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2017-04-22胡淑珍
胡淑珍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趣味教学,采用儿歌的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运用数形结合,激活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调动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趣味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小学数学是一门很抽象,也相当严谨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强调学生学习的兴趣,即进行趣味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进行趣味教学,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满堂灌”,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而是教师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那如何来开展趣味教学呢?
一、采用儿歌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儿歌是孩子最熟悉的重要形式,将儿歌引进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教授大月和小月时,我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儿歌:
要找大月你记住,
七、八两月连着数,
七月以前找单数,
八月以后找双数。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
二月一般二十八。
一边教儿歌,边带领学生用拳头记忆,枯燥的数学知识立刻就鲜活起来,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既学到了知识,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课堂效果较好。
二、运用数形结合,激活课堂教学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初步具备了分析、概括、比较的,但是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简单的题目或熟悉的习题轻而易举,对于复杂抽象的问题常常无从下手,理不出解题思路。教师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抽象出题目中暗藏的数量关系式。
例如:教学“千克与克”时有一道习题:“一杯牛奶连杯共重750克。倒出一半后,连杯带牛奶共重426克,一杯牛奶和一个空杯各重多少克?”
不擅长抽象的学生对于静态呈现的问题束手无策,此时可建议学生画图。学生借助图形,很快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倒出牛奶前后两个牛奶瓶中相差半瓶牛奶。半杯牛奶750-426=324(克);因而一杯牛奶是324×2=648(克)。又因为一杯牛奶连杯中重750克,因此杯子重750-648=102(克)。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发现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画图不仅是为了解题,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图文并茂的场景图,让孩子们真正理清了解题步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采用多媒体手段,调动课堂气氛
利用多媒体把相对抽象的知识直观呈现出来,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色彩艳丽、动态感强的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们积极动手操作,通過量、拼、撕等过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肯定会有细微的误差,因此得到的结果也未必精准,多媒体就弥补了这一不足。
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讲清知识点,学生也难以想象。由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圆2等分拼成近似长方形;再把圆6等分,12等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圆等分的分数越大,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渗透把圆转变成长方形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些内容的演示帮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四、设计活动,体验教学课堂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采用活动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课标所提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数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每位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例如:《认识千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课前准备的若干橘子、苹果以及几袋食盐分给学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在掂一掂,称一称的过程中感受1千克有多重。再组织汇报交流,加深印象。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学,教师需要多开展一些活动,特别是实物教学,生动形象,学生们争先恐后想表现。这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从生活经验出发,想象,创造,玩耍,分享,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的是一场玩乐,更是一次创造性的发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迸发出创造力的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丰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