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2017-04-22刘安壕
刘安壕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中国古代最高的人文理想,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概莫能外。因此,在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历程中,山水画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最能体认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画科而蔚为大宗。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礼教的崩溃,社会的极度动荡,老庄玄学的风行,自然景色的诱惑,使文人士大夫:放情林壑,与琴酒而自适,纵烟霞而独往,于是模山范水,作“澄怀观道”的卧游对象。使得借景抒情,以表现自然景色为主题的山水景观从此便从人物背景中分离而独立出来。此后,山水作品接应不断,并走向发展,完善与创新,成为中国画特具成就的重要画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兴起的真正起点,那么为什么惟独在这个时期呢?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史称“三百六十年混战”的时期。权贵豪强,各拒一方,称帝称雄,互相攻伐,致使国家长期分裂。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西晋虽得到短暂的统一,但在东晋之后,十六国、南北朝之间,阶级矛盾与民族纠纷错综复杂,战争频繁,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整个社会几无宁日。
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分裂,包括各统治集团和社会上层人物在内的社会各阶层随之而动荡不安。使得“养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圣条,被视为废话;超世绝俗的谈“无”论“虚”,成为高蹈浪漫之士的必须。于是老、庄之学再次兴起,有何晏、王弼所倡导的玄学更为风行。社会心态的超世,理论交往的“清淡”,实践轨迹的虚务,使“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清居生活,成为他们的理想选择,山水成为他们借以寄托情感的对象,这就为山水画的破土而出提供了十分“肥沃”的土壤。
然而在此期间,地处南方的经济、文化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北方各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有较迅速的进步。同时,形成了许多的世族部落,这些大的部落的经济属于庄园经济,它能够自己自足,自成一个社会体系。丰富的物质生活底蕴使得世家大族有大量自由时间用于文艺的欣赏和创造。较之于汉代,这种欣赏不是为了政治目的,而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于是文艺的审美特性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思想上的禁锢也打破了。人们对自然山水美的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而促进了作为纯粹欣赏意义上的山水画的发展。
二、魏晋南北朝是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個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此时,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伴随着东汉政权的瓦解,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虚伪的名教、繁琐迂腐的经学受到怀疑,崇尚老庄高谈玄理的风气和颓放通脱的生活作风在士大夫中流行。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对自然山水的体认和感知,已经达到一种更深的程度。
老子提倡“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改。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在老子的眼里,道是周而复始的一种无形的概念,而这一周而复始的概念,被认为犹似一岁一枯荣的四时变化的循环往复,故道家“应四时以征道”。
庄子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美。《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天地的大美就是“道”。“道”是天地的本体。圣人“观于天地”也就是观“道”。对于“道”的观照,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山水林泉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非常符合观“道”。因此,道家热衷山林,将山林作为征道的去处。
魏晋的玄学家更钟情山林,他们不仅为体道和欣赏自然山水美,又为摆脱尘寰的羁縻,以山林为安身乐土。比道家的自然美的观念更进一步,玄学把对自然山水的亲近,观察看作是实现自由,超脱的人格生活理想的一个重要方面,纵情山水成为名士们的一种好尚。魏晋南北朝社会就在这老庄、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走向山林”的热潮。
因为山水和玄理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是相通的,因此,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迷恋山水以领略玄趣并在山水中追求与道的冥合,这对山水画的兴起产生了必然的影响。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同一经济基础的影响,田园诗、山水诗、山水文学大量出现,对山水画的产生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家自身的发展
汉以前的艺术家往往是以工匠身份出现的,他们都依靠绘画的手艺谋生,绘画是功利的,必须围绕服务对象的要求进行。所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即此而言。到了汉末,出现了少数业余士大夫画家,如:蔡邕、张衡等人。他们一出现,就和工匠艺术家分为两大阵营。这些业余画家的兴起也并不一定集中在绘画上,只不过偶尔为之,但仍是取得一定成就的。这些文人士大夫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基础,他们也不必为了谋生而画画,完全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图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正是这种自由画家的存在,到了魏晋南北朝,受当时社会思潮影响,山水之美被人们发现,绘画内容必然转变到以表现山水为主题。并且,还有一批文人画家专门从事山水画的研究,他们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有充裕的时间和相当的物质保证,使山水画具有了更高水平。其中顾恺之、宗炳、王微等画家在这一过程中有重大贡献。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艺术以较完备的表现技法和系统的理论登上了画坛,顾恺之、宗炳和王微等画家开了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主流的先河。他们给予后来山水画题材的分化以限定和启示,也为后来中国画理论框架的确立进行了全面的开拓。若没有这些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基础,就不会有唐宋及其后来山水画灿烂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乱的时期,战争连年不断,政权更迭频繁,从而造成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大变迁,老庄玄学随之大兴。在老庄玄学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审美观念从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到重视艺术的审美功能;这一时期对山水的欣赏从将道德观念加到自然山水上到开始欣赏山水本身的蓬勃生机。审美观念的改变,推动了文人士大夫加入到山水画创作中。画家不再跻身于工匠之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立地位。于是,出现了一批为后世崇奉的画坛宗师和一批系统的山水画论。因此,中国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兴起,显示出自己独立的审美价值。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