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017-04-22许美丽
许美丽
数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数学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和智力过程。数学阅读能力是人的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不断发展、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数学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说明数学阅读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求解数学问题,关注数学知识的演绎推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同时还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了解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培养阅读的意识
(1)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数学阅读流于形式。阅读教学虽被提上了日程,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少教师跳不出旧的教学模式,总希望课上多讲点知识给学生,不舍得给学生多留自主支配的时间,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看”和“画”的基础上,蜻蜓点水、草草而过,没有让学生真正去阅读质疑、合作交流。在教研工作中,教师也没有认真去探究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使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2)受定势心理的影响,缺乏阅读兴趣。由于初中生自身认知水平及生活背景的制约,普遍对数学产生了定式心理:一是依赖性心理。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只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在学习中,他们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归纳,习惯模仿硬套。二是恐惧性心理。部分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学习跟不上,对数学“谈虎色变”,对数学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由于定式心理的影响,学生对数学阅读缺乏兴趣。
二、关注学生,创设情境,培养阅读的兴趣
初中生缺乏稳定性,注意力很难持久。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水平、教材的实际,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才能达到目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我在“数轴”这节课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提纲:①问题中画图时,马路用什么图形表示?站牌起什么作用?怎样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②图中,O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③画数轴的步骤是什么?原点起什么作用?怎样理解“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④数轴上,在原点的右边,离原点越远的点所表示的数怎样?在原点的左边呢?教学时也可引用经典数学故事、史料、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材是数学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做好数學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通读:初步感受问题发生的背景及整体脉络,了解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定理,会用通俗的语言将本章节的大致内容描述出来。以《多边形》教学为例,教师先安排学生对多边形的章节进行通读,了解章节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节的内容。通过对课文的通读,大部分学生知道了这节主要介绍了多边形的定义、分类、角和对角线等内容。
(2)细读、精读:认真读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把握文中关键词、关键句,把握整体内容,认真注意每一个细节。通过细读,学生会发现:不是任意的几条线段放在一起就能组成一个多边形,要组成一个多边形,首先要注意线段的“首尾相接”。
四、重视阅读过程,培养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疑问:为什么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等于360°?通过对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外角和的计算,发现所有的多边形都具有这个特性。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分工动手操作、讨论,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三角形的高”,我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高?第二,三角形的高都是在三角形内吗?根据反馈,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第一个问题,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让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发现:不是所有三角形的高都在其内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不仅使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还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开展数学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地对数学阅读进行研究和总结,优化阅读策略,才能使数学阅读教学的行为模式达到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