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产业集聚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2017-04-25

当代经济 2017年1期
关键词:禀赋外部性分工

(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产业集聚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白欣灵

(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本文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估计影响产业集聚的各个效应边际效益。通过理论分析,使用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全球价值分工程度通过要素禀赋效应、金融外部性效应、技术外部性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影响制造业产业集聚机制。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劳动力和资本的竞争优势,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加深,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对于产业集聚有明显正向影响,但贸易成本效应会阻碍产业集聚进程。

全球价值链分工;产业集聚;外部性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合作程度加深,中国经济增长也随之发生变化。全球价值链分工改变了以往在一个国家内部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并进行出口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不同国家和地区又根据其资源、要素禀赋的区别专门从事生产过程的某一环节,进而影响国际间以及一国内部资源整合和产业分布,进而形成产业集聚。中国在利用本国相对充足劳动力资源加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使不同地区有着程度不一的产业集聚。本文以制造业为背景,研究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对产业集聚的影响。

图1为2002—2014年全国30个省份(除西藏自治区)产业集聚度和RCA指数的趋势拟合图,我们可以看出,产业集聚程度随RCA指数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越高,越能促进产业集聚。但价值链分工程度是通过怎样的机制促进产业集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已有大量的文献通过理论或实证分析,得出了产业集聚有利于产业升级的结论。我国现在处于经济改革的重要阶段,而经济结构的改革是重点部分,产业升级对于经济结构改革又有着重要意义,这就使得研究价值链分工下对产业集聚影响机制变得很有必要性。

二、文献综述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以完全竞争和同质化产品为特征,强调不同地区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外生的区位生产效率不同而引起的产业布局变化。新经济地理学中强调规模经济递增,由外部性产生的内生性市场规模变化从而引起的集聚。

1、要素禀赋效应

在古典分工理论中,马歇尔将集聚归因于资源禀赋、社会根植性和偶然性的路径依赖,并将集聚效应归纳为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产品和技术外溢三个方面。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比较优势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再到赫克歇尔和俄林的H-O模型,都在对国际贸易分工进行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加深,造成生产的各个环节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生产,而选择的依据就是要素禀赋的丰裕程度。如Hsu和Wang(2012)[1]、纪玉俊和刘英华(2015)[2]、Tan Yuhua(2016)[3]。

2、金融外部性

随着贸易理论的发展,克鲁格曼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成为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分支。基于传统要素禀赋只能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对产业空间分布进行解释,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在探索集聚的内生演化过程即外部性[4]。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加深,产品内分工促进碎片化生产,产业最初依据要素禀赋进行选址。但由于产业存在前后向关联,以及劳动力市场共享,企业迁移到关联产业集聚区会降低生产成本,这样通过价格机制降低企业成本的外部性为金融外部性。如Dixit和Ottaviano和Thisse(2002)[5]、金煜等(2006)[6]、梁琦等(2012)[7]。

图1 RCA和产业集聚趋势图

3、技术外部性

技术外部性是指企业间不一定存在成本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空间,同行业集聚能够促进公司之间的技术交流,产生知识溢出。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加深,造成企业选择适宜地区生产,而在同行业和行业间都会由于公司的研发投入增加而产生技术外部性,吸引更多产业集聚。如张杰等(2007)[8]、张宇和蒋殿春(2008)[9]、陈建军等(2009)[10]。

4、贸易成本

制造业的空间分离会产生分离成本、跨国的协调成本、管理成本和贸易成本等,这是约束制造环节不分离的主要原因。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是产业集聚的主要向心力,而贸易成本则是产业集聚的主要离心力。由于存在分离成本,当制造业环节重新选址时,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但同时,产业的集聚将减少贸易成本,当企业迁移到上下游相关联产业地区,将减少贸易成本,促进产业集聚。而制造业外包不一定是连续的过程,当核心制造环节重新选址时,其他环节也会随之而动,即使对于后者而言,这种选址变动不符合其生产成本最低的选择。如Behrens等(2004)[11]、许德友和梁琦(2012)[12]、谭洪波(2015)[13]。

