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教研共同体 推进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

2017-04-24林爱玉

新教师 2017年3期
关键词:西城教研组研讨

林爱玉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教研组作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主要平台,应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土壤。本文结合福建省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近年来英语教研组的建设,谈谈如何通过构建教研共同体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构建教研共同体,凝聚教研组团队力量

1. 开展校际合作,组建教研团队。农村小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人数少,组不成教研组,缺乏教研的氛围。针对这种情况,西城中心小学将全镇的一所中心校、两所完全小学和四所初小的11位英语教师组成一个大教研组,再根据地域邻近划分成三个小教研组,并走出镇范围,主动与县区域内的优秀英语教研组开展对口学习、共研活动,架构教研共同体。

2. 选聘教研组长,发挥教研组长的核心作用。教研组的发展取决于教研组长的传承。西城中心小学的英语大教研组长是从全镇11位英语教师中精选业务扎实、技术过硬、品格公正、德行优异的教师,且较具善于在落实与执行教研工作中创新,善于在细微之处捕捉教学中的关键“小事”,积极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使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组员有归属感。

3. 开发差异资源,促进组内教师的整体优化。教研组充分开发利用教师间的差异资源,开展教师间的优势互补与帮扶活动。西城中心小学英语教研组中专业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在英语专业素养上高过非英语专业的转岗教师,而转岗教师在驾驭课堂和学生的组织管理上又强于英语专业的年轻教师,他们间开展“一对一”结对子互助活动,实施导师带教制,每位教师都得到了成长,也促进了教研组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共建教研组文化,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

1. 规范制度,提供教研保障。西城中心小学从制度层面规范教研组管理,施行“七个一制度”保学和 “三个措施”促研。“七个一制度”保学,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份学科教学核心期刊;上好一节公开教学展示课;记一本学习、听课评课笔记;提交一个单元的教学资源;研究一个课题;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三个措施”促研,即确保英语教师每周一上午不排课,全镇英语教师能全员参加教研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有既定的主题、主持人和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每周的研讨都有书面研讨心得体会。

2. 知识共享,创建和谐教研组。西城中心小学英语教研组倡导“知识共享”的教研组文化。在活动中,或开展互动式的教学研究,或开展开放式的经验交流,谈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或困惑,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切磋,分享经验,充分发挥了个人的特长和团队精神。教研组申请了共用邮箱,共享集体备课的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还有在互动共生中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与优秀的成果;建立了“西城英语组”微信朋友圈,鼓励大家在圈里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辨思。组内浓浓的研讨氛围是成就教师最好的助推剂。

3.同伴互助,营造合作氛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通过创新“师徒结对”与丰富“集体备课”的途径促进同伴互助合作。一是创新师徒结对。师徒关系不局限于一对一关系,不追求统一模式,而是注重贴近教师的个人特点与不同需求交叉结对,优势互补,共同成长。二是丰富集体备课内涵。除了常规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外,还要求主备教师节选所备单元组的一节课,在对教学设计再创造、再提升的基础上推出精品课,并在教研组公开教学。采用走校教研的形式,不仅探讨课堂教学,还延伸到不同学校的学生组织管理、作业的设置等问题,尤其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多研究、多探讨、多想对策,集体反思交流共商。这种教研联盟形式的镇村集体备课活动,既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使参与活动的每个教师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与动力,更明晰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

三、開拓有效教研途径,促进个体群体共发长

1. 约课,推进教师业务的均衡化发展。西城中心小学教研组约课有两种形式:一部分教师取自身之长,期待通过约课扎实某一种教学艺术;一部分教师取自身之短,找准课堂教学中的弱势,期待在约课中弥补不足。每位教师确定约课的主题、时间和地点后,在西城英语教研组的微信圈发出公告。但每一位约课教师都必须潜心研读教材,精心研究教法,备出自身特点的课。同时要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向本组教师陈述教学思想与思路,研讨的主题与切入点。每次约课后,组织组内教师进行评议评改,共同修正教案,形成二次备课。约课,有力地推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均衡化发展。

2.“一课三研”,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西城中心小学英语教研组主要是针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提升或是公开教学活动开展“一课三研”活动,也可以师徒为一小组,或以片点的小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经验辐射性的“一课三研”活动。任何一节研讨课,都不是执教者的“独角戏”,而是教研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个人在参与的过程中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3.“同课异构”,提升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同课异构”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农村小学各校学生数不同,有的学校各班学生数多达50人以上,而有些偏远小学每班学生不到10人,所以我们的同课异构的研讨不仅仅探讨教材的教学方法,还有对生本问题的探究。每次研讨后写课例分析,成为了教学反思的主要载体。

4.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在教研实践中,遵循“问题即课题”“用科研解决教研中的真问题,用科研方法提升教研中的活事例”的思路,以科研的思考来成就教师的技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西城中心小学教研组各位英语教师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的实践,分组开展了“运用自然拼读帮助学生识记英语单词的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研究”和“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有效性的教学研究”等课题研究。通过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研讨活动,有效地促进团队成员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策略。

以学习共同体文化建立的学校教研制度与模式,能使教师和同伴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活动、反思、会话、协作、问题解决等形式建构合作、互动、共享、提高的教研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性与整体性有效融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孤军作战向集团发展的转变。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西城教研组研讨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西城驿遗址浮选植物遗存分析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张掖西城驿遗址2014年出土动物遗存分析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西城红场·大型当代艺术展——蚂蚁 蚂蚁 蚂蚁 开展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