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4-22徐爽罗艳

采写编 2017年1期
关键词:儿童本位民族文化发展现状

徐爽?罗艳

内容提要:集竞赛、娱乐、益智等于一体的具有新型创作内容和多变创作形式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在得到儿童追捧和学者研究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很多问题。节目质量下滑,节目商业化严重、不符合“儿童本位”思想、缺乏原创、缺失民族符号等都对我国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误导,背离了少儿节目制作的初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结合一些代表性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希望能对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提出一些建议和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观点。

关键词:少儿真人秀节目;发展现状;儿童本位;创新;民族文化

在电视娱乐节目和全球“真人秀”浪潮的推动下,少儿真人秀这种新型的电视节目迅速占据电视荧屏,这一新的节目形式在创作内容上相对自由,节目中大量的娱乐元素让该类节目更有浓厚的趣味。但这类节目因为起点晚,发展慢,节目本身制播模式不够成熟,导致该类节目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严重脱节;电视人创作的局限性,随之带来收视群体逐渐减少;节目制作缺乏创新,传播的内容有些不符合儿童观看,背离儿童思想等都是电视人和学者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所以结合电视新闻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受众心理相关理论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一是有助于完善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二是对少儿电视真人秀节目,甚至是少儿节目、真人秀节目的创作都有一定的帮助。

一、少儿真人秀节目

(一)少儿真人秀节目的概念。学术界对少儿真人秀节目没有明确概念,结合各种学术资料笔者认为少儿真人秀节目,就是以少年儿童为表现主体,把少儿综艺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的制播方式相结合,真实、生动地再现少年儿童在规定情境中的规则制约下完成“秀”自己的表演活动并且被制作、播出的具有寓教于乐性质的新型娱乐节目。

“真”就是真实。这类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强。它不用摆拍,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性,节目制播方式多运用跟踪拍摄,单纯记录。像《饭没了秀》节目的“魔力宝宝找妈妈”的外景拍摄环节,就是真实地记录宝宝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既是本意上的人这一生物,又指深层次的人性,人是节目的主题。这里的人字面上主要是指节目的受众群体,少儿节目当然是以少年儿童为主体。比如河北卫视的《激情99》中的“超级宝宝秀”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婴幼儿;《人小鬼大》、《饭没了秀》主要是学龄前的儿童。还有一层就是精神层面的“人”,就是指人格、人性。一个节目的制作,一定要给儿童传达一定的教育意义,促进儿童人格、人性的成熟。

“秀”就是节目的“作秀”,是指节目要能“秀”出它的特点,“秀”出儿童的才艺,“秀”出这期节目要传达的制作理念。这个“秀”只是它的一种表现方式,它还是要通过一定的制播方式剪辑出相对的真实来。例如央视7套《快乐现场》中的儿童才艺展示节目、《芝麻开门》中智力考验的环节。

(二)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分类。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在这笔者主要是按节目的内容对一些节目进行大致的分类。(见表1)

二、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现状综述

少儿频道初登电视舞台是在2004年3月,我國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办少儿频道的通知》,自此,少儿频道在中国遍地开花。据相关机构的数据统计,到2005年底为止全球设有专门的少儿电视频道的电视台大概有70多个;到2009年,内地有少儿频道38家、卡通频道3家。到2014年3月,开设少儿频道的省级电视台达25个,市级电视台有12个,还有5个卡通频道,两个付钱频道。

央视于2009年底频道6周年时推出了晚9点的黄金档。(见表2)这些精品的少儿栏目为少年儿童带来了快乐,节目中包含了很多真人秀节目和少儿节目的娱乐因素。

随后全国各地方卫视都逐渐地推出了少儿真人秀节目。河南卫视《梨园春》新增的“少儿擂台赛”自播出后,栏目的收视率最高达35.7%,占据河南卫视第一的宝座。该节目是少有的少儿戏曲类节目,但却独树一帜,成功地弘扬了我们的戏曲文化。深圳卫视《饭没了秀》的室内节目,少儿才艺展示、幽默谈话的元素,展示了我们各地文化的多元性;而室外录制的“魔力宝宝找妈妈”环节,通过宝宝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找到妈妈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处理问题的决心。

