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2·13”特大交通事故深层原因剖析

2017-04-26文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汽车与安全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客车国道护栏

文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台湾“2·13”特大交通事故深层原因剖析

文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2月13日,我国台湾地区发生一起旅游大客车侧翻事故,事故造成 33 人死亡、 11 人受伤。据鉚体报道,事故发生地在台北市南港区高速公路转弯路段,车辆失控擦撞护栏后向右侧翻至路边坡下。这起祲大交通事故反映出管理方面哪些问题?

事故回顾

2月13日21时12分,台北市蝶恋花旅行社承租一辆牌号为 ZZ - 780的旅游大客车(台湾友力通运有限公司所有, 1998年4月生产),搭载44人赴台中县武陵农场旅游,返回途中行经台北市南港区高速公路转弯路段,即国道5号接国道3号(“国道X号”为高速公路编号)南下车道时,车辆失控擦撞护栏后向右侧翻至路边坡下,造成33人死亡、 11人受伤。

事故现场示意图

事故现场

道路及设施存在的问题

香港道路安全及交通工程顾问邝子宪

长直线接急弯是安全隐患。从道路线形分析,事故路段发生在从国道 5号转往国道3号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70 到 80米的匝道半径不算很急,但这不是普通立交匝道,而是高速公路主线的延续,直接使用单喇叭布局,存在长直线接急弯的隐患。驾驶人刚从国道 5 号连绵的隧道群出来,容易忽略双车道高速公路主线一下子变成小半径匝道。这类问题一般需要在前方开始实施较强的综合措施,令驾驶人了解适应。

弯道处护栏强度不足。据谷歌街景2012年记录的信息来看,弯道沿护栏存在很多擦痕。弯道前方左侧有一道防坠网,也可能影响驾驶者判别前方急弯的路况。这路段的护栏在桥梁段附加钢梁,但桥梁完结后就变回看来是高80公分的新泽西护栏,对应美国护栏等级的 TL - 4 左右,虽然有一定的拦阻效能,但未必能够拦阻大巴等十多吨以上的重型车。香港桥梁或高危路侧一般采用高 1.1 米的新泽西护栏,甚至适用于 22 吨双层客车的 1.5 米高护栏,但作为分隔带时一般也只有 80 公分,因此在急弯也不乏重型车翻覆的例子。其实除了桥梁,其他高危路侧也应将护栏加高至最少 1.1 米,达到适用于重型车的 TL - 5 等级,同时考虑改用翻车风险较低的 F 型护栏。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郭敏

路侧安全应作为道路安全的整体来考虑。路侧安全,远非护栏可以承担。中国大陆的标准有同样的问题,虽有努力和衔接路侧安全的概念,仍需将路侧安全作为整体来考虑,非护栏一种设施。此次事故发生地的路侧还是可以利用上边坡位置做clear zone (路侧净区),至少可做缓冲带。

路侧安全应考虑驾驶人驶出路外仍能回到车行道,这样的话是损失最小。驶出路外,要让驾驶人能知道,这里的路外是车行道,车行道上做震荡标线驾驶人会感觉到,道路路面边缘做跌落式设计,感觉会更明显。做护栏,往往是道路用缓和的措施无法解决了,才使用护栏。护栏往往能力有限,而且具有破坏性,只是两害相比取其轻而已。这段路选用了护栏,而且用了老式新泽西护栏,且有缺口,这样的护栏是有害的。

交通诱导失误。事故发生路段的单喇叭互通问题很多。喇叭形互通有个 270°的转弯,会使出口和转弯位置的半径变得很小,且这种构型一定会存在“直线+小半径”的组合,因此,在对驾驶人的告知、诱导,以及视距保障上要做好功课。不过,有时设施多了,也会带来混乱和误导。这起事故中,有误导的可能性。

3M 中国交通安全系统部首席交通安全教育与政策联络官官阳

路灯勾勒的道路走向在弧度顶点断裂,导致司机误判道路线形。通过仔细观看事发车后面跟随车辆上拍摄到的视频,照明段的路灯在弯道的第一个顶点处失去了连续性,路灯照明不是沿着车灯的照射持续开发路况,有层次感,而是强势地控制了司机眼球,超越了司机对轮廓标的关注度,在弯道的圆弧顶点消失的时候,司机会误以为弯道结束了,于是没有及时再控制车速和调整驾驶方向,大客车驾驶眼高(从瞳孔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高,离路灯近,对路灯的反应会高于轮廓标。这就是人因技术中提到的逻辑公理问题,司机看到的东西要符合道路延展的逻辑,反逻辑时,就会出危险。

