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
2017-04-25黄俊
黄俊
摘 要:就目前的教育内容而言,语文是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校安排的课程中居首位,始终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其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新课程的要求之下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50-01
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优化阅读课堂,增加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进行优化,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在课前对所要讲解的知识有一个充分认识与了解,可以完美的控制课堂的整体性与有效性。不过,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严谨的要求自己,做好课前教学准备,错误的认为给小学生讲课,即使没有充足的准备,也是一样可以创设高效课堂的。正是因为教师们的错误认识,使得教师在授课时直接奔入课堂教学主题,没有为学生设置了解、认知内容的预习环节,导致整个课堂都是盲目的、无效率的。
1.2 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指点较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幕是,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给学生分析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的含义,给学生总结全文大意以及阅读感慨,几乎很难看到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很难看到小学生质疑阅读问题,也看不到教师耐心的指点学生,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教师对小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不够重视,忽略了自己作为指导者的身份。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到的阅读都是教师完成的,只是被动的记住教师的分析与理解,缺少自我思考与分析,更缺少教师的指点,使得小学生无法对阅读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2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2.1 优化阅读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足功课,亲自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好每堂课的重、难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真正明确好阅读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下,才能有目标有动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 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有充足的教学环境,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占据小学语文课堂的主导地位,无法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无法考虑班级的每位学生,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閱读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自己去阅读和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3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首先,教师要做出表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有很长的时间共处在一起,这会让教师的行为给学生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的,教师如果经常阅读,视阅读为自己的喜好,学生也会在与教师交流共处的过程中,受到教师的熏陶,渐渐培养自身对于阅读的兴趣。其次,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学习需要良好的氛围,阅读也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在每周的语文课程中,选出一节设为阅读课,让学生能够有统一的独立时间进行自由的阅读,同时,在阅读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阅读经验,这样,学生就会被他人所阅读的书籍内容所吸引,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4 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基础的阅读方法有很多。其一,由浅入深,分层阅读。和其他内容的学习一样,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培养自身阅读能力。在进行阅读时,由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前者的阅读过程可以分为这三层:读准,读通,读懂;后者的阅读过程可以分为“读通、读懂、赏析”三个层次。教师在教授学生课文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为文章划分层次,最后进行赏析,这样就能做到高效阅读,把握文章要点。其二,由内而外,延伸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单单靠教材内的阅读内容为学生锻炼阅读能力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教授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5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课堂上,学生并没有很多的阅读时间,所以在学习新的课文前,教师要提醒学生进行预习,并提前为学生指出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良好的预习方法,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预习的阅读习惯。在预习之后,再在课堂中进行课文的阅读赏析,就会更具效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更快得到提高。其次,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学生还要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使阅读达到最大的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随时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灵感与共鸣记录下来,遇到好的句子,也可以摘抄下来,在之后细细品读。
3 结语
综上所述,是新课改下为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的分析与探讨,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充满生命力,使小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总之,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要求,应让小学生更有效、更有活力、更有兴趣的阅读,成为一个会读书、读好书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海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2016,04:55.
[2] 黄芬.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02:165.
[3] 李云娥.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03:172.
[4] 陈慧敏.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5,10:61.
[5] 鲁汉荣.浅析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