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元素 提高音乐教学
2017-04-23祁洁
祁洁
音乐无处不在,生活是音乐的来源,音乐与生活相映成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挖掘生活中的音乐素材,捕捉生活中的音乐因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迪学生主动构建音乐体系,形成全新的音乐感知。
一、捕捉并积累生活中的音乐素材
音乐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给人们生活增添无限情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生活阅历虽然浅,但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具有极强的渗透力,能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动学生寻求生活音乐素材,为教学提供便利。
如蘇少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二单元的《森林狂想曲》是一节欣赏课,这节课笔者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声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目的。笔者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了一段音响,问学生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同时介绍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是音乐家实地采集录制的,在音乐中称之为音效。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从自然界的音响入手,在聆听、模仿、合作中激起学生探究音效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慢慢养成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并搜集音乐元素的好习惯。
音乐具有无限性,生活中的任何声音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来源,因此生活与音乐是相互交融的。有些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比较单调甚至嘈杂,但经过艺术加工,可能就会形成趣味性、艺术性十足的音乐形式,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极其丰富,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让学生学会对各种声音、音效进行有机整合,创作音乐,这样,学生的音乐水平自然会上一个台阶。
二、联系生活经验建构趣味音乐体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阅历积累,对自然界中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有比较直观的认知。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展开比较学习,效果将会很显著。如学习音的强弱时,让学生找到生活中能够发声的物品,敲击它们发声进行实际比较检验,对音的强弱自然会有真切感知。学生将文具盒、碗、杯子、水桶、塑料瓶、铅笔、易拉罐等展示出来,敲打碰击,让它们发出声响,然后根据声音高低判断音的强弱。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组成乐队,敲击这些物品进行演奏。这样,不仅营造出浓烈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更能够有效促进他们的音乐学习。
有了这些铺垫再来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欣赏课《狮王进行曲》,学生对于曲中狮王吼叫声力度的变化,音乐中的渐强渐弱就理解得更加真切了。如引子部分:狮王在远处时脚步声小,到近处时脚步声越来越重。颤音的出现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教师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可以找到丰富的音乐素材,通过筛选比对,学生对声音和乐音的区别、声音的强弱有了清晰认知,为学习打好了坚实铺垫。
三、参与生活实践体味生活音乐价值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模仿听到的音乐,对于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声音模仿秀活动,强化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技能。如用风笛模仿救护车的声音、用拍手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用叫声模仿鸟鸣的声音。对于乐感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声音记谱,然后用乐器演奏出来,以发挥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生活能给学生提供许多音乐灵感,也为学生自主创作音乐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生活中的音乐素材吸收转化,培养音乐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学生在具体创作并演绎源于生活的音乐过程中,能够受到心灵的洗礼,由此建立起来的音乐感知自然是丰富的、深刻的。正如穆索尔斯基所说:“没有触及内心,就不可能有音乐。”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自然能够热爱音乐学习。
我们在大街小巷常能听到流传了几代人的叫卖声、吆喝声,这也是生活中重要的音乐元素。学生如果能对这些生活中的音乐元素进行细致的剖析研究,自然可以获得更多音乐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音乐元素进行整合,优化处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强大的生命力,他们自然会对音乐充满好奇和向往,这种结合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学习音乐也能开阔他们的视野,让其对音乐产生更多理性认知。
让小学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接轨,是音乐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契合了新课改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教师进一步开展探索实践。同时,小学生对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有特别情愫,教师要珍视这种有利条件和教学资源,为塑造学生内在品质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