所具有的不同功能,系统地建立相关的治理机构,有目的地制定各类软法制度,形成治理体系,发挥其引领、规范和约束“三位一体”的合力,促进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对于3D打印产业发展而言,同样也可以从软法治理的三个层面着手,其主要治理手段、作用等如表1所示。

表1 促进3D打印产业发展的软法治理层次、手段、主体、机制与作用

(三)软法治理的必要性

任何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制环境,它是规范社会经济主体行为的手段。硬法环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根据法律的位阶性、统一性和严密性原则,经法定程序设立。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变革期,法制环境建设具有滞后性,往往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对其的需求,形成法制环境的局部真空并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紊乱。法制环境的建设不但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的投入。硬法建设要考虑广泛的普适性和统一性,有着严格的制定程序,人、财、物的成本很高。软法对普适性要求不高,强调具体领域与范围的适用,所以制定成本较低,在多变的环境下不失为一种降低立法成本的选择。3D打印产业属于典型的高科技新兴产业,产业发展的历程和时间不长,决定了其发展不像传统产业那样具有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许多行业规范和制度尚处在摸索之中,成熟的硬法制度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在这种背景下软法治理不失为一种低成本的制度选择。对于处于产业转型时期缺乏硬法制度保驾护航的相关产业均可以通过软法治理体系来弥补法律环境的不足,并对治理体系的结构进行了论证和设计①魏钢焰:《软法治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制度选择》,《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第35-39页。。因此,对于3D打印产业这样的新兴产业同样适用于软法治理。

四、3D打印产业发展的软法治理思路

(一)宏观治理举措: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引导

3D打印产业的顶层设计应由国家级规划为统领、省级规划为支撑的两级产业发展纲要组成。国家要尽快出台数字化、智慧化等“新制造”规划,对今后5—10年3D产业发展作出整体部署和安排,规划的重点放在全局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重点领域以及宏观配套政策方面。在规划的具体内容上,可以与目前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衔接,适合采用3D打印技术改造的传统工艺、材料及配件等领域,以产业规划或升级指南的形式发布,并辅助以相应的配套政策,使广大中小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水平、文教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等特点,紧跟“新制造”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趋势②马云:《未来赚钱的五个行业趋势:顺者胜逆者亡》,2016-10-13,http://www.dsb.cn/50390.html。,制定更加具体的3D打印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的重点放在具体的发展目标、计划、步骤和配套保障措施方面。然而,目前除了工信部2015年2月28日正式发布的《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外,缺乏省级规划与指南。

(二)中观治理举措:推动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

通过组建省级“3D打印行业协会”和相关技术服务机构,加快制定3D打印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制度,加大科技研发的扶持力度,提升3D打印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3D打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促进3D打印的社会化推广和应用。浙江省在中观治理上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浙江省3D打印产业联盟于2013年9月25日成立,下设理事会、秘书处和两个工作组,即3D打印研发工作组和3D打印应用服务工作组,前者负责选择具有较大技术难度、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前景较好和易于推广应用的3D打印机,进行产学研协同开发攻关,争取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后者负责构建面向全省的3D打印应用服务网络,实现技术、设备、服务网络和市场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与浙江省相关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合作,服务于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培训,定期组织相关地市进行推广交流活动,推动企业购买3D打印服务,对开展应用服务成效明显的企业,省、市有关部门予以奖励或补助。

(三)微观治理举措:建立基本覆盖全省的3D打印应用服务体系网络

在经济发展水平和3D打印产业比较发达或应用型需求较大的地区,加快“3D打印产业联盟分会”的建设,推动3D打印企业集群和产业园的形成,在知识共享、技术支持、信息交流、市场拓展和规范经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联盟分会的主要任务包括:促进3D打印企业及人、财、物、信息、知识和技术等要素的集聚;推动3D打印企业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和协同发展;制定行业规范和公约,加强行业监督和行业自律,约束企业经营行为,履行社会责任。以浙江为例,联盟分会应根据浙江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特色,引导并推动3D打印产业与本地区制造业的衔接,重点引导3D打印产业与当地传统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相融合,探索实施“互联网+”和“3D打印+”融合计划,逐步建立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区的3D打印应用服务体系网络。

在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的新常态下,浙江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智慧产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需要借助和融合3D打印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促进3D打印产业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3D打印产业规模小,缺乏顶层规划设计,缺乏技术、管理、经营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标准与规范,缺少人才和应用推广。为此,可以借助软法治理来弥补体制机制存在的不足。从软法治理的三个层面加以协调努力,形成合力,3D打印产业必将会更加健康、快速地成长,助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3D Printing Industry in Zhejiang: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ft Law Governance System Perspective

WEI Gangyan&SHANG Xiaoyan
(Management School of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5,China)

Development of 3D printing industry has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it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China.Th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Zhejiang determines the urg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3D printing industry.However,the data shows that the 3D printing industry in Zhejiang is facing with problems of industry chain not being prominent,small industry scale,lack of planning,lack of industry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etc.From the angle of soft law governance,this paper proposes idea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3D printing industry in Zhejiang from the aspect of macro,meso and micro levels.

Zhejiang Province;3D printing industry;soft law governance;development ideas

10.3969/j.issn.1671-2714.2017.01.007

(责任编辑:陈汉轮)

2016-10-11;

2016-12-08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课题(2014C35018)

魏钢焰,男,浙江杭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软法发展
体育赛事治理的软法价值及困境分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中国际软法效力的完善路径
北极环境软法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经济金融领域行政“软法”的法律责任问题初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软法的缺陷与完善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