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馆子情怀
2017-04-25谢川
谢川
说到小馆子,杭州人最热衷的就是夜宵与面馆。那些门面不大,隐藏在深巷里,一时半会还不好找的美味小店,似乎是老饕们显摆自己懂得吃的最好标签。
春節刚过完,从杭州莫干山路搬迁到滨江广阔天地的“娟娟饭馆”,一开业就红火到不行。他们家的头牌依然是“销魂螺蛳”,不知道这个称号从何而来,对我来说个头偏大了,颜色也不够浓郁,但似乎小馆子就适合这样随意的小聚,消费不高,菜品不错,不论有人请客还是AA制,都没有负担。偶尔还能在吃喝间跟老板、老板娘扯几句,带着一种私人厨房的亲切感觉。
杭州著名面馆也很多,像望江门外的“慧娟”、鼓楼外的“菊英面馆”,不知道谁家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都各有特色。“菊英面馆”的老板最有趣,一年要休息两三个月,而且事事都亲力亲为,每天都要擦一次自己的面馆,这点固执的坚持,估计也是老顾客一直推崇他们家的缘故。但是要仅说面条口味,我最爱的是运河边的一家无名面店。就干净程度无法跟“菊英面馆”比,店面很小,店外坐的都是条凳,可是他们家的面条筋道,汤底清澈不油腻,一碗杭州特色的片儿川做得清清爽爽。很多顾客都是住附近的居民,要的就是这一口从小吃到大的滋味。
杭州现在连锁很多的“老头儿油爆虾”,早年也是一家私房小馆子。十几年前一个很懂生活的同事带我们去吃过一顿,在火车站附近转来转去,进了一个院子,看到摆了两三桌,一个中年男人在爆炒河虾,带着很多私房菜老板会有的那种唯我独尊的自信,还有爱吃不吃的牛气,对后面来的食客说:“今天河虾卖光了,不要再等了,再等我也不烧了。”有人指指桶里养着的河虾说:“老板这儿不是还有吗?”老板说:“这个是我们自己吃的。”
记得亦舒写过一篇杂文,说她看到太火爆的酒楼茶肆,要等位、要看老板脸色的事情她是不做的,看到就会掉头走。我就在猜想,她应该不是真正食客,因为真正食客在美食面前是没有脾气、没有尊严的——即使只是为了吃到当红的美食,还不定就是自己爱吃的美食,只要是今天想吃的,等待以及“受气”,似乎都是值得的。
多年以后,这些甚至会浓缩成为一种情怀,说:“当年啊,为了吃什么什么,我跟谁谁谁可是开了多久的车,跑了多远的路,排了多久的队,看了老板多大的脸色才吃到。”
这点情怀,别说,老外也有。
前几天出差到上海,一群意大利同事冒着大雨从兴国宾馆走路十几分钟,去一个做云南菜的小馆子,店名叫“LOST HEAVEN”。原因是其中一个意大利同事跟前女友哥伦比亚美女去年一起去过,他说起来那里的食物跟环境都非常好,这次我们一起来上海前,就一路听他絮絮叨叨说这个饭店,非去不可。一落座,上来就点了一个番茄酱脍茄子。好吧,我能不能说这个味道很迷宗,不像云南也不像西餐,可是他吃得津津有味。此刻美人不在身侧,幸好有味觉可以追忆。一个个特立独行的小馆子,让人牵挂的,大概就靠了这点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