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美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2017-04-22杜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

摘 要:在对丝路遗产陕西段遗产点美术资源研究的基础上,进而从美术文化的角度,对作为丝路起始段的陕西交融性地域美术文化资源各构成子板块进行研究,最终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资源凝练和精粹。申遗成功开启了丝路线性遗产美术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联动与共享的新篇章,从保护原则、管理措施、开发战略和产业途径四个方面需要进行统筹研究,进而促进陕西省高效保护和利用丝路美术文化资源,使之转化成文化竞争力的软实力。

关键词: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美术文化资源

[本文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6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为:2016Z090和2016年度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前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项目 项目编号为:JHD2016S06]

从启动申遗到申遗成功,八年来有关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段的学术研究风生水起,跨越政治、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等不同的学科门类均将研究的视角集中于此,掀起了新的研究高潮,其中从美术与文化交叉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成为了新的研究视域。

一、关于陕西丝路遗产美术文化资源的旅游产业开发。旅游产业是美术文化资源开发应用较为集中的行业,马秋芳认为根据主题视觉图片进行分析,历史文化遗址主题(25.79%)在九个主题中排列第一,是陕西旅游视觉图片的第一主题。李巧玲从历史美术文化资源融入旅游形象设计的角度,认为西安应突出丝绸之路上的周秦汉唐盛世之都的都城文化和黄天后土埋皇上的陵墓文化,将标准色确定为黄色、绿色、红色,强调简练、艺术性强、识别度高的视觉符号识别系统的设计。

二、关于陕西丝路遗产美术文化资源的不同艺术产业开发与保护。米高峰认为从丝路文化资源中挖掘、开发可以启迪中国动画原创的文化艺术资源,丰富自身艺术形式并形成鲜明特色。胡潇认为丝路文化在艺术作品中得到挖掘、拓展与延伸,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联合展览,由国内著名画家组成的“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等。[1]

三、关于陕西丝路大遗址保护的展示及规划设计。刘克成解读了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及遗址公园的总体设计规划。燕连福总结了大明宫遗址所拥有的物质文化资源特点及其文化产业转化策略。王新文强调发展“符号化”旅游,文化内涵需要转化成易于理解与接受的美术形象、设计符号等,将其内在精神在旅游参观的瞬间展示出来。

四、关于陕西丝路宗教遗迹的美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常青和樊娟介绍了大佛寺石窟遗产点的洞窟雕刻、石窟造像、彩绘壁画等艺术奇观。李淞从历时态的发展视角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历代陕西石窟艺术的特点和流变。傅敉邦对以大小雁塔为代表的陕西古塔的建筑艺术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五、对于丝路遗产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杜晓帆指出丝路作为整体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其一,文化景观存在时空差异。其次,价值判断上也需要形成一致观念,如丝路如何调和普遍价值与保护管理方面的矛盾。燕连福指出宫殿大遗址观赏性比较弱,遗址内缺乏山水体系,可利用景观元素稀少,其可视性不强。

上述诸多研究成果证明,在“一带一路”宏观政策背景之下,该领域已经出现一些专门的学术研究成果,但是仍未形成明显的学术研究焦点,研究内容较为分散,研究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有的遗产点还缺乏专门性的美术文化资源相关研究,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串联的线性宏观研究鲜见。

2006年陕西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做好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陕西段)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工作”,正式启动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历经八年,终于2014年6月,经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会议表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中国公布的22处丝绸之路遗产点中,陕西省有7处,分别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2]

