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ID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24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福建福州350108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电子标签阅读器图书

刘 峰(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福建福州 350108)

RFID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刘 峰
(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福建福州 350108)

RFID技术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高新技术,能够充分实现自动化,具有传输数据量大、信息处理速度快等特征,适合应用于各个组织、机构的管理与服务上。之后,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始逐步分析并利用RFID技术。笔者结合多年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对RFID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RFID技术;图书馆服务;科技创新

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图书馆基于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充分发挥射频技术的优势,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这套系统的建立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展现了我国现代化的图书馆工作服务水平。

1 RFID技术概述

1.1 RFID技术发展历史

RFID技术的研究起源于1948年发表的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Communication by Means of Reflected Power”。RFID技术最早应用于商业领域。最早的商用RFID技术——电子商品监视系统,在工厂自动化、初代电子计费系统等领域崭露头角。20世纪80年代是RFID技术充分发展并广泛应用的黄金时期。1987年,挪威正式使用了第一个RFID电子收费系统。美国在1989年开始使用不停车收费系统,1991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开放式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与此同时,欧洲与亚洲等世界其他国家也在建设自己的RFID技术系统,并且逐步扩展到生产自动化、民用住宅、身份识别、定位系统等领域。

我国于1996年在北京首都机场安装了第一款不停车收费系统,2000年投入使用了中国自主生产的自动车号识别系统,2001年交通部开发使用了电子车牌管理系统。这表明RFID技术在我国得到成功应用,并且拥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1.2 RFID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RFID系统由RFID读写器、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与系统软件组成。RFID系统的硬件由阅读器、电子标签组成。阅读器又叫读写器,在RFID系统中主要起到与电子标签沟通的作用,收到来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指令。电子标签由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组成。电子标签内置天线,可以起到和阅读器通信的作用。RFID的信息都存储在电子标签上。电子标签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形式各异。RFID系统的软件有中间件与应用系统软件之分。中间件这种软件可以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应用程序,使用权限位于操作系统之上,管理着数据库与其他媒介的通讯,是电子标签与应用程序之间的媒介。而应用系统软件是利用面向对象技术

开发的商用应用软件,控制阅读器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收集、统计、处理信息。图1是对RFID基本组成的形象展示。

图1 RFID基本组成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阅读器设备先发送出特定频率的信号,带有电子标签的凭证等设备只要进入有效工作区域,就可以依靠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电流,使得整个系统被激活,然后电子标签将自身所存储的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会收到信号,经过天线解调器传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过软件或硬件解码后将所需要的信息送至计算机系统进行再处理。主机找到该标签,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判断,最后发出指令,控制阅读器完成不同的读写操作。

1.3 RFID技术的优点

自动识别技术是集数据自动采集、识别与自动输入主机于一体的前沿科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发展出了条码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磁卡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CR)、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集通信与网络为一体的综合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的大致分类如图2所示。

2 RFID技术在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图书馆是服务于社会的大型文化机构,由于巨大的人流量和浩如烟海的馆藏量以及监管措施的不到位,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图书丢失、清点图书难度大、借还手续复杂等问题考验着现代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重要机构的公信力。因此,运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新一代图书管理模式便应势而生。该技术依赖射频信号,自动辨识目标物体并获得目标物体相关信息,是一种大大降低了人工干预程度的自动化识别技术[1]。

2.1 RFID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发展情况

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利用RFID技术监控图书的图书馆。在国外,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发达国家。从新加坡国立图书馆于1998年建成并使用世界上第一套图书馆RFID系统开始,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图书馆陆续开始使用RFID技术建设图书馆。2003年,Boss报道全球至少200家图书馆使用了此项技术,Molnar在2004年报道北美有近130家图书馆使用RFID系统。目前,全球至少有500家图书馆投入、使用RFID技术[2]。

RFID技术是在席卷全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上逐步成熟起来的。依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RFID技术开拓自己的应用领域,成功引领了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新潮流,创造了不可忽视的价值。RFID技术相对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有着巨大优势,但限于资金、管理的因素,国内应用于图书馆的RFID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成熟,缺乏核心技术,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2.2 RFID技术在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现代图书馆运用成熟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充分发挥射频技术的优势,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智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图3为这套系统的具体模式。

