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话教学中学生训练障碍分析

2017-04-22唐蓉青

湖南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家乡话普通话方言

文︳唐蓉青

普通话教学中学生训练障碍分析

文︳唐蓉青

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国家层面来说,它是“书同文、车同轨、语同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个人层面来说,它能使我们在日常交往中更加便捷与顺畅。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在文章中回忆他学说普通话的经历,“我出门不大说话,是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便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我的家乡话外人听不懂,常要一边说一边用笔写些字词,说话的思维便要隔断,越发说话没了激情,也没了情趣,于是就干脆不说了”,“不会说普通话,有口难言,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发瓜呆……我这么说的时候,其实心里很悲哀,恨自己太不行”。

语言学习必须从小抓起。否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语言学习的难度、障碍就越大。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障碍,有的放矢进行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动机障碍。顾泠沅先生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就会认真把它学好。”如果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

学习普通话有什么用?这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机。现实情况是,学生觉得普通话学习可有可无。一是他们在学校里,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大家大多来自周围的地方,用方言交流十分顺畅,用普通话交流反而觉得怪异。二是他们还没有走出校园,没有与更广区域的人交流的现实需要。所以,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动机不强。这成了普通话训练的首要障碍。

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之前,教师先要铲除学生学习动机上的障碍,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普通话是将来走上社会与人进行良好沟通的重要手段。一个普通话说得好的人,他不仅能与人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也能增强自信心。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普通话说得不好的学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那些能当众用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说话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往往较别的学生强。

二是机制障碍。尽管我国在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均已明确了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法定地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真正对普通话有硬性要求的,还只有教师、播音员等少数从业人员,甚至那些对他人生活有较大影响的人,如医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等都没有要求,更不用说广大中小学生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因语言问题发生错误,造成误会,给人们生活、工作或学习带来烦恼的事并不少见。如果我们能够像《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对教师语言做出明确规定一样,对公务员、医生、导游等从职业准入的角度提出明确要求,那必定会极大地激发人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带动更多的人学好普通话。如果在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学生升学、就业等方面做出一些政策、制度上的规定,那就更能提升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三是方法障碍。像前文贾平凹先生那样,本想学好普通话,但最后“终没有学成”的,不在少数。除了因为不是从小学习、没有教师系统训练等因素外,学习方法上的障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曾经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工夫不可。”下工夫是一个方面,方法得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形成语言学习的良性循环。比如,要训练口舌的基本功,要有专门的系统培训,要总结个体发音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缺陷,要利用录音机、复读机反复朗读练习,要虚心向语言标准的人请教,要大胆展示自己的普通话,等等。只有克服了方法上的障碍,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潜力,越说越好,做到胸有成竹、轻松愉快地驾驭语言。

四是环境障碍。索绪尔曾经指出,在方言网中,各种方言轮廓清晰,各有各的边界和领地范围,而且,有多少个居住点就有多少种方言。方言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障碍。

调查结果显示,一般人对学好普通话有较高的认识度,能主动使用普通话与周围人交流,但由于周围普通话语言环境障碍,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一情况在农村尤为突出。有的是,在学校里课堂上,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但课后学生交流,用的却是家乡话。有的是,在学校里师生交流用普通话,但一放学或寒暑假回家后,就出现“普通话回生现象”,因为家长、邻居们使用的是方言。克服这一障碍,没有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氛围是行不通的。只有面向全社会做好普通话宣传工作,才能有效地抑制学生返校后的“普通话回生现象”。同时,要倡导每一个学生都是普通话推广的“义务宣传员”这个角色。要去掉以说家乡话为荣,不说家乡话就是忘本这种意识,养成人人自觉说普通话的习惯。

五是师资障碍。虽然我国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普通话等级,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有的是由于在思想上对普通话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通话培训测试走过场、搞形式,测试要求不严;有的是测试、拿证是一回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普通话按要求过了等级,但课堂上使用的仍然是方言。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普通话水平较低,而他们思想上存在着方言优越感,认为自己那么多年没有用普通话教学,学生也听懂了,教学效果也不差,加之年龄又偏大,所以对学习、使用普通话不以为意。这样,教出的学生,其普通话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国家对推广普通话十分重视,制订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即在2010年以前,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普通话;在本世纪中叶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普通话;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我相信,只要我们下大力气克服上述障碍,普通话教学与使用必定会上一个台阶。

(作者系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副教授、二级演员,硕士,播音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

猜你喜欢

家乡话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有必要学家乡话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有必要学家乡话
方言
家乡话
说说方言
父亲的家乡话
留住方言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