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除“前概念”对新概念构建的干扰

2017-04-25蒋鸣

中学物理·高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维障碍前概念批判性思维

摘要:“前概念”干扰是构建新概念的主要思维障碍,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加以排除.物理思维具有高度的批判性,既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形成优秀思维品质的必要基础.在“加速度”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相似“前概念”进行反思,提练物理思想方法,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加速度;前概念干扰;概念构建;思维障碍;批判性思维

1 问题分析

《列子·汤问篇》中“两小儿辨日”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在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学生的大脑已有一幅被前科学概念、自身经验及情感所主导的物理图景,有一些观念、概念可能是片面甚至错误的,会对正确构建新概念形成干扰.

构建物理概念过程的主要思维障碍有:感性认识不足、思维方法不当、思维定势影响、相关概念干扰.[1] “相关概念干扰”是指“前概念”对新概念的构建形成干扰,如果缺乏对“前概念”的反思与质疑,就不能完全排除其干扰,尤其是“相似前概念”会对正确构建新概念产生较大障碍.排除这种干扰的对策是对前认知反思与质疑.批判性思维作为反思性思维,在排除“前概念”干扰,认识物理本质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速度”是“加速度”的 “相似前概念”.在学习“加速度”时,“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正确区分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不能区别速度与速度变化、忽视速度变化所需的时间;将运动快慢与速度变化快慢相混淆、将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混淆;不能准确判断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2]这是“相似前概念”对学生构建“新概念”形成干扰的典型表现.教学过程不应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原有相似知識(速度)进行反思,排除思维干扰,正确构建新知识(加速度).

2 教学实践

21学情分析

学生刚建立“速度”的概念(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13速度”,§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5加速度),尚缺乏深入理解与广泛运用.研究“加速度”时,学生认为问题的核心是“变化快慢”且又是“与运动有关”,就很容易不假思索地试图用“速度”去解释“加速度”问题.这是一种思维定势,习惯用旧思维去面对新问题,缺少积极主动的质疑习惯和批判意识,究其原因是缺乏对“前概念”的反思,而直接将“前概念”在新情境中运用.这是学生对“相似前概念”缺乏反思的典型表现.

22设计意图

“加速度”是高中生遇到的第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也是高中生遇到的第一个学习难点.在“加速度”概念构建过程中有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比值定义法、变化率、极限思想和数学运算中的矢量方向表达等,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需要排除相似前概念“速度”对“加速度”概念构建的干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反思的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意识.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引导学生反思“速度”概念的核心意义(描述位置变化的快慢),提练物理思想方法(如何描述变化的快慢),探索新情境中的相似问题解决(如何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训练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促进批判性思维意识的提升.

23课堂活动

(1)回顾与反思:(教学目标:通过回顾相关物理概念,反思描述物理量变化快慢的思想方法)

问题1:“速度的概念描述什么问题?”(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即运动的快慢)

问题2:“速度是如何定义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问题3:“初中物理学习过类似的描述事物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吗?是如何定义的?”(功率,做功与做这个功所需时间的比值,描述做功的快慢)

问题4:“如何用数学方法表达某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用该物理量与发生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表示单位时间的变化大小)

(2)体验与探索:(教学目标:通过研究真实的运动情境,体会速度的变化也有快慢;迁移“描述变化快慢”的思想方法,构建“加速度”概念)

体验情境:法拉利赛车与飓风式战斗机的速度较量(新闻稿件);小轿车与旅客列车起动速度变化情况不同(视频);小轿车与列车启动过程发生相同速度变化所用时间不同(教科书P25).

探索发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是有快慢的”.

问题研究:“如何描述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方法迁移: “描述变化快慢”的思想方法.

概念构建:加速度的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方向.

(3)排除“相似前概念”干扰:(教学目标:分析“速度与加速度”的异同,理解两者共同属性是“描述事物变化的快慢”)

比较反思:用列表的形式,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意义、定义、定义式、方向进行比较研究.

交流探讨:

问题1:举例说明“速度大”、“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这三种运动情境.

问题2:加速度能否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与加速度的共同属性是什么?

问题3:速度与加速度有无直接联系?如何区别?

问题4:举例说明“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

概念辨析:区别速度与加速度概念,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用反思的观点辨析下列说法的正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变化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E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实践反思

学生对“加速度”理解的困难与偏差,客观原因是“加速度”概念的抽象性和相似前概念“速度”的干扰,主观原因则是学生自身思维定势的作用.由于初中物理学习的特点,对于刚接触高中物理学习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主动质疑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反思、批判的意识,习惯于浅层思维,显然无法抵抗相似“前概念”的干扰.

学习所涉及的因素既多又复杂,使得学习过程不可能是线性的,也不可能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并非是简单地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过程,而是学习者的原有相关认知与新的学习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顺应)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是知识的处理和迁移,教师应是助学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排除相似前概念“速度”的干扰,正确构建“加速度”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意图是:“知识层面”是让学生从前知识经验中提练“描述物理量变化快慢的思想方法”,并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构建新概念,再将新概念与前概念进行比较,理解两者的共同属性与区别,从而形成对新概念的正确理解;“能力层面”是让学生在概念构建过程中体会质疑和反思,领悟物理思想方法.

通过课堂观察,看到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与顺畅的.课堂反馈显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正答率80%以上):学生大多能正确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加速度的共同属性”,能区分“运动快慢与速度变化快慢”,能说出“速度大、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慢”三者的情境,知道“速度变化需要时间”,能准确判断“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不足之处是(正答率60%以下):学生对“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 判断困难.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在物理思想方法提练与思维训练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在质疑反思习惯的培养与批判性思维意识的提升方面应是有益的.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应有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批判性思维是理性极强的思维,强调对获取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处理,以帮助思考者进行清晰、理性、明确的判断.物理思维具有高度的批判性,物理思维的批判性既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形成优秀思维品质的必要基础.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优秀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可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有意识地积极为之.

参考文献:

[1] 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02-206.

[2] 蒋鸣.在物理概念构建中提升批判性思维意识[J].物理教师,2015(4):15.

猜你喜欢

思维障碍前概念批判性思维
浅析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审题”在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
“前概念”的应用让化学平衡不再“高冷”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常见初中化学“前概念”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化学学习中的障碍及克服方法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策略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