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书法课程中的对联教学探究

2017-04-22苏北林婥琴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

苏北+林婥琴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逐渐重视,书法课程已成为中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接下来如何根据《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结合教材上好书法课是每位书法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根据这一现状和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的主要精神,试从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对联教学来探究这一课题。

关键词:小学;书法对联;教学

在对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教材进行研读时,注意到六年级上册第二部分的对联授课时间是在第一学期的末尾,此时正接近年尾,之后就是盛大节日——春节,而春联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传统文化元素,与我们的课堂联系起来,使对联这一课显得有些特别。“春联是对联分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浓缩了‘年文化的精髓,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数不胜数的单项文化‘符号中,春联的地位和意义无疑是十分突出的。”[1]在笔者的家乡,一年的最后一天,置办好所有年货,最后一项户外事项就是贴对联。在父辈那一代春联还是由村里字写最好的长辈来执笔书写,他们在村里的地位一般都很高,大家都希望有朝一日像他一样。时至今日,现成的春联比比皆是,对春联的形式内容也都不是很在意,春联的书写也逐渐减少,不仅仅是春联书写知识失去的,更是对文化文字的遗忘。2011年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为书法教育的再次普及带来了曙光,现如今,大多数学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书法教学。结合生活中的節日进行书法教学不仅体现了书法的实用性,更是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果说春联是“年文化”的代表,则对联就是社会的缩影,在民间对联也被称为“对子”或“楹联”,是书法作品中常用的传统幅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场合。关于对联的社会活动也有很多,例如全国楹联书法展已经举办了七届,各种形式的对联书法作品征集活动也不胜枚举,尤其是在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春节之前下乡送春联的活动也很多。在中小学书法课程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各个版本的书法教材都有提及。本文就华文版的书法教材,以书写为基本途径,探讨在书法课程中对联教学的方法。

一、书法对联教学的重要性

(一)中华传统的文化传承

对联的起源,尚无确切的时间,其中有观点认为是产生于唐朝,其依据是近年来发现不少写于唐朝时的对联。“例如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中,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对联: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除此之外,据考证,唐朝除白居易以外,唐代诗人都有名联传世。”[2]此时的对联也多用于上流阶层,而真正流传到民间可以说是到了五代。自古以来,新年之时有许多镇鬼驱魔的习俗,在桃木上画上符咒和神荼、郁垒两个神像,再将其挂在门上也是一种习俗,而这种习俗传到五代之时,后蜀主孟昶题“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于桃符之上,成为第一幅春联。另外在许多名胜古迹中我们也可看到许多历史中的文人墨客留下的对联。“21世纪初,中国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3]对联习俗在有汉字的地方得到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书法学习的重要环节

对联是小学生学书法比较容易掌握的幅式。首先,对联的字数可多可少,学生可以选择字数较少的对联进行集字训练,之后可逐渐增加字数。其次,对联结构比较单一,小学生易掌握书写规律,从而提高学习书法的积极性。最后,对联的实用功能较强,对于写的较好的作品可张贴出来,还可以鼓励学生赠送亲朋好友。

(三)个人思想的重要体现

对联既是书法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书法表现的内容之一。对联有较强的语言性,从对联内容选择和创作中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个人的欣赏水平或者感情倾向,用简短的篇幅表达书者的思想情感。近代画家张大千先生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短短两句话富含着哲理,表达着张大千先生为人处世的态度。

(四)社会生活的广泛实用

对联的应用十分广泛,各行各业也都用对联来渲染气氛,广而告之。对联不仅仅有语言的吸引力也有视觉上的吸引力,写得好了会让人过目难忘,留下深刻印象,故它经常被应用到各个地方,亲朋好友之间也经常通过赠送对联加深感情。

二、书法对联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对书法教学的重视,使得书法知识得到普及,但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首先,专职的书法教师较少,之前书法教师的培养毕竟是少数的,在大规模地开展中小学书法课程时,必然会出现教师资源短缺的现象,以致出现很多其他课任老师兼职书法教师的现象。以至而书法课程具体实施时,会给任课教师带来一定难度。