图3 基于RFID系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合理运用RFID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查书、借书、还书、清点、顺架等基本操作的智能化、去人工化。图书馆利用技术优势提高运行效率,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文化。

3 RFID技术在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RFID技术凭借技术优势,逐步占据了我国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半壁江山。虽然此技术对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完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自助借环节的触摸屏不灵敏,寻找自动借还机提示的书籍位置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有很多读者表示自助借还出现过误读其他图书的现象。

3.1 建设资金不足

RFID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其成本依然较高,导致许多图书馆无力购买此系统。另外,RFID技术属于世界科技的前沿,不仅使用成本较高,且有一定的管理、维护难度。当硬件或者软件设备出现问题时,维修难度大,甚至需要更换。因此已经先期购买RFID技术的图书馆,也很有可能陷入资金不到位的漩涡,导致后期无法继续投入使用。

3.2 RFID技术本身不完善

RFID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建设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硬件和软件制作都可以基本满足图书馆的需要,但是限于国内这方面技术的不足,成套、完整的RFID系统建设依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并且协议制定不完善,智能化、小型化问题现阶段没法得到有效解决。

3.3 安全问题

虽然RFID技术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是缺点依然存在,这些缺点使得RFID技术存在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RFID技术所依赖的无线电波和电子标签的特征,导致它有一定的弱点。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不够稳定,如设备灵敏度的调节有待提高,频率低无法起到检测效果;防盗磁条容易人为损坏,屏蔽掉无线信号;个人信息可能遭到捕捉、泄露[3]。

3.4 管理问题

作为图书馆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柱——RFID技术,如何有效的对其进行管理也是一个挑战。比如一般由采编制作粘贴的标签,在图书流通环节损毁,重新加工的时间较长;在停电、设备出现异常时却没有应急预案等等,都是管理者进行管理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4 RFID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建设性解决策略

4.1 资金问题

图书馆建设RFID系统资金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是非盈利组织,只能依靠政府及其他组织的“补血”才能正常运作下去。为了解决引进RFID技术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为图书馆的工作服务提供资金。同时,图书馆可以接受来自社会上各个组织的义捐,合理分配、利用这些资源,为读者服务。

4.2 技术问题

运用RFID技术丰富的基本理论,依托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革命,设计人员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专利,提高硬件、软件、及系统的磨合程度,增强智能程度,降低设备的制作成本,完善技术理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力上的作用。

4.3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安全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技术的提升。图书馆只有加强与相应科研组织的联系与合作,说明自己的建设意图,才能使得图书管理事业更进一步。RFID技术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因此图书馆与各高校信息学院或计算机系的联系必不可少。频率保护、数据锁定、数据加密、权限设置等方法及相应改进都可以有效保证读者的信息安全。

4.4 管理问题

为了将RFID技术完美的运用到图书馆工作中,需要认真实行以下四个步骤。(1)在图书贴上RFID信息储存标签;(2)信息存储标签录入书籍的详细信息;(3)将图书信息录入RFID系统;(4)安装RFID门禁系统,防止图书在没有馆员监理时被带出图书馆[4]。

5 结语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应用RFID技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应借助工业革命的潮流,使技术得到质的提升。图书馆需要依托技术手段,汲取养分并加以发展。总而言之,图书馆需要突破窠臼,转变服务模式,更好地为读者和社会服务,塑造出图书馆和读者间共荣互惠的关系。

[1]李国奇.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6-69,84.

[2]姜东生.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应用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3]高源.RFID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及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5):184.

[4]梁晨,董鹏,王高洁.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及常见问题[J].中国现代医生,2015(24):142-144.

2016-10-25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类社科研究课题“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研究专项”(JAS14965)。

刘 峰(1972- ),女,助理馆员,从事阅读推广及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

TP391.44

A

2095-7602(2017)04-0162-04

猜你喜欢

电子标签阅读器图书
基于反向权重的阅读器防碰撞算法
The Magna Carta
图书推荐
Winner Takes All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适用于高衰减汽车玻璃的电子标签方案与应用
一种RFID网络系统中消除冗余阅读器的高效算法
探寻“千万”的背后——写在金溢科技电子标签销量超1000万之际
ETC电子标签的自由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