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挫折教学策略
2017-04-23葛军
葛军
“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人的一生难免遭遇困难与挫折,学习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遇到挫折是必然的,重要的是以怎样的心态迎接挫折,以何种方式去处理挫折。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挫折可以增长学生智慧,增强学习经验,挫折能够抑制学生的骄傲情绪,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學习潜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挫折是一种教育资源,挫折教育让学生经历挫折的过程,挖掘他们的探究潜质,提高他们学习效果。
一、捕捉挫折生成,激活思维,增长智慧
有些“挫折”看似教学中的“拦路虎”,仿佛影响了学生的思路进程,如果教师细细思量、深入剖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轨迹,用好“挫折”有利于帮助受挫学生提高认识理解,增长学习智慧。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时,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组习题,在括号中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 ),6÷( )6,1÷( )1。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小叶同学全部填写了小于号,显然她都搞反了,在汇报交流时,故意让小叶回答,其他学生大声喊“全错啦!”小叶听到自己全部做错了,红着脸低下头。“不要紧的,谁没有个错误?”边安慰边让她说说想法,“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我没有计算,我想分数乘法中有一个规律:一个数乘以真分数所得的结果小于这个数,所以我认为除法也有这样的规律。”小叶懊恼地说出了自己的思考方法。“原来是这样,那请你把上面的三道除法转化成乘法来看看。”让小叶将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算式,“这样都变成了一个数乘以假分数,分数乘假分数结果应该大于这个数,看来我都弄反了。”小叶不好意思地自我解嘲道,“原来一个数除以真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这次挫折不仅使小叶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让她自主探究出分数除法中的规律。
“挫折”是一种随机生成的现象,一不留神就会错失,教师在课堂中要时刻关注,敏锐捕捉课堂中稍纵即逝的挫折现象,将挫折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资源,利用挫折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建构。
二、制造挫折事件,激扬挑战,提升境界
钟启泉教授说过:“儿童原本是通过失败来习得种种知识的。”挫折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失败,是对学生的一种磨练,是推动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有些人经受不住挫折,因此萎靡不振,而抗挫能力强的学生则具有较强的忍耐力,面对挫折永不低头,挫折只会让他们越战越勇。
例如,在教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时,在学生掌握了假设策略的基本思路后,笔者给学生出示了几道基础题进行巩固练习,许多学生都能正确解答,而且认为假设法太简单。笔者就对他们说:“假设法应用比较广,能够解决许多问题,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一道经典的习题,不过难度很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边说边给学生展示了一道难度较大的鸡兔同笼问题。本想杀杀学生的锐气,没想到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他们果敢地迎接挑战。故意设置的挫折并没有让学生止步,更没有难住他们,反而让他们对假设法的应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善用挫折资源,激励应变,增强创造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是不怕失败的,他们具有“胜不骄败不馁”气质。挫折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事儿,他们对挫折情有独钟,应对挫折是他们的嗜好。挫折可以激发学生找解决问题的路径,生成大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迈向成功;挫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随机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进行《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复习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拓展应用题:“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此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部分学生在解答该题时遇到困难,不知如何下手。“老师可以帮助你们扫除障碍,不过,在帮你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你们必须自己再设计一个相关的习题。”说完后,笔者利用模型演示,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学生很快理解了题意,有效解出问题。学生做完该题后开始编创习题,其中一个学生编出这样一道题:“有一个长方体,把长减少5分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100平方分米,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其他学生也纷纷从不同角度编写出习题。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挫折是学习路上的风雨,接受挫折的洗礼是学生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正视挫折、善待挫折,让挫折成为学生飞向数学殿堂的隐形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