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4-21严兴文黄志传古彩莲刘秋娟杨丽华
严兴文,黄志传,古彩莲,刘秋娟,杨丽华
(1.韶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2.韶关市第二中学,广东 韶关512022;3.韶关市浈江区建国小学,广东 韶关512000;4.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广东 韶关512026;5.韶关市第四中学,广东 韶关512000)
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严兴文1,黄志传2,古彩莲3,刘秋娟4,杨丽华5
(1.韶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2.韶关市第二中学,广东 韶关512022;3.韶关市浈江区建国小学,广东 韶关512000;4.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广东 韶关512026;5.韶关市第四中学,广东 韶关512000)
通过对当前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现状调查发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绿色消费意识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但也存在缺乏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生态道德理论知识薄弱等诸多问题。造成这种现状既有学校、社会方面原因,也有家庭等方面原因。为此,需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个方面协同推进生态道德建设,强化生态道德意识,为建设美丽韶关奉献力量。
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意识;问题与对策
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 它“体现了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道德关系以及处理生态道德关系的原则、理论和规范的理解和认识。”[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决策者。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有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是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力培育生态道德意识,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生态文明素质,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调查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社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而生态环境破坏,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对此,党中央非常重视人与环境关系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概念基础上更加强调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36,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2]38。在这种形势背景下, 广东省委、省政府特别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于2012年9月正式颁布了《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我们韶关已被省委省政府规划为生态发展功能区,并殷切期望韶关走上生态文明发展道路。《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把韶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要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这不仅要求要实现生态产业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而且还要求要实现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作为未来韶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执行者,韶关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否在心灵深处播下生态道德意识的种子,直接关系到韶关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的成败,因此,开展对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意识调查研究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事情。
进入21 世纪以来, 我国非常注重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以环境为主题的生态道德教育。早在2003 年11月,教育部就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为《指南》, 提出了“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3]的总目标。这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自此,各种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在中小学课堂内外迅速地开展起来。从那时至今已十有余年,当年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已进入初中或高中,当年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也已升入大学,但他们仍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如何?为此,我们以韶关青少年学生为对象进行调研,试图通过了解该地区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状况,找出制约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当前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2015年5月至7月,通过对韶关市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包括生态道德理论知识、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观念、生态道德意志、生态道德信念和绿色消费意识等六个方面。调查地点有韶关市第四中学、韶关市第一中学、韶关市田家炳中学、翁源中学、翁源县周陂中学、曲江区曲江中学、乐昌中学和韶关学院。问卷样本配额采用按初中、高中、大学分三个层次进行抽样,问卷发放共600份,每个层次各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594份,有效率占99%。另外,在问卷调研时,还对被访者进行了访谈。现对当前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现状调查作分析。
(一)生态道德理论知识调查分析
生态道德知识是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论知识体系。对于包含在生态道德知识的环境保护知识,由表1可知,几乎100%的受调查学生都学过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说明韶关市各层次学校都积极响应和贯彻实施了《指南》,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绿色食品标志组成,能把“回收生物垃圾”作为分类回收、能循环再生作为正确选项有超过半数以上,但是对于世界环保日(6月5日)能准确回答的不到50%,对于“‘3E’消费原则”和“全球气候异常的起因”能正确回答却不到20%,这反映出当前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仍有薄弱之处。
(二)生态道德观念调查分析
在尊重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自主自觉地用生态伦理道德约束自身行为的观念是为生态道德观念。由表2可知,生态文明建设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极大,生态道德观念如不乱扔垃圾的观念,是我们从小就灌输的观念,但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仍有24.92%的人不能肯定自己能自觉做到,对个人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也没有多少自信。森林的减少与水土流失关系密切,但在调查中有近20%学生会随意砍伐树木,可谓是明知故犯。吃海鲜也较频繁,一周吃一次者也不少,说明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对大自然敬畏和尊重,缺乏对生物应有的爱心和同情心。
(三)生态道德情感调查分析
生态道德情感是人们从心理上对某种生态道德义务所产生的好恶、爱恨等态度。只有具备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感的人,才会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自觉形成关爱大自然的良好行为,履行保护大自然的义务和责任,褒扬生态道德的良好行为;反之,就会产生憎恶和严厉批评。据表3可知,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大多都会注意节约用电用水,愿意参加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甚至愿意为保护生态环境而接受较高的服务成本,对随意毁坏植被、乱扔垃圾者,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愤慨。这说明青少年学生已形成一定的生态道德情感。但也有15%左右的青少年学生对随意毁坏植被、乱扔垃圾甚至浪费水电者熟视无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生态道德意志调查分析
