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17-04-25许秀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许秀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逐渐扩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在接受数学新知识的同时,获取全新的学习方式,建立全新的数学学习观念,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当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每一个学科的教育目标。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给小学生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也能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讲究循序渐进,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把握好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数学学习能力,实施针对性强的数学教育,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作用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循序渐进,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与数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在学生年龄增长与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稳步提高。在小学三年级左右,学生的思维能力快速发展,思维逻辑也发生较大变化。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重视三年级起点,在三年级前潜移默化,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低年级时,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比较能力,结合数学教育内容让学生对比长短、大小、多少等概念,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前期的潜能开发实践十分重要,学生只有打好数学学习基础,才能逐渐形成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推理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等,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中理解相对复杂的数学知识。

在一、二年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会以“谁的得分高”的形式接触加与减知识,通过“买文具、买衣服、小小商店”等主题去了解加与减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低年级,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小学生发现课本中的数字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高年级学习中将加与减视为抽象的计算方式,学习好小数加减法等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讲究循序渐进,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讲究思维启发,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思维能力,重在启发。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思想中,灌输是最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启发成为创新的教学理念,也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启发的教学方式代替灌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显,更能给小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让小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新知识的讲授、旧知识的复习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每一个课堂问题的提出,其最终目的都不仅仅是让学生计算出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当然,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也不能只要求学生改正答案,而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产生错误的原因,以一个错误避免一类错误,建立类推与对比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解《小数乘法》时,有的小学生在计算小数后,总是把小数点点在倒数第一个数字之前,就像“1.5×2.5=37.5”。面对这样的错误,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典型错误,引导全班同学生分析,以此来明晰小数乘法计算中小数点的正确位置确定方式,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学会正确思考。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表达个人看法的机会,而不是将正确的小数点位置确定方式直接告诉学生。针对“1.5×2.5=37.5”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这个计算题有哪里不对吗?

生:小数点位置不对。

师:我们怎么安排小数点呢?

生:看乘数的小数点后有几位。

师:有一位啊。

生:是两个乘数小数点后一共有几位。

教师要充当一个明白却又不明白小数乘法原理的人,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出正确的数学原理,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用师生互动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思路,能够让数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促进学生逻辑形式不断更新。

三、讲究教学资源,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學资源,是教学活动得以组织与实施的重要载体。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一线教师要努力拓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要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突破课本的教学内容局限,整合现代化教育资源。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用具以及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本中死板与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师要积极更新个人教案,精新设计每一个环节,让课堂结构得以优化,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然发展。

比如在讲解《圆柱的表面积》时,如果教师直接为小学生讲解圆柱表面积计算方式,虽然小学生能够记住公式,但难以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无法长期、准确地记忆。此时,尊重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让小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了解一张纸变成一个圆柱的过程, 让学生年观察圆柱的展开图或者分解图。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圆柱,使学生能够从形象的事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小学生赢在起点上,有助于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轻松化。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数学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对数学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马立涛.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

[2]樊有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

[3]刘君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01)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