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转型发展英语专业教师创新能力研究
2017-04-25陈军
陈军
摘 要:根据国家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见,独立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所以,转型为应用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师就必须适应院校发展需求,扩宽思路,激发活力和创造力,转变教学思维,用新理念、新定位、新机制来推动转型后的英语教学改革。本文从独立院校英语专业设置和教师创新能力的现状,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创新能力环境以及对英语专业教师教学创新、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独立院校转型;英语教师;创新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的推行,意味着我国部分地方高校将由学术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向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两大类型并行发展的模式转型。独立学院虽属于本科教育层次,由于起步晚,一般都成立于1999年后,也属于向应用型转变的院校,再加上其学生入学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均与第一、第二批次的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整体水平与较高层次高职院校学生相当。而我国本科教育着重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应用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对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较高要求,独立院校培养目标和学生能力之间不对称导致教育质量较差,因此独立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势在必行。英语专业在独立院校设置的各專业中是属于对基础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在转型中应当立足于搞好教学的基本点,定位为应用型教学专业,培养既具有一定学科理论,更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此定位的前提下,英语专业教师是完成独立院校转型发展和英语专业这门学科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就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思维,有创新改革的技能,在教学观念等方面进行更新,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英语专业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拓展。
二、独立院校英语专业设置及教师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一)独立院校目前英语专业设置情况
2008年,教育部颁布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26号令),规定独立学院用五年时间过渡,达到规范办学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独立学院271所,比2006年的318所减少了46所。这些独立学院均开设有英语专业,而专业名称分别是:英语本科、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医药贸易英语等。从2014年开始,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结构性矛盾,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开始转型试点,学生培养由教学型向应用型转变,独立学院教育则转型为职业技术教育本科,转型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指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上述改革,意味着这些独立学院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院校之间的招生竞争和学生就业竞争,将回归到办学特色和实力的竞争,培养的学生有没有创新创业精神,受不受社会欢迎,就能反映出院校的实力地位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各个专业设置将在这一轮转型中重塑格局。
(二)独立院校英语专业教师创新能力现状
从独立学院英语教师师资队伍来看,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本科学历的英语教师居多,部分英语教师是硕士学历,拥有英语专业博士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二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青教师占大部分,缺乏有经验和在学术上有造诣的中老年英语教师。三是英语教师工作量与报酬不成正比。四是形成教师不安心工作,跳槽现象严重。教师职称评定独立学院没有评审权,劳动合同也是1~3年一签订,使年轻教师有一种不稳定的想法,只要有好点的单位就跳槽,留不住高素质人才,保持不了独立院校一线教师的稳定性。
从英语专业教师创新能力来看,存在整体素质不高:一是部分英语专业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不灵活。有的教师思想观念保守僵化,找不到创新点和突破口,失去了许多创新的机会。二是有的教师没有一种教学创新意识,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有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是用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三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忽略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由于英语专业教师外出深造和继续教育机会不多,所以就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来充实自己,使知识面不断扩大,形成开放的知识结构。四是科研水平不高,投身教改实践不够。英语专业教师科研论文、课题和教学成果奖数量欠缺,很少能在教育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也只有少数省级教学成果奖(这些也有客观原因),所以造成独立院校英语专业教师的整体创新能力不强。
三、在转型中英语专业教师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院校转型后英语教师要创新的理念
1.完善英语课程体系,树立以培养复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革,做创新改革型教师,只有创新改革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能力的学生,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强化英语语言基本功,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道路,形成一批能体现专业特点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成果。
2.培养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放理念
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跨文化教育,使学生熟悉国际商业准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就要加快语言和文化的融会贯通,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做到有机结合,形成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开放人才培养机制,这种机制能与国际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接轨。
3.坚持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要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果,要充分体现英语教学作为工具学科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放开思想,大胆设想“敢疑、敢说、敢辩”,开发学生内在潜能,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活力及动力。做到职业教育文化、技能两者并重,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
4.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树立技能人才也能当专家的人才理念
教师是每个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要把师资教育培养放在重点位置,重视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也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要培养一批思维敏捷,有责任意识,愿意将创新教育作为毕生追求的人,让他们懂得如何去正确思考,善于利用头脑的力量,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二)以新理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创新调整课程体系,建立“交叉学科”培养模式
