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普奈洛尔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4-24张治平黄伟黄雁翔
张治平 黄伟 黄雁翔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高州 525200)
不同剂量普奈洛尔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治平 黄伟 黄雁翔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高州 52520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普奈洛尔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患儿5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5例,甲组患儿给予1.5 mg/(kg·d)普奈洛尔治疗,乙组给予3.0 mg/ (kg·d)普奈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乙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甲组的80.00%(P<0.05);混合型血管瘤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深层血管瘤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婴儿治疗中采用3.0 mg/(kg·d)普奈洛尔,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血管瘤;婴儿;普奈洛尔
血管瘤属于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在婴儿出生不久后出现,以颜面皮肤、口腔黏膜、皮下组织等部位较为常见,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其中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极少自行消退,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能影响患儿机体功能或危及生命。药物是治疗婴儿血管瘤的常见方法,普奈洛尔是一种疗效可靠的药物,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但普奈洛尔用药剂量在临床有一定的争议。本文选取50例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婴儿病例资料,分析采用不同剂量普奈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婴儿,其中男性17例,女性33例;年龄1~12个月,平均(4.73± 0.61)个月;深层血管瘤23例,混合型血管瘤27例;血管瘤部位:面颈部27例,躯干7例,头皮5例,上肢3例,会阴部3例,下肢5例。入组标准[1]:出生数天后出现皮肤红斑、皮下肿物,经彩超确诊为深层和血管型血管瘤;未接受任何治疗;排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窦性心动过缓、急性心力衰竭、药物过敏者。将50例患儿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类型、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甲组患儿给予1.5 mg/(kg·d)盐酸普奈洛尔片(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393)治疗,每日3次。乙组给予3.0 mg/(kg·d)普奈洛尔治疗,每日3次。两组均持续给药6个月,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每日复查血糖,清晨监测脉搏,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
1.3 评价指标采用超声动态测量血管瘤大小[2],Ⅰ级:差,瘤体缩小25%以下;Ⅱ级:中,瘤体缩小50%以下;Ⅲ级:好,瘤体缩小75%以下;Ⅳ级:优,瘤体缩小75%以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Ⅱ级+Ⅲ级+Ⅳ级)/总例数×100%。统计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同血管瘤类型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乙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甲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不同类型血管瘤效果比较混合型血管瘤和深层血管瘤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血管瘤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两组患儿腹泻、吐奶、抽搐、四肢湿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50例患儿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糖血压异常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据相关数据显示[3],新生儿血管瘤发生率1.1% ~2.6%,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多数在出生2周到1个月内发生,部分可自行消退,无需治疗。但10%患儿可因血管瘤生长部位危及生命,或存在局部并发症,影响机体功能或容貌等,需要加强增殖期治疗。目前临床对于婴儿血管瘤,缺乏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激光、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普奈洛尔是一种选择性肾上腺β-受体阻滞药物[4],在婴儿血管瘤治疗方面疗效确切,相关学者提出可以将其作为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普奈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机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5~6]:(1)普奈洛尔可引起血管收缩,使瘤体局部颜色变暗、质地变软;(2)血管瘤增生期,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普奈洛尔可抑制生长因子的表达,利于血管瘤消退;(3)加快瘤体内增生内皮细胞凋亡速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治疗总有效率92.00%,低剂量治疗总有效率80.00%(P<0.05),提示高剂量普奈洛尔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相关研究表明,虽然高剂量普奈洛尔疗效高,但普奈洛尔剂量>2.0 mg/(kg·d)时,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腹泻、吐奶、抽搐、四肢湿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高剂量普奈洛尔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采用高剂量普奈洛尔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疗效确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保障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吴晓平,张大明,陈伟良,等.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口腔疾病防治,2016,24(3):158-161
[2]钟淑霞,陶育纯,周俊峰,等.不同剂量普奈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0(4):880-883
[3]陈流,张建钦,林恺楠,等.新生儿血管瘤患者口服普萘洛尔的治疗效果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1):86-88
[4]殷炜,黄志见,周生儒,等.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0):5-8
[5]刘学键,邰茂众,秦中平,等.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4):1878-1881
[6]卫裴,梁杰,吴志贤,等.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36-37
R732.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23
201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