三、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5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少儿真人秀节目进行抽样调查,主要针对广州、深圳、贵阳。数据显示24.1%的孩子说当前的少儿节目不能满足他们的观赏需求;22.4%说该类节目内容重复,没有创新;16.1%说该类节目成人化严重;14.4%表示节目形式相似,没有吸引力。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一)节目设置较成人化,背离儿童节目初衷。成人化现象被一些学者看做是对儿童本真的抹杀,因为成人化的语言违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观看节目可以看出,编导们宣扬“童真、童趣”的噱头下其实是在传递大人的价值观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编导们会让儿童事先对节目进行彩排,给儿童讲授节目中要说什么做什么等,这完全禁锢了他们真实的想法。目前来看,和动画片相比儿童对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关注较少,儿童节目“儿童不看”,越发觉得是个笑话。比如《潮童天下》节目中让选手说“情人和老婆的区别”、“小孩谈结婚”、“论金钱”等问题来提高节目的娱乐性。《饭没了秀》之“宝贝赖上大明星”的有一期的节目现场,主持人强子哥哥提问一个小朋友他爸爸在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小朋友喝了两口奶,慢条斯理地说出了“香烟诚可贵,啤酒价更高,若为打游戏,二者皆可抛”的打油诗,另现场观众惊讶不已。这真的是少儿节目吗?

(二)充斥着浓厚的商业利益,儿童成为“揽钱工具”。教育家叶圣陶在他的《文艺谈》里写道:“儿童文艺里更须有一种素质,其作用和‘教训不通,那就是感情。这本是一切文学所必具的。‘教育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于儿童,则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我们电视人要用感情去做节目,而不是单纯的谋取利益,在《人生第一次》节目中,节目组为了节目效果故意制造“电梯事件”,引得买菜成功的儿童麒麒和佳奈在电梯中痛哭流涕,而后说是为了锻炼孩子战胜恐惧心理。

节目甚至邀请明星孩子或者“类”明星儿童参加节目,这都是节目制造舆论、吸人眼球的宣传手段。《老爸老妈看我的》、《人生第一次》、《中国新声代》以及2015年最新播出的《最强小孩》等节目都是邀请这类儿童参加,这本身就是一个看点,能确保节目的收视率高涨,所以很多节目争相效仿,至此“真节目”变成“秀舞台”。这样的手法会让这些明星儿童从内心相信节目中的世界,有着不正确的自我认知。

(三)制作者创新能力不足,节目缺乏原创。综合我们看到的少儿真人秀节目,除了深圳卫视《饭没了秀》、湖南卫视《变形记》等属于自创节目,其他的热播节目基本上都是引进国外节目,在购买其版权后稍加改动或者原封不动的照搬;或者是别的卫视先播出,收视好了就会有很多卫视的大批相似节目出现。比如美国亲子类节目、坐拥世界收视冠军的《Bet On Your Baby》是《正大综艺》之“宝宝来啦”节目制作方式的母体;“麦咭”系列节目之一《疯狂的麦咭》则来源于日本 NTV 的《法老寶藏》;《老爸老妈看我的》的版权是购买的日本 NTV《第一次任务》;《爸爸去哪儿》节目是来自韩国 MBC 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版权;《中国新声代》,虽然没有购买国外版权,但模仿和借鉴的《我是歌手》节目确实购买了韩国MBC电视台《I AM A SINGER》的版权,所以严格上来说也算是舶来品。

一个电视节目制作人说:“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我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和资金去原创一档节目,而且没有必要。美国电视娱乐业太成熟、太发达了,他每一个成熟的娱乐节目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经过市场的检验的,直接搬过来,收视率就会有保证。”其实我不太赞同这种观点。有创新能力的节目才能获得好的收视率,有创新能力的制作人在电视媒介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创作者不是没有创新能力,而是他们懒得创新,对节目的开发投入较少,总想模仿复制,这样的电视媒介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很容易被淘汰。