丝路文化遗产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申遗成功远非终点,而是成为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的新的起点,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术文化资源。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段的美术文化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体现在7处遗产点中,是对陕西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积累的艺术活动的资源凝练和文化生化,是一种被称为“诗意的栖居”的地域化的以中华文化生长繁衍为主干,具有多重文化交融艺术特色的文化个体及知识存在,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成为摆在人们面前,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研究意义的重要课题,需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首先以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申遗历程为线索,提出丝路遗产陕西段美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对象,进而展示其理论和现实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文化产业对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对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段和美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等基本范畴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段美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总体概况。1.歸纳与总结遗产点的美术文化资源特点。2.介绍美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3.辩证分析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关系。4.指出线性遗产美术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联动与共享,强化遗产点美术元素和美术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丝路历史文化视域下的遗产点美术资源开发,丝路遗产美术文化资源的综合性文化产业保护与开发等目前陕西丝路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三部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陕西段遗产点的美术资源分析。1.汉唐宫殿大遗址,地表遗存灭失殆尽,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遗存较为缺失,可观赏性差。然而遗存数量众多、整饬典雅的画像砖和瓦当,载于其上的纹饰和文字仍然保留了历史原貌,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讯息。且两遗址考古发掘仅及其一隅,其美术资源仍未完全彰显。两外,遗址附近的墓园以及史料记载中,壁画、墓俑、雕塑等均可以作为重要的宫殿遗址附属美术资源。2.“三塔一窟”宗教建筑遗址均是佛教遗存,大雁塔、小雁塔和兴教寺塔分属唐慈恩寺、荐福寺和兴教寺,证实了丝路佛法东渐、佛学兴盛的历史。大小雁塔塔型轮廓优美,延丝路自西舶来,“砖表土心,仿西域窣堵波制度,以置西域经像”,已经成为西安标志性的设计元素。彬县系丝路西出长安东段北道第一站,彬县大佛寺石窟造像在历史上曾被谬归为敦煌系统,其大佛洞、千佛洞、罗汉洞雕塑精美,标志着最纯正的唐代佛教造像艺术风尚。石窟壁画主题鲜明,色彩艳丽,场面宏大,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宗教渲染力。3.张骞“凿空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张骞墓最具美术价值的是墓前一对西汉残存的石翼兽,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刻遗物之一,气魄深沉雄大,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3]

第四部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陕西段的美术文化资源分析。丝路遗产陕西段的美术文化资源不应仅及于7处遗产点所蕴含的美术资源,他们虽瑰丽丰富,但仍不能涵盖丝路遗产在陕西,尤其是古长安的艺术遗存和文化特质。因而丝路遗产的美术文化资源还应从美术文化的视角,沿着历史坐标下的丝路造就的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对皇家、宗教、外邦、民间、园林、名人、遗迹等构成陕西地域美术文化宝库的子板块所蕴含的历史美术文化元素展开研究,并在分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和凝练,以资对其保护与开发提供资源前提。

第五部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陕西段的美术文化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措施。1.保护的基本原则应当包括:保护先于开发、线性遗产的集体保护、原始风貌保存和完整性保护原则等。2.保护的管理措施应当以政府宏观调控下的艺术文化产业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基本思路,可以通过政府主导文化产业集团运营的管理模式、政府机构及其所属单位直接投入直接运营的国有文化产业模式、民营文化企业投资保护的模式进行保护,具体的管理内容应当包括法律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管理等方面。

第六部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段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战略。1.市场主导的美术文化配置途径及其优化;2.政府宏观调控的美术文化资源开发管理与监控;3.积极培育市场,利用丝路美术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相关产业发展;4.强化美术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完善投融资机制,整合政府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建立担保补贴、保险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

第七部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段美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产业途径。1.影视业;2.文化旅游业;3.文化娱乐业;4.文物与艺术品业;5.艺术教育培训业。

参考文献:

[1]介永强.唐都长安城的佛教寺院建筑[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2]刘克成.解说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J].中国文化遗产,2009,(04).

[3]王新文.基于保护的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设计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

作者简介:

杜艳,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主要从事学前美术及设计艺术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
2016年《丝绸之路》文化版总目
新疆向西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
古代丝绸之路行旅佛教徒的新闻传播活动
丝绸之路背景下西安旅游业国际化发展对策建议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中国“丝绸之路”迎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