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探究
2017-04-24张洪新
张洪新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 郑州 450052)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探究
张洪新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 郑州 450052)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现代医学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1 d开始服用以健脾理气为主的中药煎剂,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症状持续时间、肝功能、Karnofsky评分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以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明显减轻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原发性肝癌;健脾理气;栓塞综合征
肝癌是我国目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大疾病。原发性肝癌在肝癌患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危害极大,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有效措施,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肝脏等受到损害的原因,TACE术后患者多数伴随栓塞术后综合征(PES),如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且发生率极高[1],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并影响患者进一步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PES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48.32±5.62)岁;肝功能状态:肝功能无障碍4例,轻度肝功能障碍12例,中度肝功能障碍12例,重度肝功能障碍2例;临床分期:Ⅱ期27例,Ⅲ期3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48.65± 5.24)岁;肝功能状态:肝功能无障碍3例,轻度13例,中度12例,重度2例;临床分期:Ⅱ期28例,Ⅲ期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肝功能状态及肝癌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30~75岁;(2)根据原发性肝癌西医诊断标准确诊[2],且按照分期标准确定为原发性肝癌Ⅱ、Ⅲ期患者;(3)具备介入治疗适应证者;(4)预计生存期≥3个月;(5) Karnofsky评分≥60分;(6)自愿接受试验方案治疗,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2)肿瘤病变超过整个肝脏60%者,或全身发生广泛转移者;(3)患有门主干脉癌栓塞者;(4)肝功能严重受损者;(5)有大量腹水且伴随出现少尿者;(6)合并有严重的肝细胞性黄疸者;(7)凝血功能障碍患者;(8)有化疗栓塞术治疗禁忌症者;(9)近期内出现过胃底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TACE治疗,具体方法:经过皮行股动脉穿刺,在腹腔肝动脉处插入导管,造影以观察患者癌灶的血供。然后将导管固定在肝左右动脉或肝脏固有动脉处,灌注奥沙利铂(LOHP)和吡柔比星(THP)两种化疗药物,其中LOHP剂量为200 mg,THP剂量为50 mg。化疗药物灌注完成后注射由5~20 m l超液碘离化油+THP混悬而成的栓塞剂[3]。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静脉注射补充养分,给予维生素C、复方甘草酸苷等药物。高热时,予双氯芬酸钠栓剂肛塞,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 m l或静注地塞米松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配方为:党参20 g、黄芪20 g、怀山药20 g、茯苓15 g、白术15 g、白芍9 g、柴胡9 g、三七15 g、绞股蓝15 g、苦参15 g、干姜6 g、甘草6 g。其中恶心、呕吐甚者,加藿香、佩兰、竹茹;发热严重者,加牡丹皮、半枝莲、栀子;疼痛严重者,加延胡索、郁金、川楝子。加1 200 m l水煎至200m l,每天1剂,分2次口服。于术前1 d服用至术后6 d。
1.4 观测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热、肝区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情况,评价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改善情况。监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在治疗前后的显效率:治疗组在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的显效率分别是86.7%、76.7%、80.0%和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70.0%、63.3%和6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ST、ALT、TBIL和ALP等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n时间AST(U/L)ALT(U/L)TBIL(μmol/L)ALP(U/L)治疗组对照组30 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2.65±20.25 73.45±10.25*#34.28±18.26 123.86±21.35*46.85±22.35 66.75±18.26*#41.25±19.20 89.18±16.84*20.78±10.25 30.32±11.26*#24.10±13.74 38.26±13.52*111.62±60.20 116.75±60.24*#116.28±50.36 145.68±55.86*
3 讨论
TACE术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以及肝癌术后复发的首选方式,已经成为临床应用控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发展,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延长患者寿命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往往会伴随出现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麻痹性肠梗阻、腹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TACE术后PES的出现与化疗药物毒性、术者操作熟练程度、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受损等原因相关。一般认为TACE化疗后的发热是肿瘤坏死或造影剂引起的,同时大量的化疗药物产生的毒性作用会导致局部细胞缺血缺氧,并出现变性坏死等,从而引起PES[3]。目前西医在治疗PES中主要集中在单一症状的控制方面,很少涉及到综合治疗方式的研究。笔者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上,加入了中医中药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脾和祛瘀止痛功效的中医药辅助治疗。方中含有的茯苓、党参、白术、黄芪、甘草、怀山药等药物具有补气、健脾之功效,药理学证明党参的药物中含有的人参皂苷类物质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效应,同时还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TACE的耐受性;白芍、柴胡则具有疏肝理气止痛之功效;三七则可活血化瘀,应用于肝病患者中还具有组织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干姜温胃健脾止呕;绞股蓝、苦参清热解毒,苦参中含有的苦参素被证明具有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并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4];绞股蓝具有抗癌抑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该药方属于扶正类中药,能够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行TACE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PSE症状的作用,可有效减少肝癌患者术后的病灶转移,对于提高生存率有一定作用[5~8]。本研究随访结果显示,采用扶正祛邪法用中药治疗肝癌疗效显著。综上所述,中药配合西药治疗TACE手术后综合征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保护肝肾功能,抵抗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运用和推广。
[1]陈子德,陈晓明.肝癌栓塞后综合征研究概况[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1):3524-3527
[2]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135
[3]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892
[4]高杰,邓述恺.苦参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2):1151-2252
[5]周学义,山顺林,薛玉保.中药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2,14(6):418-419
[6]孙燕.扶正中药免疫调节作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6):368
[7]韩克起,周立棠,黄传继.扶正抗癌方对大鼠移植性肝癌P53、nm23-H1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4):222-223
[8]林钧华,郭伟剑.健脾理气方联合介人疗法治疗肝癌远处转移25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5,46(1):26-28
R735.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25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