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学校校本教研:问题与策略

2017-04-22李志朋殷素梅徐俭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乡村学校核心问题校本教研

李志朋 殷素梅 徐俭

摘要:鄉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师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有助于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当前,乡村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研主题缺少乡土关注;教研开展缺少核心问题研讨以及教研活动急需专家引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给予乡土关注;持续研讨核心问题;构建专家引领机制。

关键词:乡村学校;校本教研;核心问题;专家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32-02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水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乡村学校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既有助于乡村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当前,许多乡村学校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同时在校本教研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推进速度和推进质量。

一、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1.教研主题缺少乡土关注。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乡村学校在确定校本教研主题时更倾向于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往往依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和相关指示,由学校的校长和教研组长确定本校的校本教研主题。如,某地教育局某一阶段大力推广“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所辖的学校便基于此确定本校的校本教研主题为“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学习与研究,整个地区上上下下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一股“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热潮。“自主而下”的模式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对所辖学校的宏观管理,也有助于乡村学校了解和学习一些先进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避免成为“井底之蛙”。但是,这种模式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首先,乡村学校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安排,按部就班地执行上级下达的指令,急于模仿先进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忽视了乡村学校所在地区长期传承下来的乡土文化特色以及乡村学校的教师风格、学生特征,导致校本教研缺乏校本性而根基不稳。其次,一些乡村学校在教研活动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解读上级教育管理部分颁发的相关文件材料,而未充分根据自身学校现实情况对文件进行内化吸收,研究和探索基于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由于缺少对自己学校特点与现实情况的考量,导致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投入很多精力却收效甚微。最后,乡村教师在这种“自上而下”确定教研主题的模式之下,校本教研的话语权被无形中剥夺,教研自主性难以得到实现,以致很多教师往往认为校本教研仅仅是上级下派的“外在”任务,研究主题与自身教学实践相互剥离,最终成为校本教研的“被动参与者”。

2.教研开展缺少核心问题研讨。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校本教研的文件要求中,往往更关注学校组织校本教研的数量层面的达标要求,而缺少对校本教研具体开展和实施效果的关注。以致所辖学校的部分教学主管领导,在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时,问题意识和效果意识淡薄,缺少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整体规划与构思,更缺乏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以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常见的组织形式——听评课为例。由于学校组织听评课时,对听评课研讨主题的确定不够明确,而导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讨难以围绕着某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在某小学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仅围绕一位教师的一节语文课,参加活动的教师们便衍生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阅读课的教学模式”等将近十个话题。再加之,校本教研组织者不能及时引导教师确定本次研讨的“核心问题”,最终校本教研由于话题分散而使得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流于表面化,也使得教师之间的交流因为缺少共同话题而难以充分发挥其“教学研讨”之功能。

3.教研活动急需专家引领。调查发现,乡村校本教研活动迫切需要专家引领。一方面,由于受到地域条件和资源限制,一些乡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专家多为校内专家,即主要是本校在课堂教学实践方面表现突出的学校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与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这些校内专家对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熟悉,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师的帮助切合实际,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然而在更高层次的理论指导和新教学理念的推广方面,则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学校的教师普遍表示,希望在原有校内专家的基础上加强校外专家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教师反映,学校邀请一些高校教师或研究机构中的专业人员来做校本教研指导,有助于教师开阔视野,了解教育发展动态的同时,由于个别高校教师或研究机构中的专业人员虽掌握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却缺乏对中小学实际的深入了解,导致他们的引领有时不仅不利于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反而使教师如坠云雾,更为迷茫。

二、校本教研的策略

1.给予乡土关注。校本教研是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遇到的真实问题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而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校本教研的内涵可知,校本教研的突出特点便是其校本性,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因此,乡村学校的校本教研的主题确定和活动开展都应紧密围绕着乡村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在当前“自上而下”的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自下而上”模式,确定校本教研主题之前,应积极搜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将搜集到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确定相应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研究过程中对乡村学校的乡土特色、乡村教师风格和学生特点给以足够关注,以使校本教研发挥其最大功效。

2.持续研讨核心问题。当前,部分乡村学校不能很好地引领学校和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关注某一核心问题,以致难以切实帮助学校和教师寻找解决问题之有效方法,导致校本教研实施效果不良的现象。因此,乡村学校在组织和开展校本教研时应关注以下两个问题。首先,确定学校校本教研的核心问题。其次,确定核心问题之后,应对核心问题给以持续关注。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哪种活动方式,其目的都应是服务于核心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此真正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能力,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构建专家引领机制。乡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应构建专家引领的有效机制。一方面,组建专家引领团队。团队成员的构成应具广泛性,既包括部分校内专家亦应增加一定数量的校外专家。校内专家熟悉本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拥有比较丰富的适合本校的教育资源,对校本教研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乡村学校应充分关注身边的“专家”,本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同时,校本教研要基于学校,但不能限于学校。乡村学校不仅优秀教师的数量少,而且教师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科研能力较差,如果停留于校内“近亲繁殖”式的研讨,势必不利于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因此,乡村学校还应积极地邀请一些校外专家参与到本校的校本教研之中,如本地区的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教科所的教研员以及高校教育专家。另一方面,考虑到乡村学校的地域条件和资源限制,在专家引领方面可以考虑将“直接引领”和“间接引领”相结合,既邀请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直接引领,包括开展专家讲座、专家与教师共同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等,又积极通过专业性学术期刊、专家博客、在线教育资源等平台加强专业人员对教师教学研究的间接引领。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乡村学校可以进一步开发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校本教研,以获得教育专家的间接引领。

参考文献:

[1]韩江萍.校本教研制度:现状与趋势[J].教育研究,2007,(7):89-93.

[2]王鉴.校本教研:问题与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07,(04):15-17.

猜你喜欢

乡村学校核心问题校本教研
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学校的使命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新时代乡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