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哪里
2017-04-24陈永林
陈永林
又是一年春草绿。想起那年春天,儿子刚上三年级。一个周末,儿子回家路上跟我说起要写一篇描写春天的作文。回到家里,身为教师的我正琢磨着如何给他指点指点,没想到他径直走到书桌前,摊开本子,煞有介事地写了起来。我一阵窃喜,偷偷地走到他的身后,瞄了一眼他写的内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这样写道:“春天来了,大地处处春意盎然。小草纷纷钻了出来,草地就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小河边,垂柳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自由地摇摆……”虽然语句还算通顺,景致也不赖,可这是他眼中的春天吗?我们这里的春天可没来得这么早啊!
想到这儿,我心里怎一个“急”字了得,脑子一转,就跟儿子说道:“儿子,好不容易等来了周末,先休息一下,明天再写吧。”这可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头一回啊,儿子拍手叫好。
周六早上,我带着儿子到人工湖畔散步,借机和他一起寻找春天。人工湖畔种着许多柳树,可是并没有长出嫩绿的叶子啊,只是柳条末端还残留着几片没掉光的叶子。小草是发芽了,可谈不上像绿色的地毯。草地上的桃树毫发未存,像快枯死了一般。孩子说这里根本找不到春天。
真的找不到春天吗?我让他别急,再用心找找看。我帮他拉来一根细细的柳条,他突然发现小芽快顶出来了;我让他往较远处的草地看去,他发现草地竟成了绿色的一片;我让他走近桃树,他惊喜地发现了桃树上若隐若现的花芽儿。
回到家里,我让儿子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真实地写下来。刚开始,儿子有些迟疑:“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行吗?”我知道他是担心这样写下来的春天不太美,便鼓励他:“真实地记下眼中的世界才见真功夫,相信爸爸,你的作文会得到老师的赞赏的。”听我这么一说,儿子便重新写了起来:“我们到了人工湖畔,迎面看到了一些柳树,柔软的柳枝随风摇摆,只有最末端还留着几片没掉光的叶子。细看一下柳条,小芽快要顶出来了!地上的草也发芽了,远远看去,是绿色的一片,走近一看,却找不着北了,正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说的那样。草地上的桃树还没开花,只是长出了一些尖尖的花芽。要是不仔细看,还以为它枯死了呢……”
这样写下来的春天并不算美,但却是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春天,是真實的春天,我宁愿要这样有真实体验的文字,也不要穿着华丽外衣的虚假文字。因为我坚信:真实比什么都重要!
西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所曾经就小学生习作的“失真”问题,对重庆地区小学生实施了分层抽样调查,在全部的被调查者中,有81.7%的小学生承认自己在习作中经常或偶尔说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的确,如今的许多小学生写作文都有抄袭、编造的不良习惯,一旦拿到作文题,便去翻《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查找类似的文章进行抄袭,实在找不到的就胡编乱造。
提倡真实表达,既是我国道德传统的要求,也是从古至今为人推崇的教育理念。小学生习作的核心要求就是不拘形式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生活中真实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虽说习作有写实与写虚之分,但就算写虚作文,也应该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失真让小学生丧失了习作的乐趣,失真让小学生丧失了习作的个性,失真更让小学生丧失了诚实的文风。
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总会有意无意地将“立意深刻、材料典型、语言优美”等列为小学习作教学的要求,这样任意地拔高要求,脱离了学生实际,使得小学生觉得习作是那么的高深莫测。为了迎合教师的口味,他们肆意“挖掘”,四处“捕捉”,使得习作充斥着“假、大、空、套”话。就这点来说,学生作文失真,语文教师不能不说是罪魁祸首。我们有必要重构小学生作文的视角,以“真”作为评价小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这样的标准才能让学生尝到写真话的甜头,引导学生走上真实表达的道路。
当学生的作文洋溢着生活体验,当学生的作文充满着真情实感,当学生的作文散发着个性与活力,我们也就迎来了作文教学真正的春天!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