这也是为什么 MUTCD ( 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 :统一交通控制设备手册)对弯道线形诱导标的距离根据车速和弧度有设置变化的数据要求,在每一个点,司机要至少看到三块线形诱导标志,任何一个断点都可能因误导而杀人。

路灯因为弧度的问题,在弯道顶点出了行车记录仪的视区,就是这个断点导致了司机错误的判断。弯道前如果只是用一个高度低的黄闪,然后依靠轮廓标和线形诱导标志,就会好多了,这种连续的路灯,应该在后面半程渐次降低高度,勾勒出符合动态视区的透视效果。

在图中这个位置,路灯形成的连续曲线再往前有个断点,司机就是对这个地方判断出错了

从图中位置开始,司机没再踩刹车了

其实,事故发生的这段路明显是事故黑点,虽然用路灯改善了照明,但是忽视了进程的连续感受和视觉优势物与道路线形的一致性。打个比方:这就像个楼梯,前面特亮,要啥有啥,司机放开胆子往前冲,突然撤掉了两节踏步,然后还在梯子扶手上设置个口子。

美国马里兰大学土木工程博士、逢甲大学运输科技与管理学系所副教授徐耀赐

事发路段安全警告设施不足。针对游览车翻覆事故之路线,可以先来看下面的路线图。

国道 5 号北上,石碇隧道,STA. 3.7 左右。傖速标志 80kph

石碇隧道内,STA. 2.9,傖速仍为 80kph

石碇隧道内,STA. 2.5 ,傖速仍为 80kph

石碇隧道内,STA. 2.1,傖速仍为 80kph ,但多了“前有违规取缔”标志

石碇隧道内,STA. 1.1 ,傖速仍为 80kph

出了石碇隧道,进入南港隧道,STA. 介于 0.7 至 0.8间,已无傖速 80kph 之标志

离开南港隧道,傖速 50kph 之标志是针对国道 5 号往国道 3 号北上之匝道之速傖标志。国道 5 号往国道3 号南下路段仍为直线,故往国道 3 南下之驾驶人必无减速之心态

进入国道 5 号接国道 3 号南下匝道路段,全无傖速标志,但有一“前方弯道减速慢行”标志提醒驾驶人,之后有一“警 2 ”左弯标志,紧接着便是急弯路段之傖速 40kph 标志

由此可见,此路段的安全警告设施似有不足,从南港隧道内部直至弯道前皆无限速标志,驾驶人如稍有分心,极易在此路段超速,造成安全隐患。

车辆及驾驶人存在的问题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

过弯道时驾驶人打方向不足。引发本次事故的原因是驾驶人在弯道上转向不足,车体右侧面与混凝土护栏碰撞,造成大客车向右倾翻。对于体型高大的大客车,在这类道路上发生倾覆事故并不少见,但令人震惊的是,这起事故竟导致车上44名乘员中的33人死亡,大客车的被动安全保护措施值得思考。

车辆被动安全技术不达标。以往造成重特大事故伤亡的原因,往往是在山区道路翻车后坠入深谷或河流,这种情况下车辆的被动安全措施几乎无法有效保护车内乘员。但是,本次事故的道路外并不是深谷、河流,而是相对比较平坦的地面。如果被动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如上部结构强度、座椅固定点强度、乘员强制系安全带等)得到落实,在翻车事故中就能够避免车内乘员的伤害。

我国国家标准 GB/T 17578 - 1998 《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规定了大客车在翻车情况下车顶的强度、整体梁框架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而不坍塌,给车内乘员提供一个“生存空间”。再配合强度符合要求的座椅、乘员正确地系安全带,以在这类翻车事故中有效地保护车内乘员。对照台湾这次侧翻事故,事故车车顶已经完全“脱离”,很多乘员在翻车过程中被“甩出车外”,因此,导致重大伤亡的主因是运营车辆被动安全技术要求没有落实、乘员未系安全带。

