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
2017-04-22葛海燕
葛海燕
摘 要:美术新课标中阐述:“欣赏·评价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关键词:美术;农村特色;欣赏课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农村中小学应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挖掘美术欣赏素材,采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欣赏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农村美术欣赏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级130名学生中,有26名学生认为美术欣赏课是副课,且没有考试,即使不及格也不影响升学;有30名学生认为老师教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用不到,所以不感兴趣。但是,还有74名学生是喜欢美术欣赏课的,只是他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那种传统的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式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他们不甘心那种被动地静听、静观和静思,特别是现在的中学生,信息来源多而广、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农村地区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没有专职美术老师,更不用说美术欣赏课了。大部分美术教师在其理论水平上存在着缺陷,常常将自我视为中心,在课堂当中只是一味地强调自身的学识,忽略了学生自身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这种单调型授课模式,自然会致使学生对于这堂课的懈怠。具体原因如下:
(1)由于美术欣赏课在学校里面被视为副课,所谓的主课挤占了美术课的空间。
(2)在美术欣赏课的课堂之上,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部分教师在授课态度上也存在不端正的现象,对于学生听之任之。
(3)对于美术欣赏这一门课的评价方面,其标准过于单一。片面地强调美术的技能技法,对于实际认知和情意却是基本未曾提及。如果是按照传统评价方式来判别的话,就是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而大多数的美术教师在评价的过程当中,仅仅只注重甄别与选拔这两方面的功能,学习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却是极少提到,这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4)美术教师大多理论水平有限,以致于就算是教师本人也无法对美术进行欣赏,更别提指导学生欣赏;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常都会先入为主地进行一大串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感受。所以这样的课堂气氛显然是并不和谐的。
在农村美术欣赏课上,以上所述问题基本上都是存在的。基于此,人们必须立足于农村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将农村资源优势发挥出来。
二、农村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自然景物的欣赏
农村学校在这方面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天然优越性,农村中可以说无处不是景,处处皆是画,让学生自己采用调查、汇报、参观、讨论的方式来欣赏、认识、分析、评述家乡的自然美。可以让学生自带风景照片或图片,欣赏他们喜欢的家乡自然景物。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对乡土文化中蕴含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是切合农村孩子认知实际的一种好的做法。
根据这些有利的条件,我开出了这节课。组织学生校内写生,记录学校的风光。在课堂上教师出示多角度校园风光画,让学生欣赏,相互评述自己与他人的作品,从而体验自然之美。对农村学生来说,如果所选取的素材都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文化知识,对他来说要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使美术欣赏课的对象在自己平时生活的环境中进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民间美术作品欣赏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提出了要“理解、欣赏农村里常见民间相关美术作品,与此同时,也可以对造型以及色彩进行深层次的感受”。除此之外,当前农村拥有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工艺,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如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蓝白之美》,我以学生收集的奶奶的头巾、围裙、衬衫等作为素材,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讲出图片里的内在含义并且要试着设计出来。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学生进行回答时,我通常一方面着力在回答结束后更深入地为学生讲解其中有关的人文历史和传统,并且帮助学生更深一层地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而这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毫无疑问地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作引导,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审美的眼光,而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完全可以让一堂普通的美术课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农村美术欣赏课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一)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语言
对于学生来说,对美术语言的了解就是他们第一步要掌握的内容,美术语言涵盖了点、线等美术要素,且审美形式规律一般为: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也称为“组织原理”,就像文学中的“语法”。学生只有在习得美术语言的基础上,方可步入对线条、国画以及光色等进一步美术欣赏的探索。
(二)学生了解基本的艺术文化背景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深入钻研其后的背景。美术也不例外。在研习美术时,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如画家的作画过程、画家的生活经历、作品的文化底蕴、美术的历史形态以及其后深层次的故事和内涵,对于教授美术欣赏课时,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文化背景的故事讲解中,应思考所讲解的故事对作品欣赏本身具有怎样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深入挖掘有趣的内容及作品背后的故事,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同时,挖掘到画家及作品深处更具生命力的东西,对美术欣赏教学,无疑是有启迪意义的。
(三)利用音乐进行情感的熏陶
情绪的调动是欣赏美术不可或缺的要素,通常来说降低欣赏效果的原因,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挥发感情的作用,这样以来学生没能得到完美的情感体验,它们的认知也随之降低。美术刚好可以用形象来抒发情感,如果可以把音乐和美术欣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一定可以达到声色俱全、图音并茂的效果,学生跟着音乐的旋律起伏,感情跟着在不断改变,眼前的景和情也在慢慢改变,这样他们对于作品的内涵就会有着共鸣性的了解。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可以搭配一首曲子,营造一种和谐的艺术氛围,这样,慢慢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美的艺术殿堂,在非常浓郁的欣赏氛围里远离外界的干扰和实用的功利观念。
(四)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
对学生来说,美一定是漂亮的。在美术欣赏上,他们的概念是模糊的、甚至说是根本不了解的。因此,教师要引领、帮助学生认识美是什么,教会他们什么是美术欣赏,告诉他们怎么欣赏作品。课堂上应该让同学也来评画、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在美术作品有与其他人有不一样的想法的时候,我们都要给他肯定与鼓励。要从他们能够了解的方向去了解这个问题,严谨的说就是参考性的材料,目标是教会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它们。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自我个性的培养,教师也需要认真、耐心地听一下学生们的看法和意见。
如果想要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的话,主要根据美术的五原则来比较,第一就是画面的变化与形成,第二就是画面的比较与和谐度,第三就是画面的比例,第四就是畫面的图案是否对称,第五就是画面的韵律是否统一。
学生只要了解了欣赏的方法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欣赏美术作品,在课堂上失去的核心内容也能很好地纠正过来,在美术理论知识边缘盲目的瞎转情况也会减少这种现象。如果老师只是讲理论知识而不配合作品一起欣赏的话,不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欣赏,对于这部作品的欣赏还是盲目的。而且老师在教学生欣赏方法的时候,千万不能过于着急,一定要细水长流,学生学会了之后再教给学生其他的欣赏方法,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老师一口气教了学生很多鉴赏的方法,学生根本接受不了,而且很多种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对于欣赏更加的盲目,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如果想要当一名标准的美术老师的话,特别是那种农村的美术老师,不仅应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具备一些自我健康的审美观点,而且还应该了解一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理论知识。针对美术欣赏来说,不应该仅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多管齐下,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的话,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是相当有必要的。在课堂当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话,打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打败了传统的地区性限制,从古至今,学生可以通通地了解到美术的作品,全国各地的美术信息完整地都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审美观点也会逐渐增强,比传统老师的讲课模式强多了,教学的效果也会不断地提升。教师在上美术教学欣赏课时,要注意多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跟所讲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学生学习起来更好地进行理解。同时,这样的课,既愉悦身心、心旷神怡,又能实实在在地让学生了解欣赏课的核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上一层楼。除了运用课件,在美术欣赏课中,还可以整合其他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觉得针对于农村的美术欣赏课的重点不应该是政治课或者是历史课或者是语文课,应该把欣赏这两个字重重地落在美术方面,让学生更彻底地了解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到美术的构思和美术的规律法则,结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生活当中的美,学生对美术则会更有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常周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