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解与运用,彰显词语教学的魅力
2017-04-24王林波
王林波
一般说,低段教师下功夫在字上,中段教师着眼于句段,高段教師紧盯着篇章,唯独词语成为了游走四周、可有可无的内容。翻开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学段目标中,从识字与写字一跃直接就到了阅读与写话上,词语教学再次轮空,它的出现依然需要依附在其他内容之上。词语教学的缺位导致学生在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上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词语教学不重要吗?不,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质量。近日再次重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的经典教学课例,当笔者聚焦其中的词语教学时,真切地感受到了词语教学妙趣横生的魅力。
一、循循善诱,链接生活丰富体验
【教学片段1】“关心”一词的教学
师:“关心”是什么意思?老师平时是怎样关心你们的?
生:老师教育我们上课要用心听,不做小动作。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姿势。
师:这是老师关心你们的学习。老师还在哪些地方关心你们呢?
生:有一次,我把手放在嘴里,斯老师问我为什么要把手放在嘴里,我说我的牙齿活动了,斯老师就替我把牙齿拔了。
师:黄晓说,前几天他牙齿活动的时候,老师帮他把活动的牙齿拔了,这是老师关心你们的身体健康。
生:有一次,天很冷,周小松穿的衣服很少,斯老师就找了一件衣服给他穿上,这也是老师关心我们。
师:对!这是老师在生活上关心你们。呵,龚遵群也想说,你说吧!
生:有的时候,我们有缺点,老师找我们谈话,要我们向雷锋叔叔学习。
师:你们讲得很好。老师从学习、生活、思想品德方面关心你们,所以课文中说“老师关心我们”,现在大家把第一句读一读。
【赏析】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意思的教学常常被边缘化、简单化。在很多教师看来,课前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因而词语的意思应该都懂了,于是,置之不理已经习以为常。还有些教师对于词语的教学方式极为简单,甚至粗暴,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当作了一本词典,完全没有方法的指导,没有层层推进的引导,直接请学生说说某个词语的意思。还有些教师甚至更加直接,问都懒得问,直接将词语的意思抄写在黑板上,学生再照猫画虎地抄写下来。这样的词语教学谈何乐趣,谈何效果?回顾上面的教学片段,品味着斯霞老师词语教学中的一个个细节,我们感受到的是词语教学的魅力,感受到的是斯霞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理解“关心”这个新词,斯霞老师没有过多地进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回顾生活,说说老师平时是怎样关心大家的。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降低了难度,学生也更有兴趣了,词语的理解不再生硬,不只是文字符号了,而有了生活的气息,有了生命的温度。当学生对“关心”一词理解得比较透彻时,斯霞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句子,可想而知,学生的朗读一定有滋有味。
二、层层推进,借助教具直观感受
【教学片段2】“闪闪”一词的教学
师:谁知道“闪闪”是什么意思?
生:“闪闪”就是一下有一下没有的意思。
师:闪闪的星星呢?
生:闪闪的星星就是一下亮,一下不亮了。
师:你们看这里,(指幻灯上一亮一亮的彩色的小灯泡)这一闪闪的是什么?
生:是星星在眨眼。
师:这些灯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一闪一闪的,好像星星在眨眼睛。你们在晚上的时候看到过这种景象吗?
生:看到过,夏天的晚上我看到过。
【赏析】而今,智能手机人人都有,电脑网络无处不在,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也走进了我们的教室。可以说,在这样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拥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带给了语文教学太多的便捷,按理说语文教学的效果应该更好了,效率应该更高了,然而现实却并不能让人满意。这个时代,我们变懒了,懒得去做那些看上去很麻烦的事情,见多识广的我们也想当然地认为如此简单的词语学生怎么可能不理解。于是日积月累,学生在词语方面的问题越积越多。斯霞老师面对“闪闪”这个看似简单的词语,没有轻易放过,也没有简单生硬地告知了事,而是精心设计了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在她看来,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也并非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走进课堂的。理解“闪闪”这个词,斯霞老师首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在充分了解学情后恰到好处地出示教具,直观演示让学生对这个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学并没有在这里止步,斯霞老师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晚上有没有看到过这种景象,这样,学生的理解立刻有了生命力,活了起来。
三、融会贯通,实践运用深化理解
【教学片段3】“叮嘱”一词的教学
师:在什么情况下用“叮嘱”呢?你早上来学校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叮嘱你们的?
生:我爸爸叮嘱我,路上要当心车子,上课要动脑筋。
生:我妈妈叮嘱我,上课要守纪律,不要玩。
师:你们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从这里可以知道,“叮嘱”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情况下用?比如——
生:长辈对小辈。
生:上对下。
师:假如你们有事要对爸爸、妈妈、老师说,能不能用“叮嘱”呢?
生:不能。
【赏析】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要达到正确运用的目的,首先对词语的意思应当有准确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通过理解和运用的循环反复,最终使两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从而彰显词语教学的魅力。从另一个方面看,语文学科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斯霞老师的教学很好地诠释了课标中这一理念的深刻含义:“你早上来学校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叮嘱你们的?”在如此亲切的交谈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感悟了“叮嘱”的含义;仿佛拉家常一般,学生不经意间已经用上“叮嘱”进行了语言的表达。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斯霞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升,领悟到了“叮嘱”是用在长辈对小辈说话时,而不能用在晚辈对长辈说话时。“叮嘱”一词的理解真可谓水到渠成,不着痕迹。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