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智障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2017-04-22黄芳

师道·教研 2017年4期
关键词:强化训练智障良好习惯

黄芳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低下,生理、心理都存在着偏差,因而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若能及时地纠正他们这些不良行为,并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对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都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帮助智障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已成为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教育科研课题。本人有着多年的特殊教育工作经历,感受颇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培养智障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榜样示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在智障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分辨能力差,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用正确的典型作为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

榜样示范可以采取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的示范。小黄同学每天穿戴非常整洁,教师就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效果不错,如小钟同学每天早上来校衣服是整齐,可不一会儿就变样了,变得邋遢不堪,我就鼓励他向小黄学习,保持衣物整洁,一有进步就表扬他,一段时间后,他进步可大啦。二是老师的示范。教师要率先垂范,在学生面前作出表率,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他们、教育他们。比如要求学生每天梳洗干净、穿好衣服、系好鞋带、干净整洁来上学,作为教师,首先应检查自己是否衣冠整齐。

2. 行为训练

众所周知,智障儿童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不稳定,因而对他们的行为矫正要采取反复强化训练的策略。如培养智障学生的“三姿”(坐姿、站姿、举手姿势)训练,可根据智障儿童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采取趣味训练的方法。

在训练的过程中,一是先编一些短小易记的趣味儿歌让学生背下来,如“上课小手要放好,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好话”等。训练时要求他们想要领,背儿歌,做动作,做到既动脑、动口、又动手,边训练边纠正错误动作。二是开展有趣活动。为调动智障儿童的积极性,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比比谁的姿势最漂亮”活动,使学生的不良姿势在趣味活动中得到矫正。三是经常反复强化训练,如经常利用晨检时间辅导学生天天背、天天练,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又如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礼貌用语,每天早晨,我站在教室门口,主动跟孩子打招呼,孩子也慢慢学会回应,也能跟我打招呼了,再过段日子,孩子会主动自觉地跟我打招呼了。对待这些智障生,我们只有通过反复进行和不断强化训练,才能促使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3. 反馈激励

奖励是调动智障儿童积极性、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尽管智障儿童的认识有缺陷,但他们也具有荣誉感与自尊心,有一定的成就动机,对他们行为的奖励就是对他们行为的认可和强化,对智障儿童的行为起激励作用。为此,我在教学中经常用口头表扬、符号奖励和物质奖励等方法不断激励孩子追求进步,让他们在反复奖励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行为稳定化、习惯化,我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4. 因材施教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由于智障儿童个性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找出这群学生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性,因人而异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小熊同学因为小脑萎缩,脾气比较任性固执,喜欢乱扔东西,课堂上经常大声叫喊、走来走去,不喜欢回自己的座位上等不良行为。为此在课堂上,我會有意忽视他的各种行为任其自由活动,等他活动“累”了,就让他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当发现他能坐得端正,就给予他语言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奖励物是他喜欢的食物或者玩具);同时我还发现他喜欢听儿歌,只要音乐响起来,他也就能安静地坐下来仔细的听,根据他这个特点,只要每一次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鼓励他:“你这次能坐在位置上五分钟,表现可真棒!下课老师专门为你放儿歌听。”经过一年的教育训练,小熊上课的时候基本上能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偶尔还会与老师主动交流。

实践证明,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不是自发的,必须通过强有力、有计划、有目的地示范和坚持细致的教育。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使学生有所进步,就必须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使他们在良好的习惯中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适应生活的能力,从而达到融入社会的目的。

责任编辑韦英哲

猜你喜欢

强化训练智障良好习惯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