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联合抗生素对脓毒症患者细胞炎症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7-04-25王若晖李卉梁群刘凯王海燕
王若晖,李卉,梁群,刘凯,王海燕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综合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临 床 研 究
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联合抗生素对脓毒症患者细胞炎症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若晖1,李卉1,梁群1,刘凯2,王海燕3*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综合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目的:探讨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联合抗生素对脓毒症患者细胞炎症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7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降钙素、细胞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组血清降钙素原(-3.04±0.18)、血清CRP、TNF-α、PCT、IL-6、IL-8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CD4+、CD8+、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联合抗生素能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减轻细胞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通腑泻热灌肠剂;抗生素;脓毒症;细胞炎症;免疫功能
脓毒症(SIRS)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主因感染而致,一旦病发病情会遵循机体病理过程和规律进展或缓解,也是感染性因素反应的一种。感染控制和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是治疗该病的关键[1]。抗生素是化学物质的一种,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物。其能干扰脓毒症患者机体生活细胞发育功能,进而达到消炎、抗菌的功效。研究[2]指出,脓毒症易致机体组织功能障碍,抗生素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感染,改善微生物生长环境,疗效确切。但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且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应慎用。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已被广泛推广,就脓毒症而言,在改善机体细胞炎症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也至关重要。而中医调节功效显著,虽见效慢,但疗效稳定。鉴于此,近年来我院对脓毒症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脓毒症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20~78岁,平均(40.42±12.88)岁;原发病种分布:上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腹膜炎28例,阑尾穿孔并急性腹膜炎19例,急性肠梗阻6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1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例,外伤后多发骨折3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自愿、知情同意书,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20~77岁,平均(40.13±12.78)岁;原发病种分布:上消化道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4例,阑尾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9例,胆囊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2例,绞窄性肠梗阻3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例,多发性创伤性骨折2例。治疗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21~78岁,平均(40.25±12.82)岁;原发病种分布:上消化道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5例,阑尾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9例,胆囊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2例,绞窄性肠梗阻3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例,多发性创伤性骨折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对照研究条件。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相关外科疾病诊断标准。脓毒症诊断参考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关于脓毒症诊断新标准[4]。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高等中医院教科书《中医诊断学》[5]肠热腑实、内热壅盛证辨证要点。
1.3 排除标准
(1)严重或慢性心肝肾等脏器系统疾病;(2)系统性红斑狼疮;(3)恶性肿瘤;(4)灌肠给药、口服或鼻饲禁忌症者;(5)孕妇或哺乳期妇女;(6)HIV-ab阳性;(7)不愿参与研究或不配合治疗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2003年“拯救脓毒症战役”(SSC)会议制定的《脓毒症治疗指南方案》[6](因国内尚不具备人体活化蛋白C治疗用药条件,此项除外)进行西医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生素治疗,选取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3055,批准文号:140921,规格1.0 g,其中头孢哌酮0.5 g与舒巴坦0.5 g)静脉滴注,3 g/次,2次/d。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肛管插入肛门约20~25 cm,每次缓慢灌入250 mL并保留30~60 min。2次/d,连续用药5 d。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抗生素联合治疗,其中抗生素同对照组,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方剂如下:大黄(后下)50 g,泽泻50 g,虎杖50 g,石菖蒲50 g,草果仁50 g,莱菔子20 g,芒硝(冲)20 g。由医院制剂室提取制成500 mL灌肠剂备用(用法同对照组)。
1.5 观察指标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发光法(ELISA)检测降钙素原(PCT)。
细胞炎症反应程度: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血清检测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含量。
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值(CD4+、CD8+、CD4+/CD8+)变化情况,以此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的变化情况。
并发症观察和处理:治疗期间详细观察患者有无肠梗阻、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MODS等药物过敏情况,并针对性处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比较
