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疗效观察
2017-04-24尹巧英何细芝钟柏权
尹巧英 何细芝 钟柏权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中医科 东莞 523400)
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疗效观察
尹巧英 何细芝 钟柏权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中医科 东莞 523400)
目的:分析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他莫昔芬,实验组给予柴芍乳癖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 (27/3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3/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乳房肿块缩小情况和乳房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型;柴芍乳癖汤;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本病多以中青年妇女为好发群体,发病率在乳腺类疾病中约占75%[1]。大部分患者有疼痛、乳头溢液以及乳房肿块表现,可伴随失眠、月经不调以及黄褐斑等症状。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历史由来已久,本文主要探讨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门诊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70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5.5±3.9)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病程(2.9±0.5)年;实验组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6.2±3.1)岁,病程10个月~8年,平均病程(3.2± 0.4)年:两组病例的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分布均衡,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2)均为绝经前女性且年龄不低于18岁;(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既往2周内无其他治疗药物应用史。
1.3 排除标准[3](1)低于18岁或者已绝经女性;(2)初潮前合并乳房良恶性肿块、小儿乳房发育症以及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3)孕期与哺乳期女性;(4)精神疾患;(5)其他原因引起的乳房溢液或者胸痛患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他莫昔芬口服,10 mg/次,饭前服用,1次/d。实验组采用中药柴芍乳癖汤治疗,方用夏枯草、瓜蒌皮和蒲公英各15 g,柴胡、当归、党参、山慈菇、盐橘核、白术、茯苓各10 g,三七、麸炒青皮各5 g。肝郁较重则加枳实、佛手、香橼;痰湿较重则加砂仁、泽泻、厚朴和苍术。1剂/d,水煎取汁,早晚各取其半。
1.5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4]用药前后测量两组患者最大肿块直径,并按照无、轻、中、重的分级方式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分别对应为0、2、4、6分。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疼痛和肿块彻底消失;显效:疼痛消失,肿块消散≥50%;有效:疼痛缓解,肿块消退<50%;无效:疼痛与肿块无改善。治疗总有效为痊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对比对照组中6例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1% (27/35);实验组中11例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3%(33/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乳房肿块改善情况与疼痛缓解情况对比用药前两组乳房肿块直径和乳房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乳房肿块缩小和乳房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乳房肿块改善情况与疼痛缓解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乳房肿块改善情况与疼痛缓解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n乳房肿块直径(cm)用药前用药后乳房疼痛评分(分)用药前用药后实验组对照组35 35 3.16±0.04 3.11±0.09 1.13±0.37*1.66±0.49 4.64±0.76 4.77±0.39 1.45±0.17*2.49±0.22
3 讨论
乳腺增生症是妇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乳腺良性疾病,属乳腺纤维组织和上皮组织增生,乳小叶与乳腺导管发生退行性病变[5]。本病患者在育龄人群中约占40%,其病因病机相对复杂,其中以饮食不良、内分泌失调、哺育以及精神刺激等因素为主[6]。乳腺增生病一般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前者无需临床开展特殊治疗,症状一般可自行消退,若属于个人情绪或者精神抑郁等人为因素引发的乳腺增生病,应基于药物治疗的同时尽量消除人为影响因素。而对于以不典型增生为主的病理性乳腺增生患者,临床应积极开展治疗干预,并定期随访患者,以改善患者病情预后和生活质量。
在中医学体系中,乳腺增生病被纳入“乳癖”范畴,认为患者多为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气血凝滞乳络;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滞痰凝而致瘀血阻滞经络,进而结聚成块;或阳虚痰凝,经络阻塞引发乳房疼痛、肿块以及月经不调等表现;因冲任失调导致气血凝滞[7]。《素问·太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一般来说,随着患者月经周期变化,乳腺增生病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冲任可谓是女性月经根本,所以冲任不调是乳腺增生症的根本病机所在[8]。明代《外科正宗》中记载了乳腺增生症的表现和病因:“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胀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也。”本病病灶位于乳房部位,肝脾肾是其涉及的主要脏腑,而冲任失调兼有气滞血瘀痰凝则是本病主要病机所在,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肿块以及疼痛等。中医临床治疗此症多遵循疏肝解郁、调理冲任、行气活血以及化痰散结的治则,乳癖症分型较多,其中以肝郁痰凝证较为多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行气活血[9]。本次研究采用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患者,方中柴胡、橘核以及青皮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可调适冲任气滞;三七、当归则可养血活血;夏枯草可软坚化痰,并有消癖散结之功效;党参、茯苓与白术则可健脾祛湿,兼有益气和胃的作用;蒲公英与山慈菇均可用于化痰散结、清热解毒。全方共奏祛痰散结、疏肝解郁、化瘀活血之功效。而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当归与柴胡对肿瘤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蒲公英与山慈菇的抗癌功效也已被证实。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较对照组的77.1%明显更高(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乳房肿块缩小情况和乳房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田新民[10]研究类似,说明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可促进肿块消退,缓解患者疼痛,对患者病情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综上所述,中药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1]马民,张桂娟,马义,等.活血散结中药外用治疗老年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5):1884-1886
[2]赵海军,王亚辉,赵辛,等.超声刀联合中药免煎颗粒祛痰散结协定方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36(17):1848-1850
[3]胡波,谭工.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12-17
[4]陈亚丽,司徒红林.中药周期疗法不同时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C].上海:第十三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344-349
[5]徐东梅.开郁散结汤Ⅰ号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2):8,11
[6]刘玉斌,李德辉,张素燚,等.中医外治疗法与内治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差异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 1489-1491
[7]陈鸿韬,杨爽,林坤,等.疏肝补肾的传统中医方法对治疗乳腺增生的机理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26(4):1-3
[8]丘平,申翔,柴妤,等.舒乳散贴膏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8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291-292
[9]黄遵宇.散瘀化痰方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24(3):267-268
[10]田新民.自拟疏肝活血散结法治疗年轻女性乳腺增生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41(7):116-117
R655.8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18
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