要通过逐步调整具体教学方向,克服英语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使课程教学具有更广泛的社会适应性。为其设置不同的课程,相当于分专业方向,例如教育方向、商务方向、翻译方向、旅游方向等,让学生自行选择发展方向,进行系统专业学习;还可英语+专业的学习模式,扩展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以创新作为憧憬与追攀的学习境界。这种培养模式转变也促使教师的再学习,使英语专业教师的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才会转化为能力。
2.创新完善课程结构,建立“校企共建”培养模式
要关注课程序列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中开设符合其特点的课程。课程安排上应以实践性较强的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为主,使学生能将前面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模拟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授课,特别是课外活动和讲座。实践课程可由院内有经验的专业课教师任教,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来校做专(兼)职教师,同时还可以邀请知名企业管理人员到学院来讲座,以及由学院与企业建立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创新教师思维能力,建立“双师型”培养模式
要不断对教学创新,紧跟职业化步伐,教学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适合本学院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教师要将学习技能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过程,在动态中学英语,把职业教育文化和技能培训相结合。英语教师要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使自己知识结构不断充实和更新。多参加科研活动,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企业业内人士的讲座或职业培训,不断探求新知识,使教师的职业化概念更清晰,成为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完善的人。
4.创新科研考核记载,建立“考核奖励”培养模式
要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院校可以定期向教师介绍科研信息,及时传播先进的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向省教育部门申报课题,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和指导教师科研等等。在校内对教育科研成果要用制度化的形式,对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表彰与奖励,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评优、晋升、职务评聘、争取科研经费结合起来。这样能让教师尝到科研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教师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教研创新能力。
四、用各项保障机制促进教师创新能力提高
(一)构建以技能訓练为核心的复合教育课程机制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解读政策时明确指出,这些高校如何转型,关键是要调整专业设置,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所以,院校要根据每年毕业生就业信息,增加情商培训课程,包括礼仪、户外拓展等特色培训,以增强学生适应职场的交际能力;另外,对英语、材料成型、服装设计等专业,都要加入实践内容,强化实践导向,使他们的通识课程发生变化,构建以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主要形式的专业应用课程体系;以项目承载教学任务,进行现场教学,实现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模式,并建立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为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拓展提供支持。
(二)打造高教学水平的“双师型”师资人才机制
根据“转型指导意见”,要对现有教师结构进行调整,可从企业和社会聘请一批高技能人才、高级管理人员、优秀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建设的带头人、担任专业或兼职教师。院校还可分期分批选送教师到企业和公司接受培训、挂职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考取技能证。严格按照《教师法》和《劳动法》等法规,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使教师安心教学和科研。这样,就能形成一支能适应院校发展、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为院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积蓄发展后劲。
(三)建设具有创新特色的实训基地教学培养机制
通过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引企入校、校企合作,逐步建成“真实化、仿真化和企业化”的实训基地。江西省正在共青城市兴建该省首个科教城,目前入驻的五所独立院校都对接帮扶该市一个相应产业: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对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江西财大现代经管学院对接私募小镇;江西师大科技学院对接纺织服装和电商产业;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对接航空小镇;江西农大南昌商学院对接现代农业项目等。采用这种政校、企校合作的模式,全力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院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以科教城来带动相应产业的发展,以产业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这种模式既为院校提供了更好的实训教学平台,又满足了企业实用人才的需求。
(四)建立为创新提供良好环境的长效激励机制
高校英语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包含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一切创新力形成的核心。高校英语教师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指在“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等方面的能力,所以高校要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作出正确的评估,使其能全面发展,走可持续专业发展之路。用新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形成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改革,参与扎实有效的创新实践。所以,通过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环境来调动英语教师创新积极性,使英语专业教师形成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
五、结语
独立院校和英语专业教学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型,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要用创新精神指导教研工作。教育创新是关系到21世纪教育发展是否成功的重大问题,而教师创新能力是事关素质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广泛关注。教师只有不断开展继续教育,增加知识储备,通过不断磨练和反思自己,提升实际创新能力,更好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英语人才,最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爱华.新时期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罗峰.高职英语专业职业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探讨[J].校园英语,2012(10).
[3]钱为.刘淑敏.对我校办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
[4]王守忠.应用型技术大学: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衡水学院发展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