以往研究都在同一理论框架中,研究要素禀赋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或者研究外部性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而我国制造业集聚应是多种效应的综合影响结果。根据上述按照时间顺序对于文献的梳理,本文综合以上四种效应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和产业集聚的影响作实证分析。

三、实证分析

根据理论描述,我们将在实证模型中加入衡量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的内生性外部性指标,加入要素禀赋来衡量外生的比较优势带来的区位变化,以上部分构成向心力的来源。加入贸易成本来衡量离心力的变化,本文通过交互项来分析内生性的外部性对产业集聚的影响。

1、指标选取和数据描述

(1)指标选取。①产业集聚度。本文选取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区位熵指数来衡量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其中Eitz是i省份t时期z产业的就业人数,∑zEit为i省份t期就业总人数,∑iEitz为全国z产业t时期就业人数,∑i∑zEitz为全国t时期就业总人数。

②全球价值链分工。本文采用制造业RCA指数来衡量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RC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体现以出口价格为基础的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上。某一地区RCA指数越高,说明该地区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越高。

其中Eij代表j地区i产业的出口额。制造业出口值来自于中国海关数据库,2003—2008年本文采取HS(2002)四位代码进行转换,2009年及之后采用HS(2008)四位代码转换加总得出。

③成本效应。根据生产函数,劳动力和资本投资是衡量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而固定资产价格相对固定,本文采用制造业城镇劳动力平均工资来衡量交易成本。

④技术效应。在外部性中,技术效应是促进产业集聚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在集聚区的研发技术容易形成技术溢出效应,从而会吸引企业集聚。

⑤要素禀赋效应。本文选取地区平均人力资本水平来衡量劳动力优势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选取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来衡量资本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

⑥贸易成本。本文选取货运密度来衡量贸易成本,当货运密度较高则显示该地区交通堵塞程度高,则贸易成本高,而当交通堵塞程度低时,贸易成本较低。

⑦权重矩阵。本文采取0-1矩阵和经济矩阵来衡量空间相关性。

综上所述,本文的实证分析模型拓展如下:

表1 变量统计性描述

表2 模型检验

(2)数据描述。在实证模型的基础上,对各个指标进行统计性描述。RCA指数采用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折算,经济相关指标使用当地当年CPI指数(以2002年为基期)进行折算,并进行对数处理。由于存在RCA指数、制造业城镇平均工资和R&D支出的交互项。

2、实证结果

在进行空间计量回归前,要对所使用的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0-1矩阵和经济矩阵估计下,都有显著空间效应,采用具有时间和空间双固定效应的SAR模型。

无论是从空间相关还是经济相关考虑,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对于集聚度影响为负,这有可能是由于我国近年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价格上升,从而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企业迁入,进而降低了企业集聚度,这与新古典主义的要素禀赋理论对于产业布局分析相一致。R&D支出增加能够明显促进产业集聚度的提升,这说明制造业企业定位受到地区R&D水平的影响。地区R&D水平越高,越能吸引制造业企业定位。

价值链分工程度与代表金融外部性的平均工资交互项系数为正,说明当价值链分工程度加深,金融外部性对产业集聚的边际效应为正,即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产生金融外部性对制造业产业集聚有着正向影响。虽然平均工资的总体水平对制造业总体有负向作用,但是当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金融外部性对于产业集聚的边际效应为正。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当制造业平均工资上升时,现有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在突破成本门槛值时会选择迁移到低劳动力工资地区,降低当地集聚水平。但是随着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产业向价值链中高附加值段攀升,高工资水平能够吸引高水平劳动力,从而促进产业集聚加深。所以在现阶段,工资水平带来的成本效应为负,但是随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加深,金融效应对于产业集聚有着正向影响。

价值链分工与代表技术外部性的R&D支出的交互项效应在地理相关矩阵中显著为正,但在经济相关矩阵中不显著。这说明科技外部性只有在考虑到地理相关性时才存在,经济的相似性对于技术外部性的影响不显著。技术的传递具有空间交易成本,距离相距较远的地区,即使具有空间相似性,其技术外部性都不明显。但是如果一个地区的科技发达,那么其周边地区的企业会进行模仿,从而有正向的技术外部性。

