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下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22欧阳丽华

师道·教研 2017年4期
关键词:导图工具思维

欧阳丽华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 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可视化的方法,目的是使人的思维方式更贴近大脑自身的思维方式。笔者以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获得语言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呈现工具,能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并不是独立、单一活动的,而是综合、整体性的活动。在教学广州版六年级上册Module 6〈Festivals〉中Unit 11 〈The Spring Festival〉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内容是课文对话,其语用任务为在节日的主题语境中,学生能借助关键词和语言框架,简单介绍春节。在授课中,教师通过以下的思维导图呈现教学内容,显化思维过程。如图所示,学生能清晰地看到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把复杂的语篇可视化,这实际上是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了一个“脚手架”,帮助学生实现“呈现语篇→整合语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固定文本框架”的过程,更是学生思维显化的过程。

二、思维导图作为加工工具,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作为加工工具,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多个知识点进行关联,可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在教学Module 6〈Festivals〉第三课时〈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中,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这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其传统的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要想理清这些内容也非易事,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能把搜集到的知识梳理,并制成思维导图,这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预习,借助思维导图把所需学习的知识清晰地呈现出来,有效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看到工具图带给自己便利。实践证明英语高年级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记忆效果及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三、思维导图作为展示工具,能促进学生组织能力的发展

在Module 6〈Festivals〉中Unit 12〈Christmas〉教学中,由于有了〈The Spring Festival〉前面三课时的学习基础,学生对于节日的日期、节日时的活动和食物句型也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型积累,本课依然延用前几课时的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学习圣诞节的相关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发挥思维导图的展示功能,通过搭建“节日文化大比拼”的展示平台,让学生交流分享,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思维方法的创新。为此,教师在Warming up环节通过复习中国的节日后,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小组“分享交流”的形式开展新课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新知、绘制导图过程中,学生借助思维工具迅速地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制作形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理清圣诞节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从而将知识记忆、吸收、内化。最后,在小组展示匯报环节,孩子们在自己所制作的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有效地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的介绍圣诞节,完成本课的语用任务,促进学生思维方法的创新和组织能力的发展。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导图工具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波比的工具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波比的工具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