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内现代文“一课一背”的必要性
2017-04-25黄锦华
黄锦华
【摘 要】在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老师对于初中现代文的教学还和以往一样强调背诵存在误区,认为新课改应该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死记硬背。因而,在课内现代文的教学中陷入了一种相对尴尬的状态。纵观6册语文书,共有121篇现代文,这本是一笔巨大的学习资源。但现实情况却是,当学生学完这几本语文书后,往往积累甚微,语文书似乎仅是他们通往更高学府的跳板。
【关键词】现代文;背诵;体味;语言;古诗词;运用能力
为了有效地改变这样的现状,我在教学过程中计划实施“一课一背”的教学设想:即在课程设计中预留专门的背诵环节,引导学生更加自觉地关注语言,感受语言的使用习惯和丰富内涵。通过各种手段、形式促使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让他们有意识地在语言学习中学有所得。相信实践下来,收获会颇大。
一、现代文背诵与古诗文背诵的异同
明确现代文背诵与古诗文背诵的异同是开展“一课一背”教学的前提。
1.背诵篇目方面。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初中阶段背诵的古诗文有着明确的规定,学生背诵的是共性的内容。而不同于古诗文背诵的定量定篇,课内现代文背诵内容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水平进行选择,个性化比较明显。
2.背诵效果的检查形式方面。课堂抽背是对两者都可行的有效检查形式,除此以外,古诗文基本都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及时检测掌握情况。但现代文背诵由于内容较多且选择标准不同等原因,需要教师自行设计多种检测机制来进行检查。古诗文背诵的效果可以通过文言文相关的试题及时客观地表现出来,但是现代文背诵对语文素质的影响是无法单纯用某种类型题目来判断其效果。
3.背诵对提高语文考试能力的方面。古诗文背诵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而现代文背诵的好词好句好段落,有着丰富的语言内容和较高的语言艺术,长期积累下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组词造句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现代文背诵的选择标准
苏霍姆林斯基说“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的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因此,如何确定课文的背诵内容是“一课一背”语言积累教学过程的关键。在实践中,我和学生一起初步定下了以下几点选择标准:
1.经典名篇
在我们的教科书里,有着许多经典美文,学生背诵这样的文章,不但可以得到精神的熏陶,而且可以很好地掌握语言使用的规律,培养良好的语感。这样的名家名篇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若篇幅适中,不妨全文背诵。有的名家作品篇目实在过长,全文背诵似乎不太合理,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段落背诵。
2.优美生动的语段
初中课文大多生动有趣,有许多优美生动的段落值得学生借鉴。多种描写手法,生动的修辞手法常常能引起学生极大的背诵欲望。
3.语义深刻的语句
优秀的课文总有那么一两句话发人深省,需要我们百回品读方可悟出个中的含义。
4.自由选择
每个人对同一篇课文会有属于自己不同的感悟。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进行背诵,可以提高学生背书的热情,实现教学的指导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的统一。
根据以上四大标准,基本上每一篇課文的“一课一背”都有序地进行着。刚开始实施该教法的时候,每选择一处语句我都会向学生解释清楚我选择这些语句的依据。经过一段时间,学生逐渐掌握了选择标准,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开始逐步养成选择好词句进行背诵的好习惯。
三、利用多种形式提高背诵的热情
在许多学生看来,背书是一件苦力活。在开始实施“一课一背”的教学设计之前,我先着手解决背书的内在驱动力问题。我安排了3个课时来介绍背书:(一)背书的乐趣。(二)谈有意识背书和无意识看书。(三)介绍名人大家的背书方法。通过这些课,学生基本上对背书呈开放接受的状态。
除了主观上的意愿,外在的指导和竞争机制对于学生背书的情况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检查激励方法:1.课前抽查法。提前几分钟到课室,随意抽取几个同学。背得好的予以奖励,不过关的加背一段内容,并在当天再次检查。2.小组队长检查法。以4人为一个单位,一个小队长负责检查(通常建议选择背书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到小组长处背书,小队长到课代表处背书,每周选取最佳背书学生以及最佳背书小队长。3.课文背诵大赛。每个月,学生最期待的就是背诵大赛。把该月要求背诵的段落标上不同序号放入箱子中,参加大赛的选手随机抽取题目,并根据提示背诵。由同学们集体评分。4.评选“我最喜欢的背诵段落”。每隔一段时间,在语文课上对同学们喜欢的段落进行投票,并要求同学们说出评选理由,以小报的形式进行展示。5.分类读书笔记。指导学生把自己背诵的段落分类记录下来,形成分类读书笔记,好的笔记予以展示。
在上述形式的推动下,学生的背书的热情很快被激活,“一课一背”基本成了每一篇课内现代文教学的常态要求。
四、通过多种途径让背诵内容实现外化
在叶圣陶、吕淑湘等教育大家的论文中都多次提及:“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因此,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课内文的好词好句后,就应该引导他们寻找合适的途径进行外化。首先体现在提高学生写作的意义,教师在写作这个层面上的指导,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逐步实施:
1.在写作过程中直接引用课文句子
对于刚有了一定背书储备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在写作过程直接引用一些背过的段落,让他们养成把储备的语言外化的习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培养学生对学科兴趣时说的那样:“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凡是在作文中和小练笔中引用了背诵语句的学生予以大力表扬,比如学生在开始之初最喜欢引用的是“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爸爸的花儿落了》),“乌鸦冻得在树上呱呱叫”(《丑小鸭》)这些有趣生动的课文句子。我在每一篇作文中用波浪线划起这些引用的语句,写上大大的“好”字,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热情。
2.在写作过程中化用课文句子
随着学生语言储备的不断增加,他们一般不满足于硬生生的套用,而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这时,不妨指导他们学会化用:就是在原有句子基础上糅合创新出符合自己文章内容的句子。化用除了可以应用在写作上,还可以应用在考试过程中的仿写题型,大量的语言储备可迅速在学生脑海里组装成有关题型。
3.在写作过程中选择符合自己的写作风格进行模仿
无疑,这是学生们在进行了大量的背诵和化用后,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有了提高的前提下进行的。他们此时对不同课文的语言风格已经有所感悟和储备,不需要有固定的某个段落来作为引用的对象,强烈的语感冲击着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有话要说,有话可说。逐步地,我们班出现了小鲁迅香彦扬、小冰心张竞妍等有着不同写作“风格”的学生。在他们尚未有能力形成自己个人写作风格之前,尝试有意识寻找符合自己兴趣和写作方向的作家进行模仿,对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一课一背”可以把语言运用能力迁移到其他的版块。我个人认为提高课外现代文的阅读能力方面尤其突出,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语言和提高其对美文的品味和运用能力。在前期,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根据经典语句、优美语段、深刻句子等要求选择背诵的内容,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自由选择感悟深刻的句子进行背诵,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增加语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P200,P56,P64
[2]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C],开明出版社1995年9月版,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