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2017-04-24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后遗症偏瘫肢体

周 娜 李 琳 张 泳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周 娜 李 琳 张 泳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将2016-01—2017-01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4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发生肌肉萎缩、关节萎缩的后遗症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观察组便秘、继发感染、静脉炎、皮肤受损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FMA、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增强康复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脑卒中;偏瘫康复;舒适护理;应用分析

脑卒中是临床高发的脑血管类疾病,表现为脑局部循环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临床统计显示,约4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轻度肢体功能障碍,15%~30%的患者遗留中至重度肢体功能障碍[1],因此,脑卒中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是患者致残的首要原因,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本病起病急、病情重,康复过程漫长,易并发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影响极大[2]。舒适护理以人文关怀为重点,通过个体化、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改善患者生理、心理舒适度,以促进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康复治疗,从而促进偏瘫的康复[3]。本研究观察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01—2017-01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4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49~78(65.2±4.8)岁;病程15~25 d。对照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46~82(66.7±5.3)岁,病程11~22 d。2组性别、年龄、运动障碍程度、病程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缺失,现处于偏瘫康复过程中;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现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排除伴严重意识障碍及需长期卧床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病情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1)心理护理:本病患者多存在角色改变难以适应的心理,对病情、偏瘫、卧床等存在悲观、抑郁、焦虑情绪,担心自身生命安全,害怕遗留残疾给家庭造成的负担。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以亲切态度和热情的服务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患者介绍康复治疗方法、配合事项及康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升康复信心。心理护理过程中注重沟通技巧,重视患者主诉,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疑问,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分散其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以心理舒适促进躯体舒适[4]。(2)舒适病情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病房环境,注重床铺的舒适整洁,定期给患者翻身,选择平卧与侧卧交替进行,对着力点皮肤进行保护;患者输液时尽量选择上肢静脉,采用留置针头,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次数,同一静脉不连续使用2次,且持续使用一次不超过24 h,输注完毕后给予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反应及病情变化,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格预防便秘发生,培养患者良好的排便习惯,给予腹部按摩,必要时使用药物促进排便;对于尿失禁患者及时更换尿布,或直接留置导尿管[5]。(3)功能训练护理:早期在床上行被动肢体摆动训练,活动四肢关节,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肌肉及关节萎缩;接着采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运动,并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逐步过渡到坐位、站位、行走等训练;训练完后护理人员可用温水浸泡或毛巾热敷关节部位,促进疼痛缓解;避免患者跌倒、碰撞及坠床等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处于护理人员视线内[6]。(4)饮食及生活护理:给予患者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粗糙、辛辣、寒凉、干硬食物刺激,提供充足进餐时间,餐后坐位休息30 min,防止食物反流;联合家属共同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给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7]。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前者有肌肉萎缩、关节萎缩,后者有便秘、继发感染、静脉炎、皮肤受损等;护理前后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记录护理期间有无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2.1 2组护理后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肌肉萎缩、关节萎缩的后遗症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后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2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NIHSS、FMA、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s,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2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不舒适因素显而易见,在生理方面偏瘫造成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在心理方面疾病的打击及对未来的担忧导致患者焦虑、恐惧、悲观情绪严重,在环境方面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等,均可造成患者舒适性较低,处于不舒适状态[8]。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采用舒适性护理,其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护理,针对患者的不舒适因素进行系统性干预,通过病情舒适护理,改善病房环境,提高患者卧位的舒适度,静滴减少穿刺次数及疼痛,有效保护血管,为肢体功能锻炼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心理舒适护理,改善了负面情绪因素对疾病的不良影响,提升了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舒适护理,提高了训练的耐受性,减少训练中的不适感,强化了训练效果;通过生活护理,改善饮食习惯,防止便秘发生,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进来[9-10]。因此,舒适护理能够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以达到高质量的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后遗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IHSS、FMA、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充分说明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符合现代护理要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黄其美.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172-173.

[2] 秦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3] 吕宜凤,范维玲,宁桂臣,等.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0):1 733-1 734

[4] 夏冬梅.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356-357.

[5] 王小红,齐敏.舒适护理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719.

[6] 张洪凤,段晓侠,李敏,等.舒适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 091-1 092.

[7] 郁红.人文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2 032-2 033.

[8] 宁文帅,于凤伟,杨洋,等.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 490-1 492.

[9] 刘肖红.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37-138.

[10] 张婷.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6(12):19-21.

(收稿2017-01-28)

R473.74

B

1673-5110(2017)08-0133-03

猜你喜欢

后遗症偏瘫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春天的“后遗症”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