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构建

2017-04-25李炀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构建

李炀

摘 要:“以人为本”理念是践行当代人文体育,发展体育教育观的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内涵,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与天赋,推进大学体育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本文对“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构建方案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以人为本 现代体育教育观 构建

“以人为本”理念提倡以人为核心和根本,重视发挥人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构建 “以人为本”的現代体育教育观可以体现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融竞技体育和身体娱乐活动为一体,调节学生的身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本文将简析构建 “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的价值,论述当前体育教育的现状问题,并从创新大学体育教育机制,积极融合“以人为本”理念;引导学生坚持上好体育课,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加强学生对体育训练和卫生保健的正确认知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浅析“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构建策略。

一、构建 “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的价值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可以叫作“以生为本”,即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将学生的自主意识付诸实践,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提高体育专业技能。第二,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在探索构建 “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的过程中需要潜心研究“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探索现代体育教育的新方法,总结工作经验,须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崇高的体育精神,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而且,在此过程中,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也在不断提升。第三,构建 “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赋予了当代体育教育浓厚的人文精神,使体育教学活动步入了生态化和健康化。当前广义的学校体育教学组成机制包括体能训练教育和医疗卫生保健教育,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辅导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活动,当学生因参加体育锻炼而出现身体损伤时,必须予以及时的救治。而且,教师应该为学生普及必要的医疗保健知识,教导学生如何防止损伤和及时处理损伤。

二、当前体育教育的现状问题

从总体上分析,首先,当代体育教育尚未完全融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教育机制相对落后,学生的各项才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只是机械式的接受教育,没有自主思考的意识,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其次,大多数教师仅倾向于强化学生的专项技能,忽视了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方面的培养。部分学生过于懒散,不愿意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训练,对于这一问题,教师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引导,不利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再次,当前体育训练和卫生保健教育存在明显的裂痕,教师只重视让学生练习体育技能,没有普及必要的医疗保健知识,当学生在运动中出现身体损伤,只是送往校园医务室或者医院进行医治,时常会因为时间上的延误而导致伤势加重。由此可见,教师必须重视体育卫生保健教育,耐心教导学生如何避免损伤,为学生讲授及时处理损伤的有效措施,深化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

三、“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构建策略

(一)创新大学体育教育机制,积极融合“以人为本”理念

教师应认真研究人本主义的价值,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大力创新体育教育机制,积极融合“以人为本”理念,推动体育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和开放性,同时对于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组织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特长,在体育实践课中增加教学的方式,如采用游戏法、合作练习法、自由活动教学法等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施创新体育教学机制,让学生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例如在进行排球教学时,让学生合作练习扣球、发球和接球,为学生组织排球赛和有趣的排球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排球技能与团结合作精神的意义。

(二)引导学生坚持上好体育课,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坚持上好体育课,不断升华学生的道德素养,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为学生提供发展体育天赋的策略和建议。目前,体育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实践课和理论课两部分,体育实践课侧重于自主锻炼和专业训练,学生会在身体运动过程中领会和掌握体育动作技能,使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得到升华;体育理论课侧重于体育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并通过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实现对自己的身体运动进行自觉的调节与控制,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精神素养二者的统一。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辅助学生提高体育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学生的体育精神,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工作,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打造学生顽强、果敢的品质,使学生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体育特长和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例如在开展篮球训练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篮球小组赛,融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让学生在有趣的比赛中提高篮球技能,培养集体精神和健康的竞争意识,塑造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三)加强学生对体育训练和卫生保健的正确认知

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对体能训练和卫生保健的正确认知,以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的人本理念,耐心指导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过程中熟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热爱生命与健康的信念。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解运球、传球、接球、投篮等多种技巧,让学生鉴赏篮球比赛视频。然后,融合生命教育理念,告诉学生在参加篮球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时,不仅要大胆、勇敢地发挥自身最佳水平,也要尽量避免运动损伤和意外运动事故发生,练习完篮球运动以后,理应平心静气,喝一杯盐水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盐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导学生练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掌握体育损伤的早期处理方法,从而维护生命的健康与安全,强化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熟练处理较轻的损伤,告诉学生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冲洗法、冷敷法和照射法。冲洗法是将身体受伤的地方放到活水下,进行压力均衡处理,使得皮质下的血液能够正常流动,避免在伤口处淤积,造成出血状况的发生;冷敷法是取一些低于身体温度的东西,如冰块、制冷类药物等,用它们来接触受伤皮肤,从而减缓血液的流动速度,防止伤口面积的扩大;照射法是将损伤的部位暴露在较强的光线下,使得该部位的神经、代谢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同时,这样做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能有效防止细菌滋生。体育运动中所出现的比较严重的损伤有骨头错位、肌肉损伤和骨头重度损伤伴随大量出血。教师应告知学生骨头错位是由于锻炼时动作的不娴熟,使身体碰撞到较为坚硬的器材上,造成骨头的错位。这时先不要移动损伤者,让损伤者自身选择较为舒服的姿势,在损伤者身体下面垫一些有利于固定的东西,如海绵、木板、枕头等,然后等待专业医疗人员来处理。肌肉出现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损伤者在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前,没有进行适当的肌肉拉伸,出现腿部、胳膊等由于用力過猛造成的损伤。处理此类情况时以冷敷为主,以减缓血液的流动速度,避免血液淤积在伤口处。骨头重度损伤伴随大量出血是损伤中最为严重的,处理此类情况时要特别注意,以止血为主,骨头复原为次。先想办法止住损伤处的流血,以包扎、冷敷、冲洗结合的方式,尽快使损伤处的出血量降到最低,同时注意消毒卫生,防止伤口发炎。这样可以更为全面地让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深化“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观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 “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突显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创新体育教育机制,积极融合“以人为本”理念;引导学生坚持上好体育课;加强学生对体育训练和卫生保健的正确认知,从而全面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道德信念。

参考文献

[1]方建新,俞小珍. 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

[2]张兰香.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措施[J].科学中国人, 2013(29).

[3]王红英,任书堂,刘雪丽,等.论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以田径训练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19).

[4]付慧宇,张景华,刘浩.从体育教学视角浅谈“以人为本”理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3(21:4).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