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2017-04-24康莺歌王洁翡
康莺歌 常 晶 王洁翡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郑州 450000
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康莺歌 常 晶 王洁翡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疗程均为7~14 d。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惊厥、体温和脑膜刺激征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惊厥恢复时间(1.17±0.29)d、体温恢复时间(1.49±0.41)d及脑膜刺激征恢复时间(2.37±0.5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纳洛酮辅助治疗可加快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病毒性脑炎;儿童;纳洛酮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由多种病毒感染侵入患儿脑实质所引起,由于感染的病毒种类、感染部位、受损程度以及机体对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强弱和类型不同,所导致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该病一般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如治疗不及时有效,可能对患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1]。抗病毒治疗是小儿病毒性脑炎传统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并不十分满意,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竞争性拮抗剂,具有改善代谢、营养神经等作用,对于控制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情发展具有一定作用[2]。本研究观察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07—2015-03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78例,临床伴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异常等,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按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个月~14(7.46±1.20)岁;体温38.5~41.0(39.41±0.68)℃。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个月~14(7.27±1.15)岁;体温38.4~41.0(39.34±0.66)℃。2组性别、年龄、体温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入院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抗病毒、降低颅内压、镇静、脱水以及纠正电解质平衡等传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0.01~0.03 mg/(k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100 mL静滴,2 次/d,治疗7~14 d。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显效:治疗5 d后患儿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0 d后患儿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均恢复正常;无效:治疗10 d后患儿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未恢复正常、无改善或者发生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并记录2组惊厥、体温和脑膜刺激征恢复正常的时间。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186,△P<0.05
2.2 2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惊厥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脑膜刺激征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比较 (±s,d)
3 讨论
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全,肠道病毒、虫媒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入侵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后,易发生病毒性脑炎,且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4],表现为发热、惊厥、头痛、昏迷、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对患儿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影响预后,积极有效地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病毒性脑炎除了病毒直接侵入脑细胞导致脑细胞死亡外,还与ATP的生成不足、脑缺氧、脑细胞能量衰竭、β-内啡肽明显升高等因素有关,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细胞坏死。研究表明[5],β-内啡肽的含量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中明显升高,且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含量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加,说明β-内啡肽参与了病毒性脑炎的病理-生理过程。β-内啡肽作用于吗啡受体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β-内啡肽还可抑制儿茶酚胺的血管效应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起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脑缺氧会导致脑细胞变性、坏死,致使组织细胞对糖、蛋白质、脂肪的有氧氧化能力降低,导致ATP生成减少,中枢神经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会进一步导致脑细胞受损加重。
纳洛酮为β-内啡肽的一种特异性的拮抗剂,直接作用于细胞,可拮抗β-内啡肽的产生,抑制 Ca2+内流,可有效保护 Na+-K+-ATP 酶的活性,可释放自由基、过氧化脂质,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有效保护脑细胞膜的目的。β-内啡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机体应激状态下分泌增多,研究发现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液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异常增高,明显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进而加重患儿脑组织损伤,直接参与病毒性脑炎的病理生理过程[6-7]。纳洛酮阿片受体竞争性拮抗剂,可自由通过血脑屏障,特异性阻断β-内啡肽介导的各种效应,改善患儿呼吸衰竭和脑血液供应,减轻脑水肿症状,同时纳洛酮还可稳定细胞膜,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缓解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对于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8-11]。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且观察组惊厥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脑膜刺激征恢复时间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12-13]。提示在传统抗病毒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辅助治疗,可有效抵抗β-内啡肽所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病理生理改变,控制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发展,加快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纳洛酮辅助治疗可加快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有效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王月,杨巧芝,董胜英,等.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13):93-95.
[2] 史慧.更昔洛韦与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91-92.
[3]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舨社,2002:915-916.
[4] 齐旭升,王素梅.小儿病毒性脑炎致多脏器衰竭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3):125-126.
[5] 李芙蓉,杜春鲜,郝光旭,等,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 38 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0):76-77.
[6] 申琰军.纳洛酮辅助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12,25(1):55-57.
[7] 孙薇薇.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3): 2 562-2 563.
[8] 王健彪,徐晓华.纳洛酮辅助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20(5):560-561.
[9] 刘娟,刘琰.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1,26(2):160-161.
[10] 戚拥军,宋晓萍,赵晓忠.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5):692-693.
[11] 邝素娟,王红润.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52例[J].吉林医学,2016,37(8):1 990-1 991.
[12] 翟静.更昔洛韦与纳洛酮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145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0):117.
[13] 朱玉花.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104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147-148.
(收稿2016-10-24)
R722.1
B
1673-5110(2017)08-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