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味”
2017-04-25张玮
张玮
“语文味儿”就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是教学过程产生的一种“语感”、一种“整体直觉”、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这种“味”儿,或表现在对文本的静思默想中,或表现在学生的诵读中,或表现在教师的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或表现在模仿写作的体验中。我教《黄鹤楼送别》这课时,就努力遵循这个想法。
一、默读批注得滋味
王崧舟先生在《好课三味》中这样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朋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谁也不愿轻易触动。打开书,默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让我们来找一找,两个好朋友藏的是什么?(板书:藏情)
(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板书:赏景)
(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
*我们要善于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烟雾迷蒙”,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繁花似锦”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写两个你想到的描写春景的四字词语。
二、品读感悟出滋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
2.如果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用什么方式表达感情?(板书:对话叙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品味,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涛,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
(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感情?为什么“敬仰”呢?
*人品:补充李白另一首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指导朗读,理解意思:我钟爱孟浩然,他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但他宁愿在田园里种菜也不愿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孟浩然的人品就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指名背《春晓》,齐背)为什么你觉得这首诗能说明“誉满天下”?(这首诗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真可谓“誉满天下”!)
*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
*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开始要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原因)
4.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
5.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
我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那么令人陶醉,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那感人的离别世界。“得趣全在涵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但是这优美的语句、丰富的情感,不会无端地自己植入学生的心田,也不会单凭教师的教达到目的,而要靠学生自己用心體会,在教师教的基础上,自己领悟、体验出来。而这领悟、体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读”。
三、留心写法品滋味
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又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是那么精美,那么引人入胜;还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丰富、精美、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流淌在孩子们的笔尖?语文味除了藏在文本的思想内涵中,更隐藏在课文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在本文中,我从写人的角度关注了“怎么写”,引导学生品出语文味。
(一)环境描写独具匠心
(媒体6:想象说话)
岸边杨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鸥点点,好像 。虽然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想 。
再指名说。(第2、第3名同学配乐)
1.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的景物呢?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2.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配乐朗读渲染情感;运用电脑动画再现情境;运用想象说话体味深情。三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目的鲜明,同时又渗透了借景抒情表达方法的指导。
(二)仿写文包诗启发想象
课末布置作业:古往今来,很多大诗人创作了著名的送别诗。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几首,然后挑选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由来,下节习作课,我们尝试把它改写成像《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包诗,特别注意学习文中用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好吗?
我带着学生在文本中穿行,从言到意,从意到言,在课文中尽情地领悟语文味,然后,有方法地引导学生将“读”“品”“写”有机结合,融于一体,使学生在浓浓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的情操、作者深邃的思想。这样语文味就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