其次,在中小学的课堂中书法对于大部分学生们来说也是既陌生又熟悉,学生易有不耐烦的心理。需要教师从各个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书法的魅力。这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对书法知识的掌握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对联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对周边的事物敏感,有较强的表现欲,在教学中适当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面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书写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对毛笔柔软这一特性的体验和对作品中空间的控制,合理适当地进行教学引导,以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对联书写。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书法知识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写了很多单字练习,在六年级时开始整幅的训练,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对联的练习比较容易,学生较易学习。

(三)教材分析

在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上册的书法教材中,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概括书法作品的成幅习作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书法作品的实践指导;第三部分延伸拓展书法作品,有关匾额的制作;最后一部分是对四川书法家的介绍。本课是第二部分的书法作品实践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对对联的幅式和章法有了简单地了解,在传授本课知识时更多地是讲解书法中对联的文化和具体的形式分类。

(四)教学过程

关于对联的教学,笔者会用两节课的时间来讲授,第一课时主要以简单讲述对联的文化背景与形式为主。由于对联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小学语文课中有较多讲解,在书法课上对对联的文字性讲述则较弱。此课时主要分为两大板块:认识对联和设计对联。第一板块包括导入、欣赏名对、了解应用和形式。讲授新课之前,学生对于对联需要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认识对联的方面有交集,才会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理解的交流,课堂即成为思维的转换站,故笔者在安排教学设计时会将导入作为一个生活积累的发现窗口,在同一认识中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这节课中对联应用的生活来源。

《荀子》一书中的劝学篇讲道:“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导入中,搜集到的学校周边,本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对联,整理成PPT的形式,在搜集资料时注意对联的类别,不可单一,与新授内容联系起来,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带入学习对联的情境中,同时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受对联的魅力。

在整体地了解对联之后,接下来是对一副对联的具体欣赏。所举的例子是康有为的“龙临法座听禅偈,鹤傍松烟养道心”,分别从书体、内容、款式和对联的对称性四个方面欣赏这副对联作品。在笔者看来,对联的魅力在于寥寥数字,音韵和谐,将主题表达得十分明确,在书写对联时也要注意连贯和对称。在讲述对联形式时注重其整体的布局,由于对联分为上下联的独特性,强调对联书写时的对称与统一。在形式上也有其独特的地方,根据书写内容,字数可以有不同种类的形式选择。列举出来的三种样式也是较为常用的,即常式、龙门对和琴式。这三种常用的形式是根据落款的字数对整体空间进行合理安排,使作品整体效果达到和谐。

本课的第二个板块是设计对联,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有一定知识基础后,开始讲授对联的书写步骤,与之前教学中的集字相同,书写内容的确定、书体的选择以及每个字的位置大小的确定,在书写之前就要想好。此过程可以以小稿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课本中的“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为例,确定所写内容为五言对,出自唐朝张蠙的《登单于台》,意思是“太阳从地里升起,黄河从天上发源”[4],首先明白所写内容及表现的意义;再从形式上设计整幅的样式,其中包括正文的字距,落款的位置和内容;单钩时再次强调对联的连贯,对称及整幅作品的整体效果。

第二课时主要以实践为主,由示范写对联,写对联和展示对联三部分组成。本课将上节课所讲内容落到纸上,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在教师示范时就要提醒学生注意上联中的“地”相对于其他字的结构较为复杂,考虑整体效果上要区别其他的字;“外”字的字形稳定性需要特别注意,书写时将笔画做稍稍的修改,以保持字的稳定;区分“来”“天”和“外”中捺的写法,并注意落款的位置及整体的协调。

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互相点评,再由小组讨论选出较好的作品,并用学生代表发表小组意见,通过学生之间的点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评述能力,也锻炼学生的眼力,学生具有看到每幅作品优缺点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书写技能有所提高。这样的互动环节也使老师了解学生的想法,进而有针对性地讲授。

在课后的书法活动中,提供几副字形较为简单的春联给学生,用课上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写一副春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写的书法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结语

对联承载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对对联的学习,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基本理念:“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5]对联书法练习可以体现这一理念。通过书法对联的学习与训练,从中感受对联中的对称美学,也使中国人讲究均衡的审美感受,从对联切入审美教学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玉梅.春聯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传承刍议[J].太原.山西大学,2009.

[2]欧明仁.谈对联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尹继兰.对联与语文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4]欧阳中石.书法.教材六年级上册[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4.

[5]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