GB/T 17578 - 1998《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标准中规定的大客车侧翻试验(图片来源:朱羉产)

这起事故的旅游客车已经使用了19年,这个车型肯定没有经过类似GB/T 17578标准的检验。从事故现场图可见,事故大客车翻出护栏后,右侧面车顶在与路边山体边坡碰撞时造成了整个车顶的“脱落”,车内乘员完全失去了车体的保护。

事故中碰撞“脱落”的车顶

在我国机动车认证管理中, GB/T 17578 - 1998标准对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强制要求,是在 2011年8月的“中机汽车产品技术委员会 2011年第11号”文件中规定的。也就是说,在我国大陆运营的大客车, 2011年8月以前的车辆上部结构也不一定达到要求。我国规定,运营的旅游客车使用年限是 15 年,一个新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需要 10 - 20年后才能得到完全落实,这给大客车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考。

从这起事故看,我国大陆地区 2011年8月前的大客车车型也存在上部结构强度不足的隐患,如果所有规定都得到严格执行,也要到 2026 年才能完全消除这样的安全隐患,“经济”和“安全”这对矛盾长期存在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

美国马里兰大学土木工程博士、逢甲大学运输科技与管理学系所副教授徐耀赐

车辆重心过高,低角度撞击护栏后翻覆几率大。台湾的游览车是先进口底盘,然后再打造车身,车体高度为3.8米,其重心要比进口整车(例如美国的灰狗巴士)高出数十公分至1米之间,因此,凡是此类组装车辆以低角度(25°之内)撞击路侧任何护栏,翻覆的几率都非常大。

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吕英志

事故车辆车体脆弱。说到大客车的生产,由于台湾只具备组装技术,车辆底盘要靠进口,而在车体自身打造上,为了减少车重与油耗,加上要求车体美观与加大乘客视野,都将车体该有的梁柱改细或是改变焊接形式,以加大车窗、加高车身,并且装设各项游乐设施。例如台湾的大客车都至少有三台以上的电视,甚至每座位一台,以及唱歌、视听及手机充电座。如此的改装结果,必定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或是加大事故的伤亡率。

由于顾及美观、车重和油耗,上部车体框架被人为改细

由于顾及美观、车重和油耗,上部车体框架被人为改细。

另外,台湾此类车辆重心过高,很容易发生翻覆,同时由于车体强度不足,在发生翻覆时或造成车身严重损毁(上周才发生旅游车撞击桥梁下方削掉前方车顶的事故)、或造成乘客抛甩至车外而伤亡,无法充分保护乘客安全。

驾驶人疲劳驾驶。台湾大客车由于驾驶人短缺,不论是城市公交车、长途大巴乃至于旅游车,长期以来都存在司机工时过长的问题。尤其是台湾的旅游景点集中在山区,由于要长时间专注在路况上,因此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发生事故。在这方面,日本采用的双驾驶制,以及欧盟采取插卡记录控管司机驾驶与休息时间、严罚驾驶超时工作或休息时间不足,都是可以借鉴改进之处。

近些年台湾地区旅游车事故屡屡见诸报端,除了专家们分析的人车路的因素之外,在更深层次上,或许还有制度、安全理念方面的原因。

近些年台湾地区旅游车事故屡屡见诸报端,除了专家们分析的人车路的因素之外,在更深层次上,或许还有制度、安全理念方面的原因。

美国马里兰大学土木工程博士、逢甲大学运输科技与管理学系所副教授徐耀赐:台湾地区负责高速公路兴建、养护的工程单位,通常较重视土木工程及路面工程,对交通安全的概念比较陌生,并且重视程度不足。另外,台湾的工程都是根据“采购法”进行采购,由于惧怕检察单位动辄以“为他人谋利”为由起诉,因此工程主管单位通常对新型混凝土护栏及其它安全产品甚为排斥,从而变得保守、无法创新,公务人员也因此养成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之文化。

猜你喜欢

大客车国道护栏
插电混动车跑318国道到底什么感觉 魏牌摩卡DHT-PHEV
国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讨
建筑护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有限元的高速公路混凝土护栏碰撞安全性分析
不要跨越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