治疗前两组降钙素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降钙素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比较±s,p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细胞炎症反应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TNF-α、PCT、IL-6、IL-8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反应均明显缓解,治疗组患者血清CRP、TNF-α、PCT、IL-6、IL-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4~17.566,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3 治疗前后两组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比较
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值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其中对照组
表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炎性介质大量分泌是脓毒症初始阶段的主要特征,此阶段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处于过度活化状态,随着病情进展,机体经历了一个免疫抑制的阶段。因此,治疗脓毒症除减轻细胞炎症反应的同时,还需循序渐进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属抗生素的一种,其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脓毒症等系统感染疾病。研究[7]指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用于改善脓毒症患者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中医,脓毒症属“外感热病”“温毒”“走黄”“内陷”症范畴,大部分脓毒症患者辨证属毒热壅盛内结肠腑,治宜通里攻下、清热解毒[8-9]。因此,中医治疗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法、通腑攻下法、活血化瘀法等进行治疗。通腑泻热方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用的中药制剂,其主要功效为通腑泻热、清热解毒[10]。方中大黄能涤荡肠胃为君药,具有苦寒泻下,攻积逐瘀功效;芒硝能助大黄涤荡,咸寒泻下,软坚润燥;莱菔子下气导滞,消痞除满助腑气通降;泽泻、虎杖、石菖蒲、草果仁,四药共具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等功效;虎杖为佐药,辅助大黄通下热结,并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诸药配伍共同发挥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功效。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已被各界高度重视且广泛用于临床各类疾病治疗。就脓毒而言西医在减轻细胞炎症因子中疗效较为显著,但不易大量、长期用药,否则会发生并发症。但因患者常伴有剧烈腹痛,因治疗需要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或收缩治疗,且大多早期不宜内服药物。在剧烈腹痛呕吐或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或术后早期不宜内服药物的情况下,可通过中药灌肠,由肠道吸收,以发挥疗效。然而中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细胞炎症因子反应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但药效发挥较慢,不利于患者短期康复。结合中西医各自优劣,将其结合,能在快速减轻患者细胞炎症因子基础上,循序渐进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疗效确切。研究[11]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能快速清除血清患者内毒素,减轻细胞炎症因子反应,疗效显著。
本研究中,治疗组即给予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联合抗生素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治疗,其结果显示:血清降钙素原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能显著清除脓毒症患者内毒素。分析原因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提物质,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在细胞内完全溶解为降钙素。待机体感染后,PCI释放入血,血清PCT则会明显增高。因此,检测PCT含量能从侧面了解脓毒症患者内毒素清除情况。同时,该组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在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中效果更佳。另外,该组并发症率低至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联合抗生素治疗脓毒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联合抗生素对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降低细胞炎症因子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同时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1] 姚咏明,盛志勇,林洪远,等.脓毒症定义及诊断的新认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7(6):321-324.
[2] 邵阳,王翔.脓毒血症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2,8(4):244-245.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2002:42-43.
[4] 姚咏明,盛志勇,林洪运,等.2001年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关于脓毒症诊断的新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0(11):645-645.
[5]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3-25.
[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J].全国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9(6):365-367.
[7] 蔡绚,蔡涛,虞晓红.血必净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协同治疗脓毒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08,19(20):1563-1564.
[8] 刘佳丽,常毓颖.大承气汤治疗严重脓毒症有效性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5,32(1):99-100.
[9] 梁群,钟先鸿,王丛.脓毒清灌肠治疗脓毒症(瘀毒互结证)60例[J].中医药信息,2014,31(1):97-99.
[10] 李刚,谢晓华,于晶,等.通腑泻热方辅助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4):38-39.
[11] 谢晓华,周文高,程宇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腹症脓毒症患者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4):327-330.
2016-04-20
2016-05-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0196);哈尔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创新人才项目)(2016RAQXJ18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基金面上项目(201204)
王若晖(1978-),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结合防治急危重症。
*通讯作者:王海燕(1982-),女,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学,高等中医药教育研究与管理。
R289.6;R631
A
1002-2392(2017)02-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