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占鳌头,发展学生小说思维

2017-04-25施泽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阿长山海经初中语文

施泽红

小说教学的核心在于“读”,这里的读绝不是简单地以看故事的心态去阅读,而是有目的、有技巧地带领学生阅读文章,既不以操纵者的态度干涉学生的阅读体验,又不完全不闻不问,任由学生自己发挥,以致偏离正确的轨道。

一、静态潜读,提供生态时空

很多教师喜欢用教参去束缚学生的阅读世界,很多时候学生还没来得及从阅读中得出自己的感悟,教师就已经把小说一句句拆开作了详细的剖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阅读能力的提升着实有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拥有一份耐心,学会让学生“潜读”。

比如,我在教学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先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不受到任何思想干扰的情况下阅读全文、欣赏文章,待所有学生都阅读一遍后,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在上面写出至少两个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然后,我让学生先自己保留写有问题的白纸,开始从全局的角度讲解文章,讲鲁迅的生活背景,讲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特点,讲鲁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隐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我的讲解内容,再次阅读文章,在自己的问题后面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然后统一交给我。在整堂课中,学生在阅读中自己产疑,又试着自己答疑,学会用思考的态度阅读小说,为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阅读是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虽然让学生自己“潜读”,会略微多花费一些时间,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却是值得的。

二、动态引读,力求融会贯通

初中语文中的小说皆是颇具思想深度的文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介入。但是,这里說的介入并不是教师直接把教参中的标准答案念给学生听,而是要有技巧地引导学生去解开这些疑问,让学生既能得到答案,获得知识,又能在解疑的过程中亲身参与其中,使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笔者运用了集中问题全班讨论再教师补漏的方法。

比如,在《阿长与〈山海经〉》第一堂课上,学生交上来大约二百多个问题,将其中重复的和意思差不多的去掉,剩余大概三十多个问题,我将这些问题带到第二堂课上,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有些问题是属于概念性的,比如,隐鼠是什么动物,为什么洪秀全军要叫长毛,《山海经》中“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分别指的是什么东西……有些同学比较喜欢课外读物,问题刚提出来就为大家做了讲解。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问题,如文中说,鲁迅只有在憎恶阿长的时候才会直接叫她阿长,而整篇文章看来,鲁迅是比较怀念阿长的,为什么题目要叫《阿长与〈山海经〉》,而不是《长妈妈与〈山海经〉》,或是《阿妈与〈山海经〉》?这个问题比较新颖,有同学说这样题目比较押韵,有同学说长妈妈和阿妈听起来比较慈祥,和阿长的形象有点不大相符,待大家讨论完毕后,我才讲解我的看法。

动态引读引导学生解疑,并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在解疑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才是其根本目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疑问的采集点多,覆盖面广,有利于更全面地解读小说,而且学生全面参与其中,对提高阅读能力极有助益。

三、感悟辨读,触发解读灵感

我在教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时,同学们自己阅读小说后设疑、答疑、讨论,然后让学生们认真揣摩著名学者王富仁的观点,“中年时期的闰土是这样的老实人,是被传统中国伦理道德严重束缚的人,他们已经没有旺盛的生命力量,没有自己追求美好前途的奋斗意志和智慧才能,他们消极地忍受着生活的重压”。同学们在品鉴名家对小说的解读后,发现自己阅读小说大都太注重文字表面,没有理解作者深层次的思想。接着我让学生模仿名家解读小说的思路去理解文章,学生阅读时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再停于表面,阅读小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自己摸索学习对于能力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但过分地排斥他人所得就变成了闭门造车。自己学习的精神不能缺,集思广益的方法也不能少。

中学生阅读能力尚比较薄弱,他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多看一些专家学者的论断,有助于他们激发灵感,开阔视野,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阿长山海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山海经夫诸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