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理论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基础

2017-04-25张芮红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现基础小学语文

张芮红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实现;教学;基础;课改理论;小学语文;课堂高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的总要求和主目的。

1.适应新课改,定点精讲,把握分寸,奠定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基础

近年来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各教育单位纷纷举行观摩课、研讨课、展示课,真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可在教学活动中,总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怕讲,似乎为了不让别人抓住“辫子”,或则“少讲”,或则“不讲”,本应把严肃及时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殿堂,变为一窝蜂似的游戏,将眼花缭乱的各形式视为体现新课改的“闪光点”,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落实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必须让出“讲”台,做到少讲,甚至不讲,把深奥的教学内容,教学生去“感悟”,致使学生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课堂中,处处能见到老师退避三舍,让学生上台代讲的现象,为使学生“讲多讲好”,老师游历于“代言人”之间,事先专为其开“小灶”。究竟课题教学要不要讲,讲些什么,怎样讲?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五讲:

1.1阅读之前启发讲:学生在阅读前,教师应简明扼要地解释阅读要求和重点,提示阅读方法、经验及注意事项;

1.2抓住重点强调讲:对于课文的重难点,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挖掘出课文揭示的本质问题;

1.3疑难问题明确讲:学生有疑难时不能自己解决,合作也不见得会有什么效益时,教师要精讲,让学生真确理解,领悟深层次内容;

1.4合作过程暗示讲: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时,可以综合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性讲解,使合作深入得以进行;

1.5主题升华总结讲:这是对一篇文章进一步认识,也是主题得以升华的讲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促使课内向课外延伸,具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功用。

总之,讲解关键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形成技能,促使学生思维发展。要知道只有学生的想象、体验而无教师的开导,学生也难有创新的灵感,只有学生的熟读感悟而无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理解就缺乏深度、广度。

2.适应新课改,注重提问,恰到好处,确立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

课改理念教学要求,教师往往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只顾发表个人见解,教师忽视了问题的准确性,致使学生良莠不齐,是非难辨,回答问题不着边际,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说,说错不要紧,往往把谬论认为创新,把漫无边际的回答认为是思维的延伸拓展,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灵丹妙药”,不根据课文特点、不分场合、不管学生实际、自以为是的使用、俗套的程式,久之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感受肤浅无话可说,虚假情感充斥课堂,这完全违背了新教学思想的要求。

2.1抓重点问题提问: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一篇课文涉及问题很多,但归纳之,却只有几个问题,对这些重点问题,教师要抓住不放,多问几个为什么。

2.2凝聚大主题提问:提问题不能琐碎,不能让学生一看就知晓,一读就会;提出的问题要有质量,有思维训练的价值,体现教学的重难点,极富挑战性,使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2.3实效趣味性提问:提问要有趣味性,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使其“欲罢不能”,教师必须要朝着促使学生“会反三”这一目标精讲,给学生以启发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总之,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完全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问是教学必不可少缺的教学形式之一,尤其是有价值的提问。

3.适应新课改,深广结合,力求实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愿望

在新课改的实施与发展中,不难发现,所有课堂教学都有小组合作学习;究竟合作什么内容?是凑热闹?还是解决问我问题?不一而论。如果深入参加一组听之,就会发现诸多问题,合作效率低下。虽如此,近一半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新理念的体现的重要环节,成为形式,成为点缀。要么两三分钟,学生还没真正进入角色,便“鸣金收兵”;要么时至下课,还是讨论未果,值得草草收场。有些小组内,学习优秀的学生一统“天下”,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坐收渔翁”之利。像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尚未形成时,尽量少合作。何时开展合作最佳呢?切记以下三点:

3.1出现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

3.2遇到大家都期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能实现时;

3.3学生意见不一致,有争议时——

3.3.1讲究方式,主动接受:一般来说,合作学习要组内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再讨论行程集体的意思,这样就避免学困生随学优生的意见。

3.3.2技巧合作,抓住要领:建议等盲目地被动地接受,拿并不是自己所思所得作答,适时教给他们合作技巧,应抓住的要领。教师不可一语道破玄机使讨论丧失意义。

3.3.3加强引导,深入挖掘:教师要善于深入小组,積极参与、引导,善于倾听,随时了解他们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

总之,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备课时应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合作讨论的问题要抓住心里,不可不管问题大小都合作,至少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猜你喜欢

实现基础小学语文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