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构面与教学模式的改进
2017-04-22蒋贵凰范景军
蒋贵凰 范景军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企业、区域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性支撑条件。基于对创新能力内涵的剖析,本文指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将其分为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协同学习能力培养三个构面,提出学校应从这三方面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12-03
一、引言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记忆”信息的能力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分析、加工、应用信息并不断创新的能力。为此,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视为国家兴亡之关键,为了摆脱教育的刻板僵化而大刀阔斧地致力于教育改革,构建创新教育的新体系和新模式,以免妨碍青年一代创新能力的自由舒展。我国在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各大高校及教育工作者也开展了很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但从众多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更多的研究注重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某个点,而未能从创新能力产生的源泉及过程出发,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分析创新能力产生的源泉及形成的过程,意图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核心,为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建议。
二、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的研究最早源于心理学,对其内涵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最初,心理学家是从人格的角度来关注创新能力,认为创新能力是大胆、勇敢、自由、明晰、自我认可等特殊人格的一种外在表现,人格提供了创新的内部动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到创新能力的思维特点,以吉尔福特(J.P.Guilford)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需要与创新思维相关的智力品质,特别是发散性思维和转换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可体现为思维和视野的广阔性;转换思维强调基于一种体验而产生另一种新形式的能力。吉尔福特对创新思维的研究让人们认识到创新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培养的,于是一些训练思维的培训被开发出来,并得到流行。但实践中人们发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如此简单,仅仅强调创新能力的认知特性而忽视个性心理的作用,很难全面、系统地把握创新能力的特征,因为创新能力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共同影响创新能力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后期,心理学进一步认识到仅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还是不能全面地诠释创新能力,还要关注知识技能在创新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由此形成了知识、智力和人格三方面维度,认为创造性产品的产生需要三方面条件:领域知识技能、创造性思维技能和内部动机。后来学者们在这三个维度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多种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如:思维过程、知识积累、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动机、环境等,从而形成多维度观点,即创新能力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复合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和劳动分工,企业创新过程已越来越复杂,不再能够依靠个人得以实现,因此企业创新能力已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还必须重视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构面
在创新能力内涵分析中,创新动机和创新人格是非智力因素的部分,其中创新人格更多受到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创新动机更多受到外界激励的影响,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我们需要通过情景设计让学生从具项目实践中体验、改进和形成有益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创新人格和动机。知识基础、创新技能、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中的智力因素部分,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体系进行传授、引导和培养。但由于知识、技能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良好学习能力的人在日后工作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形成创新所需要的基础要素。基于学生成长过程和学习能力提升过程,发现可以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三个构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三个构面属于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独立思考能力是基础能力,是创新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融合,支撑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协同学习的前提条件,协同学习能力强调在个人能力基础上发挥团队协同。当三方面形成,学生能够很好地基于这三个构面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形成新的知识基础,应用于创新实践中。
1.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的基础,包括创新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其中创新技能培养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识别问题,获取信息,整理分析、理解吸收、运用判断并进行决策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国外通常是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80年代成为其教育改革的核心。这种教育改革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在加拿大,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课程,在澳大利亚,每位大学生都必须通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试才能毕业。而且批判性思维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教学实践中,譬如“批判性阅读”、“讨论式教学法中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案例教学”等。它使我们看到,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不在于教人思考什么,而是教人如何思考。”在我国高校,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尚未贯穿到教学方法中,也尚未渗入到具体学科的学习中。未来基于批判性思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模式值得研究和应用,他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技能的应用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2.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它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是独立思考能力的进一步延生,又反作用于独立思考能力。在信息时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难快速地捕捉到有用信息,也很难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析。2002年,欧洲理事会明确提出,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所需的核心能力。自主学习的多个实证研究揭示了自主学习不仅对学生学业成绩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学习动机和促进其学习策略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个体具备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在国外,大学课程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课程目标,推动学生获取资源,自主学习。但我国目前的研究发现,在各类课程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普遍偏低,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训练,所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协同学习能力的培养。协同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CL)是指学习者以群体形式,为获得个人与群体的习得成果而进行合作,从而实现学习者之间的知识交换。这一概念源自于项目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基于协同工作平台的团队式合作。清华大学早已将协同管理系统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课程项目导向,达到课堂协同学习的效果,从而引出了课堂协同学习的概念。所谓课堂协同学习是指在教育环境下,学习者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为获得个体与群体的学习绩效而进行互动、互补的学习方式;这里的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协同学习不排除个体之间的竞争关系,但更强调个体间在磨合中能互补、相长与认同,通过“求同存异”的群体合作方式获得客观全面的知识,课堂群体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提高学习绩效。协同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通过团队互助,还能达到相互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研究表明,与传统个体化学习方式相比,协同学习能明显促进学生获得深层次信息和高水平思维能力。借助协同学习中的社会互动,可以彼此促进社会化,通过讨论与保留、互相欣赏学习成果、互相激励与成功,可以增进友谊,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增进知识,还能学会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等。可见,在课堂中引入协同学习,培养学生协同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三个方面的学习能力是相互承接,又相互影响的关系。独立思考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自主学习能力是协同学习的前提,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难以产生协同学习的效果。而反过来,协同学习又能够促进自主学习,并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构成的一体化学习能力才能够产生所谓的创新能力。同时,在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贯穿对学生人格和动机要素的引导和培养,这需要通过目标导向式的激励和自我认知感得以实现。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又相互融合的过程,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构建能力传承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四、教学模式改进建议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差或缺乏自主学习动力的情况,老师普遍感到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即使引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仍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目前多数学校仍以填鴨式教学为主,对学生的考核未能激励学生自主能力的开发。如果构建面向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方式改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项目与任务推动的形式,学生的被动式学习习惯将会大为改变。图1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模型图。
图1的一体化教学模型图,体现出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三个构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将创新人格与创新动机、创新技能与创新思维培养融入其中,在这些创新因素具备的情况下,知识基础自然会通过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得以建立。基于模型图,对教学模式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改进建议。
第一,强调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需要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理清知识间的关联关系,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和尚未具备的知识点。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能力,设计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训练,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理解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第二,强调目标与任务导向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通过目标和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各类资源平台获取信息,分析整理,完成任务。教师需要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遇到的困难予以帮助和解答,针对学生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促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创新人格和动机。
第三,强调项目导向的协同学习能力的培养。团队式的项目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非常重要,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未来工作创新中发挥作用的能力。通常一门课程可以根据难度设计1—3个项目,学生在项目考核标准的引导下,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并完成项目所要求的内容。同样老师对项目的评审和反馈对学生创新人格和动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创新技能同样能够被得到很好的锻炼。
五、总结
本文在对创新能力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三个构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思路,并基于此构建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模型,给予相应的教学模式改进建议。在该模型中,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同学习能力是依次形成的,即现有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开展协同完成的项目锻炼协同学习能力。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中,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思想,一步步引导学生形成这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贡喆,刘昌,沈汪兵.有关创造力测量的一些思考[J].心理科学进展,2016,(01):31-45.
[2]赵公民,武跃丽.商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6):10-12.
[3]杨胜,方祯云,蔡金清.研究生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0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