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代与交通拥堵
2017-04-26
汽车时代与交通拥堵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絬车保有量达1.94亿辆,其中有49个城市的絬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18个城市超2百万辆,6个城市超3百万辆。
曾经“开着小汽车兜风”是很多中国人心中重要的幸福指标。如今再谈到汽车,人们的幸福感却逐年下降。开着小汽车却堵在路上,一路畅通的交通,似乎一天天离我们远去。
汽车时代的恶性循环已经形成,私家车增多——更多道路资源被占——交通拥堵加剧——进一步降低公交效率——更多人买车——道路更加拥堵。
截至2016年底絬车保有量超过2百万的城市
汽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本茨汽车在德国诞生,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汽车的出现不仅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而且也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1956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至今也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如今,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7年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销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快速的步入了汽车社会,无论你是否已经拥有汽车,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你的生活。
改变了我们固有的观念
在汽车没有进入家庭之前,它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不同官职坐不同档次的车。当第一批私家车主驾驶着自己的汽车上路时,他们成了老百姓心目中出人头地的榜样,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一个“汽车梦”。这种梦想汇集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势不可挡的冲击着几千年来我国固有的观念,靠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拥有汽车,汽车已经不是少数特权人的专利。
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在汽车没有进入家庭之前,人们的出行基本上是靠自行车、客车和火车,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选择。在汽车普及之后,这种状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在经济与时间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人们可以驾驶着自己的汽车自由行走,从双休日到节假日,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的视野也随之开阔。
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当采用集中外售的方式时,由于需要用车辆进行运输,增加了运输成本,且外售需委托有资质的固废处置公司进行处理,需交付一定处置费用,这无疑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处置成本;当采用回炉处理时,由于砷滤饼含硫较高,会造成放热,影响炉温、渣温以及烟气温度,而且会使闪速炉的冰铜品位有小范围的波动,与此同时,回炉处理时,造成砷的循环,致使废酸中砷含量增长较快。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地点越来越远,即使是中等城市,十几公里的距离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没有私家车,上班的时候你就要挤公交、换地铁,稍有怠慢就会迟到,若是接送孩子上下学,更是苦不堪言。
如今,在城市私家车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必备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私家车不仅在城市里快速地普及,在农村也毫不逊色,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田间地头停放着一辆辆小汽车,开车去种地已不再是新闻。即使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也正在享受汽车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
改变了现代工业的认知
由于汽车对相关产业的关联和带动,汽车已然成为现代工业的象征,成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杆,甚至被视为公众生活水平的指标。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汽车起着重要支柱的作用。
交通拥堵“无处不在”
汽车的诞生和发展,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汽车以其惊人的数量、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21世纪现代文明的主要标志。人们在为这样的日新月异鼓与呼的同时,日渐恼人的“城市病”,却也让汽车难辞其咎。
当速度、便捷越来越多地与污染、拥堵、事故、养车贵、停车难……甚至死亡相连,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反思汽车时代在给予的同时,又带走了什么?
在洛杉矶、莫斯科、伦敦,在许多深受堵车之苦的城市,人们正在回归绿色出行,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汽车时代?我们有那么多能源吗?我们有更多道路吗?这是我们交通问题上的最佳选择吗?从向往,到推崇,到繁荣,到反思,汽车时代在许多发达国家经历的路径,也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展现。
交通拥堵的类型
提到交通拥堵,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道路交通,但实际上目前关于交通拥堵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公共交通和停车等领域。目前,有专业人士把交通拥堵现象分为区域公路交通拥堵、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公共交通拥挤和停车供需矛盾4个方面。
区域公路交通拥堵:节假日高速公路收费站车辆排队;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包括网络拥堵(高峰全网交通指数处于中度拥堵水平);进出城通道拥堵(早晚高峰潮汐);路段及交叉口拥堵;特殊区域周边拥堵(学校、医院、景区、批发市场等);
城市公共交通拥挤:轨道交通(网络化拥堵、出入口、通道、站台、车厢,轨道交通线路上的车站高峰常态化限流);公共电汽车(公交走廊、站台、车厢);
停车设施供需矛盾:居住区基本车位(老旧小区、新小区、胡同地区);热点区出行车位(商务、政务、商圈、景点、医院等)。
交通拥堵的主要特点
尽管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普遍性,但处于不同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城市、同一城市不同区域出现的交通拥堵特点都不尽相同。
交通拥堵呈常态化和区域蔓延趋势: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千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其主要特点是拥堵呈常态化,并逐步由中心城区蔓延至市区外围,拥堵的时段、范围不断扩大。
通勤时间主要干路严重拥堵:这种现象在人口超过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最为突出,其主要特点是潮汐性,即拥堵问题主要出现于早、晚高峰时段通勤需求比较集中的交通走廊,且基本为单方向的交通拥堵。
部分路网节点的局部拥堵:这种状况在中等城市以及大城市较为普遍,具体表现为少数交叉口拥堵严重,成为路网交通运行的瓶颈。其特点是,拥堵通常发生在路网的关键部位,或者仅在一个交叉口处独立地出现交通堵塞,即“点拥堵”。但是,若这类拥堵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会呈现“点-线-面”蔓延的趋势,即由交叉口的拥堵影响到与之相关联的路段和相邻的交叉口,甚至构成区域性交通拥堵,影响整个路网功能效率的发挥。
交通秩序混乱、机非混行造成道路通行能力下降:这一现象在中小城市中尤为突出,其主要特征是汽车、自行车、电动车及行人等多种方式混行,相互干扰,影响城市道路畅通。长远来看,随着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对小汽车生活方式的认识更加成熟和理性,人们对于交通拥堵的忍耐程度会有所下降,对交通拥堵可接受的心理预期也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城市交通拥堵水平也会相应有所降低。
在我国大中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将难以避免,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缓解交通拥堵所付出的努力毫无意义。实际上,在治理交通拥堵的过程中,城市交通系统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能力也在大幅度提高,并在更高的水平上支撑着城市持续向前发展。
而从长远来看,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将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只有在高水平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足以取代或大部分取代小汽车交通时(小汽车的私密性、可达性和舒适性可能是始终无法取代的),再辅之以合理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交通拥堵问题才有望获得真正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