代表要素禀赋丰裕度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都对产业集聚有着正向影响。其中制造业固定资产新增投资对产业集聚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系数统计为正但不显著,这说明我国劳动力水平和资本投资的要素禀赋都吸引产业的集聚。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当地资本投入越多,对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越有显著吸引力。制造业对于资本投资有一定需求水平,我国省级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吸引企业定位,在制造业中具有比较优势。

代表贸易成本的货运密度系数为负。这是由于货运密度越大,说明交通越堵塞,从而贸易成本越高。货运密度估计系数统计为负但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影响贸易成本的因素较多,不仅仅是货运密度这一项。贸易成本较高时不利于企业迁移,降低了地区比较优势或者外部性对企业的吸引程度,故而我国省级区域贸易成本有明显的离心力作用。

表3 实证检验结果

四、结论

1、我国制造业要素禀赋效应显著,具有明显比较优势

在我国省级层面上,人力资本水平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提升会促进制造业产业集聚,说明我国在劳动力水平和资本要素丰富度上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吸引制造业企业集聚。但是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并没有显著增加产业集聚度,这可能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所需人力资本水平仍是中低端劳动力。政府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样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对于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2、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加深时,金融外部性显著为正促进产业集聚

现阶段平均工资对于产业集聚作用显著为负,但随着参加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加深,平均工资水平对于产业集聚的边际效应为正。这可能是由于虽然现阶段制造业需要的仍然是中低端劳动力,但参与国际分工能够促进价值链升级,从而对高水平劳动力需求更多。政府需要积极倡导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吸引高端劳动力促进产业机构升级。

3、省级区域存在显著技术外部性

实证分析中R&D支出和由于价值链分工引起的技术外部性都显著为正,说明我国省级区域内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效果。在间接效应分析中,地理相关矩阵中估计系数显著,但经济相关矩阵不显著,说明技术溢出效应引发的集聚效应在相邻地区效果显著,而在经济相似地区模仿效应不显著。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不仅仅要考虑本地区的竞争优势,还需考虑周边地区的比较优势,地区间协同发展更能促进产业集聚并且带来产业价值链升级。

4、贸易成本对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离心力

我国省级区域内由于拥塞效应带来的贸易成本对于产业集聚有着明显负相关关系,并且交通有着明显的公共物品性质,这就需要政府加以引导,通过改善地区间交通条件,降低贸易条件,从而促进产业集聚。

[1] Hsu W T,Wang P. Trade,firm selection,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J].Regional Science&Urban Economics,2012,42(6).

[2] 纪玉俊、刘英华:产业集聚与扩散背景下的区域分工形成及演变[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

[3] Tan Yuhua.The City's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Based o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J].Reformation&Strategy,2016.

[4] 梁琦、钱学锋:外部性与集聚:一个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7(2).

[5] Ottaviano G I P,Thisse J F.Integration,agglomeration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ics of factor mobility[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2,83(3).

[6]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4).

[7] 梁琦、丁树、王如玉:总部集聚与工厂选址[J].经济学:季刊,2012(3).

[8] 张杰、刘志彪、郑江淮: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7).

[9] 张宇、蒋殿春: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34(1).

[10] 陈建军、黄洁、陈国亮:产业集聚间分工和地区竞争优势——来自长三角微观数据的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9(3).

[11] Behrens K,Ottaviano GIP,Lamorgese A R,et al.Testing the Home Market Effect in a Multi-Country World:The Theory [J].Takatoshi Tabuchi,2004.

[12] 许德友、梁琦:贸易成本与国内产业地理[J].经济学(季刊),2012(3).

[13] 谭洪波: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基于贸易成本的研究[J].世界经济,2015(3).

(责任编辑:刘冰冰)

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及实践创新项目,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基于省级视角研究,编号:MG2015013;江苏文化厅基金项目,江苏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编号:D202029000170。

猜你喜欢

禀赋外部性分工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从资源配置后的外部性的角度看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动力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一种改善学生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