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观察

2017-04-22彭茜

医学信息 2017年9期
关键词:蓝光照射黄疸临床效果

彭茜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新生儿黄疸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持续蓝光照射,试验组患儿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的临床临床疗效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临床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28 d内出现的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粘膜等黄染的症状,黄疸是新生儿使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1]。部分病理性黄疸可导致患儿神经系统损害,引起严重的胆红素脑病,给患儿留下无法挽回的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进行积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蓝光照射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措施[3]。为比较持续蓝光照射和间歇蓝光照射两种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本研究通过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新生儿黄疸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新生儿黄疸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4]。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颜面、巩膜及周身皮肤黏膜黄染。本组患儿中男有73例,女有61例,年龄为1~28d,平均年龄(8.6±3.2)d。致病原因:感染因素64例、母乳因素46例、溶血因素14例,其他10例。将本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致病因素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持续蓝光照射,16 h/次,1次/d,坚持照射3 d。试验组患儿给予间歇蓝光照射,6 h/次,2次/d,两次照射间隔4 h以上,坚持照射3 d。两组患者均于治疗3 d后观察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与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疗效评价[5]。痊愈:患儿面部及周身皮肤粘膜黄染症状完全消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范围;有效:患儿面部及周身皮肤粘膜黄染症状有所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但未下降至正常范围;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字2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来显示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经3 d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2%,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3%,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均出现了发热、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03%,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容易出现胆红素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血中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以皮肤及巩膜黄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黄疸[6]。新生儿黄疸可以是正常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不断升高,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约有60%的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7]。早期的新生儿,由于其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如果黄疸指数过高极易诱发高胆红素脑病以及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8]。因此,防止新生儿高氮血红素血症的发生是预防高氮血红素脑病的重点。

Cremer等人报道黄疸新生儿暴露于日光或人工光线下,能够降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光照疗法已成为一种降低胆红素水平简单易行的方法[9]。蓝光光疗是临床治疗黄疸总有效的常用方法,其治疗原理是再逛作用下使未结合的胆红素结构发生变化,这些异构体是水溶性的,可以通道肠腔及尿道排除,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10]。不同医院采用的光疗时间也存在差异,通常与间歇光疗8~12 h和连续光疗24 h,然而光疗效果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疗效,间歇光疗与持续光疗的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前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儿的临床临床疗效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更易被临床医生及患儿家属所接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2:93-94.

[2]王惠敏,潘攀,邓益斌.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28:56-57.

[3]张萌,覃遵祥.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06:892-893.

[4]高玉胜.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及原因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3:112-114.

[5]李学峰.间歇或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3,22:110-111.

[6]孟娥,朱彦.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17:2857-2859.

[7]尹红青,王驰,刘海峰,等.对新生儿黄疸采用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0:33-34.

[8]林琳.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4:246-247.

[9]朱艳娥.间断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9:128.

[10]朱汉斌,王兰芬.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09:1315+1317.编辑/高章利

猜你喜欢

蓝光照射黄疸临床效果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