(四)节目中缺少我们的民族文化符号。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能通过电视反映出来,现在的节目是文化娱乐化,娱乐商业化,有的节目甚至完全是商业性、娱乐性,完全不见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符号难以融入节目中,何谈文化的弘扬、民族的振兴?我国的电视上充斥着日本动漫、美国迪斯尼动画节目,就连“国宝熊猫”都被美国拍成了《功夫熊猫》,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的民族元素被他国运用,观众还乐呵呵的去观看,这不是“扬起巴掌打自己的脸”吗?笔者在这并不是抨击国外的节目,也不是批评广大观众的行为,而是说把民族元素运用到节目中这个问题应该引起电视人的重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儿时期又是奠定基础的最佳时期,如果在我国儿童步入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的起始阶段就在节目中潜移默化的向他们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伴随他们的成长,那么我们的文化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扬。

四、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对策

(一)节目要走近儿童,避免成人化。首先,创作者要落实“儿童本位”意识。影视中的“儿童本位”是说儿童的主体性、自主选择性和有效的参与交流权力能够在制播的节目中表现出来。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儿童电视节目的创作者首先要以儿童为主体,不但要把儿童电视节目表现的主体定为儿童的世界,而且必须使用儿童的观看角度去了解世界,这样才能和儿童有共同话语,使儿童电视节目的研究取得卓越的效果。

其次,要使用科学的儿童传播符号。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是传者向受者传播信息符号。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认为:“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那么电视作为一个最受欢迎的传播中介,融合了声音、文字、图像,带给我们很大的视觉盛宴。在少儿真人秀节目中,创作者要用科学的儿童传播符号,结合儿童的心理,传播健康的节目内容,同时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传播出去。

(二)提供轻松的成长环境,善于寓教于乐。媒体问题专家塔巴塔巴博士认为儿童的思想和身体不够成熟,缺乏承受大人世界的事情的能力,他们在这个时期是需要保护的。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者在传播的过程中就起到了“把关人”的作用,节目在制作内容上,要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传播方式上,要提供轻松的环境,不能颠倒主次,用收视率换取童真。注重知识和娱乐的融合,通过巧妙的构思,打开少年儿童的心智,实行“教育不失娱乐、娱乐引发教育、娱乐先行”方针,用娱乐功能带领教育功能,是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方向。

(三)增强节目创新能力,开创本土特色节目。在少儿真人秀节目“一母多胎”的今天,要想创作出不同的节目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就要增强节目的创新能力,就要突出本国特色、突出地域特色,拥有我们的品牌栏目,这才是生存之道。购买国外版权虽然能缓一时之急,但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即使那些节目在国外拥有很高的收视率,经受了市场的检验,但同质化的内容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开创本土特色的少儿真人秀节目迫在眉睫。地方性的少儿频道虽然覆盖面稍窄,节目制作水平不能算是一流,但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内容贴近生活,很容易吸引观众。尤其是那些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可以把当地的生活习俗、文化特色等融入节目,发挥想象,开创属于自己本地的特色节目。

(四)发掘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文化是一面镜子,折射着一个民族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一个节目的创作理念,要把自己的文化放在首位,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民族文化中随便哪一个运用到少儿真人秀节目中都能丰富节目的内容。由于现在涉及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地方民俗风情的学生课堂很少,这些在学校基本上被忽略了。电视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扮演一个中介,把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风俗美景传播出去,可以通过观众亲身体验、益智比赛等方式,不但具有娱乐效果,而且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也得到了传播。

五、结语

施拉姆谈媒介对儿童的作用时认为“媒介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因为媒介的影响不请自来,并非立即就能察觉,也不会一望而知,但是它的强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诚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说出,什么时间、什么节目产生了什么特别的效果,但媒介的长期效果伴随我们终生,挥之不去。”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是时代发展变化下的产物。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后备军,节目制作者要传播积极向上的内容,做好媒介“把关人”的职责,更好的为少年儿童服务。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文艺谈,叶圣陶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7.

[2]飞雪.快乐的堕落与危险的宽容[J].当代电视,2002(7).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5.

猜你喜欢

儿童本位民族文化发展现状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好玩”的教育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