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汾市尧都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

2017-04-25张临红

当代农村财经 2017年1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农业

张临红

摘要:作为农业部、财政部确定的两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省推进试点省之一,山西省临汾市将每年10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几年为农民办的五件实事之一。按照要求,临汾市尧都区连续两年承担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培育模式。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一、尧都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基本情况。尧都区位于山西省南部,辖17个乡镇(办事处)、8个街道办事处、372个行政村。总人口95.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2万人、农村劳动力23.8万人。

2014年,尧都区共计承担培育任务1400人,补助资金共计163.59万元,其中国家级培训任务810人(生产经营型442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368人),省级培训任务590人(生产经营型295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295人)。

2015年,全区共计承担培育任务1000人,补助资金共计113.95万元,其中生产经营型485人,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515人。两年合计,全区共培训农民2400人次。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做法。

1.明确培训指导思想。根据《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纲》要求,紧密对接培训专业,通过对全区的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513龙头企业”等具有培训能力的培训机构的摸底调研,筛选出专业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广泛的五家培训机构,确立为尧都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培训机构。

依靠生产经营型、专业技术型和社会服务型的划分,根据农民自愿报名情况,选择学习能力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生产经验的农民作为主要培训对象。

围绕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全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了对粮食(主要是小麦)、果树(苹果、桃、葡萄、核桃)、蔬菜(以设施蔬菜为主)、食用菌、生猪养殖、农资经营等六大主导产业进行培训。

2.确定培训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了“一定二选三结合”培育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定”是指定“菜单”,遵循本地实际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按照学员的实际需求开设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下工夫、定”菜单”,实行“菜单式”培训,量体裁衣,因需施教。着眼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农民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向,做到重点突出、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培训“满堂灌”的单一模式,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急需什么培训什么”,既节约了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又契合了广大学员的个性化需求,使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用。

“二选”是指选师资,选基地。一是建立师资库,聘请农业专家教授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培训档次。利用临汾市专家学者汇集的优势,聘请市农业委员会技术站、植保站、土肥站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员授课,从专家的角度为学员补充新的理念和技术,确保所选的每一位授课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是在参观实训基地的选择上,以本地主导产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网上咨询、专家推荐,选择科技含量高且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园区、生产基地、特色种植为参观实训基地。根据教学计划,适时安排学员赴陕西省杨凌农业博览会实地观摩产业发展,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参观实训中找答案,不仅让学员知“然”,还要让学员知“所以然”,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学识,为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结合”是指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培训方式相结合、参观实践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是按照农事节令,有计划地安排实训科目。2015年培训时,正值冬前小麦管理关键期,如何抓好小麦冬管成为学员们热议话题,为此在吴村镇吴南村、乔李镇乔李村实地举办两次小麦冬前化除统防统治现场会,把学员请到田间地头,专家现场解读释疑,免费发放除草剂,让学员实际操作配药喷打,了解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在培训过程中十分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做到了“一班一案”,提高了学员的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

二是将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并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员通过智能网和中国现代农场联盟等网站获取资源信息,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并制作电子课件,图文并茂,用通俗易懂的实例讲解,增强说服力。同时,建立学员交流平台,强化信息交流互通,积极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微信群和QQ群,适时为学员传递农业科技,交换农业科技信息,丰富学员科技需求。

三是根据尧都区的农业资源特点和产业优势,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格局,针对性地选择科技含量高的参观实践基地,有目的地更新学员产业发展理念和提质增效意识,向科技要效益,以质量求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使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步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尧都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主要特点

作为尧都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承担单位,尧都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连续两年被确立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他们在培训中紧紧围绕项目要求,积累了丰富经验,实现了“四个创新”。

(一)培训方式的优化创新。在培训方式上,实行“封闭式”管理,“互动式”讨论,“开放式”实践。

“封闭式”管理,就是将学员在农闲时全部集中封闭起来,在5—7天内,安排讲师与学员统一就餐,统一住宿,高效利用培训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互动式”讨论,就是在培训过程中实行“室内讲课+互动讨论”的授课模式。室内讲课中采用多媒体幻灯、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和教具,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学员在听课后,可以在互动讨论环节将自己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直接向授课教师请教,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学习知识和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开放式”实践,就是根据农民需要,分批次“走出去”参观实践。2014年和2015年,全区学员分别前往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洪洞县秦璧农业创意融合示范园、尧都区丰硕采摘园、尧都区吴南村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等示范园区参观学习,切实让学员掌握最新实用技术,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二)培训对象的优化创新。按照学员具体遴选标准和“菜单式”培育要求,采取发放传单、媒体报刊宣传、网上报名、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在农民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择出有代表性、高质量的学员进行培训。

(三)培训对象管理的优化创新。对学员建档分类登记造册,并以座谈会的形式重点了解学员急需解决的困难和下一步培训需求,做到培训有时效性、学习有针对性、所属产业有分类。同时,强化跟踪服务,将建档在册的学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指导培训,确保培育质量。

(四)培育机制的优化创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学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完善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培训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将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无公害果树标准化示范园、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等作为实训基地,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建立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农民知晓、部门联动、政府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格局。

三、尧都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理论学习和参观实践,参加培训的学员应用科学技术和发展经济思路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掌握了实用技术。經过系统培训,学员们掌握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了学员的生产技能,激发了热情,增加了信心。

(二)更新了农业发展观念。参观实践的地点基本是当前农业发展最前沿典型,学员们通过听介绍、看现场、实操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之路。

(三)拓宽了增收致富门路。学员参观的典型大都是利用农闲季节开展多种经营,诸如温室草莓、大棚葡萄、大棚食用菌等,变冬闲为冬忙的这些做法,学员深受启发,为他们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通过面对面的培训活动,学员结识了一批农业知名专家,成了农户生产技术上的“一线通”,学员之间也都成为好朋友,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便于交流和协作。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农业林业委员会)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农业
耕牛和农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