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箱背后的故事
2017-04-22吉林尹晴
文/吉林·尹晴
药箱背后的故事
文/吉林·尹晴
在吉林省柳河县骨科医院院长王宏宇的家中珍藏着一只药箱,木质药箱盖上印有“協和會通化省本部難民救濟藥”13个繁体字,药箱里面贴有一张纸,上面记录着药品名、效能、用法、用量及药品单价。这只药箱是太爷爷王德荣(当地人称王大先生)留下的,它记载着王德荣与抗联的一段历史。
1932年7月25日,伪满洲国协和会在新京(即长春)成立,日本侵略者向民众宣扬日本明治天皇渴望“四海同胞皆和睦”并将这一圣旨“恢弘于满洲国”,于是协和会应运而生。协和会是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的反动政治团体,其活动遍及伪满洲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成为关东军推行“国民组织化”的主导力量,也是日本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溥仪被任命为协和会名誉总裁。当时给难民发放救济药,药箱子上都要打上“协和会”的烙印。
这一时期,在长白山区的密林深处到处都有抗联的秘密交通站,地下交通员以各种身份出没于崇山峻岭之间,为抗联传递情报。因为当时敌人有“三不抓”政策,即治病先生不抓、信使不抓、教书先生不抓,所以王德荣便利用治病先生的身份来往于日伪军和抗联队伍之间,将探来的情报传递给抗联。他经常拎着做掩护的药箱子到一个叫横虎头(也叫恨虎头,今通化县朝阳林场)的地方,将情报放到指定地点。
1934年10月,杨靖宇率抗联5团、6团各一部分(约三四百人)和少年连在三岔河(今光华镇)休整。26日,日伪军得到情报,调集柳河三源浦日本守备队、通化伪公安队、金川县伪军包围了三岔河。这是杨靖宇部队组建以来,在河里根据地打响的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抗联战士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才突围出来,双方伤亡都很大。据当地群众回忆,因枪弹密集,三岔河柞木台附近的蒿子秆都齐刷刷断掉了。深秋的山里,已经飘了清雪,伤病员用爬犁往山下拉,当时王大先生家躺满了抗联部队的伤员。
少年连是当时抗联部队培养作战军官的连队,19岁的李根植是少年连连长,也是杨靖宇的贴身警卫员,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杨靖宇也左前臂受伤,被拉到王大先生家救治,王大先生给杨靖宇用的就是王氏祖传大膏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杨靖宇很快伤愈。离开王大先生家时,杨靖宇在一条红布上亲笔写下“救死扶伤,人道主义”8个字,赠送给王德荣。这面用包扎伤口的红布条制作的小锦旗,王德荣怕丢了,就缝在媳妇的内裤上。后来形势紧张,经常有汉奸到家里窥视,还有日伪军抄家,王德荣怕锦旗被敌人搜去,连累乡亲,便忍痛烧掉了。因为药箱是协和会发的,拎着这样的药箱看病,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所以王德荣用这只药箱,为无数的抗联战士医治过伤痛。
80多年过去了,王大先生及其王氏祖传大膏药仍有传人。王大先生的重孙王宏宇,正传承着祖辈“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的精神,为周边百姓医治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