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教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17-04-22赵海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具多媒体小学数学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提高知识的直观性,不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应用的原则,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具;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112-02

1 前言

教具主要是指教师用来讲解知识的图表、模型、幻灯片、多媒体等实物的总称[1]。教具应用方便、灵活,是一种便捷的教学行为。它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提高学生对定理的认知能力。为此,教师应科学合理应用教具,让学生吸引到课堂探究活动中来,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2 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有效利用数学学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利用教具呢?

利用电教类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技术等电教类教具能够把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为学生塑造鲜活的教学形象以及动听的音响,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保持积极而又良好的学习状态,主动探索,激发思维能力,实现学习质量的提高。

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认识图形”的教学为例,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精彩的声效配合下,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学生看到之后,争先恐后地说出它们的名称。接下来用多媒体播放一个精心制作的短片:烟囱正冒着烟的乡村小屋;一辆正在开动的轿车;边跑边叫的鸭子;急速行驶的火车。然后关闭屏幕,让学生回忆一下从刚才的短片中看到的事物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学生立刻积极踊跃地回答它们的名字。经过这样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由简单的数学图形拼组而成的,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很容易激起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会为后面即将开始的拼图练习做好准备。

利用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枯燥、静止、复杂的问题变得形象化、趣味化、动态化和简单化,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探究欲望,培养探索精神,增强动手能力,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利用教具帮助学生学会计算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较弱,一些简单的自我认识更多是在动手实践中获得的[3]。因此,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多创造一些亲自动手操作学具的机会,协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和理解算理,学会计算的方法。

比如在“9加幾”进位的加法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先进行例题的实物演示,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先凑十然后再相加,计算起来比较快速。为在实际计算练习中推广这一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安排他们利用两种颜色不同的纸,分别制作9个和2个圆纸片代替盒内和盒外的皮球,将它们放在桌子的左右两边,然后提问题:9加2等于几?如何移动圆纸片才能把9变成10?学生边移动纸片边进行思考,明白了要先把2个纸片分出1个来跟9个凑成10个,然后10个加上另外的1个就得出结果11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使他们理解和掌握了“凑十”这一计算方法的使用技巧。

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思维持续发展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利用教具提高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需要大量具体形象的教具的支持才可以进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合适的时机适量开展教具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解答那些关于几何体组合、分割等抽象难懂的问题。

比如在学完计算正方体与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把棱长为3厘米的两个正方体拼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体,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考虑到小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相对欠缺,为引导学生解答,教师必须使用教具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给学生提供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进行实物拼装,教师要在学生拼装、计算和讨论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思考:拼装形成的长方体在长、宽、高方面与原先正方体的棱长有何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计算出表面积为(3×2×3+3×2×3+3×3)×2=90(平方厘米)。

由此可见,操作教具的适时运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在把握事物特征的同时,找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正确地完成问题的解答。

利用教具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小学生往往对那些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也喜欢接触和尝试。因此,教师要多选择一些特点鲜明突出而又紧密联系教材知识、色彩鲜艳的材料作为教具,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以“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用彩色小棒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先用10根小棒摆正方形,提问学生可以摆几个?剩余几根小棒?列出除法算式,并算出剩余小棒数。然后依次拿出11~15根小棒,重复上述操作来进行强化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熟练地完成操作,协调感知和操作动作,锻炼思维活动,让学生对余数的定义以及如何产生形成初步认识,边操作边思考,理解余数的概念。

再如圆柱和圆锥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中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所面对的难点内容。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线面和面体之间的联系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对空间进行一刀切之后更加难以想象,所以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做”“学”结合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这种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概括并产生领悟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利用教具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通过自制教具,可以促使学生互相激励、互相交流,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大胆质疑、深入探究,最终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先讓学生观察圆锥体的样子,然后思考怎样求圆锥的体积?通过教具的应用,学生可以想到用圆锥形的物体来装沙子或水,这样就可以通过测量沙子或水的体积来获得圆锥的体积。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前提下制定实验步骤,并交给学生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通过直观严谨的操作与观察,他们能够轻松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获得圆锥的体积公式。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不但可以体现合作精神,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 应用数学教具应把握的原则

教具应用要有科学性 教具是实施教学的重要工具,应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作为目的[2]。为此,教师在应用教具时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之真正服务于课堂。数学知识环环相扣,所采用的教具应科学合理,能恰到好处地呈现知识本质,给予学生新奇和美妙的感觉,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在呈现教具时要尽量避免一闪而过,很多学生还未看清楚就匆匆撤掉教具,或者马上换成其他教具,这样会让学生感到目不暇接,无法专心融入课堂,更无法很好地消化与理解。

教具应用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大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具应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尽可能利用新颖有趣的教具,要考虑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适当呈现出夸张效果,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珠算时,可以事先准备不同颜色的珠子,用不同颜色的珠子来表示不同位数,这样不但可以引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而且便于学生记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具应用要有实用性 数学教具既要美观漂亮,又要新颖有趣,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便捷实用,能够起到预期的辅助效果。如果利用简笔画或板书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再用教具。因此,必须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准备数学教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教具应用环节,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多种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数学教具,充分发挥教具的优势作用,指导和引导学生走出知识迷雾,探究知识本质,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脑海中形成深刻表象,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佀同艳.运用数学学具 优化课堂教学[J].社会心理科学,2009(4):136-137.

[2]王洪良.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具和教具巧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4):21-22.

[3]戴勤章.例谈自制教具的设计理念及其实践创新行为[J].考试:综合版,2011(6):60-61.

作者:赵海燕,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255000)。

猜你喜欢

教具多媒体小学数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