保护自然、履行对大自然的义务,抵制和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需要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需充分发挥生态主体的道德意志。从表4可知,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少年学生在目睹他人破坏环境或者做出一些不道德行为时,并不主动去制止或者谴责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出现此种情况的心态有二:一是他们明知此种行为不正当,但因社会大环境和个人能力局限,导致他们不敢或不想去多管闲事,这种心态反映出他们并未真正意识到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切肤之痛;二是他们在观念上已对生态道德意识产生误解或无意识,因而熟视无睹、麻目不仁,可以说是未真正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如在植树节植树的只有36位同学能够坚持。在调研中还发现,虽有一半的青少年学生对“你是否积极参与生态保护”选项中选择了“是”,但当问及“当你看到有人在破坏环境是否去阻止”、“当你看到别人乱扔垃圾时会去劝诫对方”两个选项时,回答“会”的却不到27%,说明这种积极参与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中大部分虽具备一定生态环境意识,但仍属是低层次,低水平的,并未能积极有效地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去参与到保护环境这个队伍中。
表2 生态道德观念调查情况
表3 生态道德情感调查情况
(五)生态道德信念调查分析
生态道德信念是人们为了正确履行某种生态道德义务而在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心。稳定持久的生态道德信念是评价自己行为和他人行为善恶的内部标准。从表5可知超过九成的青少年学生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持有正确的态度,他们认为人应该合理利用自然来谋求幸福,并认为要在这方面加强立法与执法,即使自己掏钱也将近九成的同学不同意浪费水电,对于当下的韶关环境状况有71%同学持十分担忧的态度,这说明韶关市青少年学生对生态道德信念比较强烈,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但当被问及是否主动呼吁大家保护环境时,只有30%左右人愿意,这说明大多数人对于环保宣传还只停留在口头上。
表4 生态道德意志调查情况
表5 生态道德信念调查情况
(六)绿色消费意识调查分析
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不断认识和深化,近年来人们在消费意识方面兴起了一种更为理性的高层次的消费,即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也称为可持续消费,通常指无污染、无公害、低耗能的节约型消费,是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对于绿色消费,从表6可知,受访中普遍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且九成以上的同学都提倡绿色消费,其中亲自购买和践行这种消费观的就占87%以上。但也有小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回答绿色产品标志,也不经常关注自己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表6 绿色消费意识调查情况
三、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问题产生原因
尽管环境教育在我国大中小学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对普及全社会环境保护知识、促进青少年绿色教育行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广大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但就韶关市青少年学生而言,仍存在缺乏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心、奢侈浪费现象严重、生态道德理论知识薄弱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原因主要有:
(一)制约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培育的学校因素
1.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片面化。长期以来,在我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一直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育,这毫无疑义是正确的,应发扬光大。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教育尤其是生态道德问题教育已成为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因为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在内容上过于狭隘,未能跟上形势发展需要而充实内容,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即使近些年来,随着建设生态文明观念提出,学校开始注重了环境知识传授,但往往只停留在环保的宣传层面上,很少对青少年进行环境价值观教育和环保能力培养,致使部分青少年学生参与环保建设的意识不强。有的学生认为,保护生态、治理污染是政府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也有的学生虽然对环保充满热情,但因缺乏技能和方法,他们参与环保活动也只能停留在概念化、表面化的认识水平上;而更多学生在学校时名义上是环保小卫士,出了校门却乱扔纸屑,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也屡见不鲜。因而,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生态环保观念教育在当前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教师生态道德知识缺失。目前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涵盖在中小学自然课、生物课和高校思政课、生态选修课中, 也依靠这些课程的师资来担任。从访谈得知,这些课程除中学生物课以及高校生态选修课是由少数生物专业毕业的师资担任外,其他大多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生态知识,也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且这些老师年龄大多在38岁以上,受我国传统教育环境影响,大多存有“人定胜天”、“与天斗地斗”的思想观念。缺乏系统掌握生态道德知识的师资以及残存的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使青少年学生难以接受系统而正确的生态道德观,从而影响他们对保护环境意识培养。
(二)制约当前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的家庭因素
现在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尤其是城镇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像小公主、小皇帝,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不少人养尊处优,自我中心意识强,以致于与他们谈节约资源可谓是对牛弹琴,与他们讲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等无异是空洞说教。独生子女的问题固然严重, 但作为孩子第一位老师的一些家长自身也存在不足和缺陷,包括有的家长不讲究卫生、随便乱扔垃圾、存在好逸恶劳和缺乏生态道德知识等,这无疑难以给青少年带来良好的示范作用,反而会带来极为有害的影响,以致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就不知节约爱护为何物。
(三)社会环境负面影响
1.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制约。市场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其优越性不容置疑,但其弊端亦非常明显。就市场经济弊端对青少年生态道德影响而言,一些人、一些企业为了攫住个人经济利益,往往置社会效益于不顾,因而导致大量排放废水废气、胡乱处理垃圾、肆意毁林开荒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种不顾生态环境而追逐经济利益行为自然而然会影响到校园的莘莘学子,使校园文化趋向庸俗化、商业化和功利化,从而影响着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消费等生态道德文化的构建。
2.大众媒体舆论导向的错失。大众媒体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包括电台电视、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等,它具有交流信息、引导舆论、文化传承和娱乐大众等社会功能,但在当今,有的媒体为了追求广告收入、商业利益,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大肆宣传护肤、化妆、时装、美食等商品广告,误导公众去追求高档消费和奢侈生活,甚至爆炒“明星”、“大款”绯闻,窥探他们的隐私,这种与职业道德相悖特别是与正能量相悖的媒体舆论导向,严重扭曲着青少年的人生世界观,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四、加强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教育对策
提高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教育和引导人们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享用自然、享用生活,是一个极为有意义的工作,而这项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一)转变家庭观念,发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父母等家庭成员价值观念影响,但在当下许多家庭及其成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与生态文明观念不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为此,需在全市城乡广大家庭中广泛开展以建立绿色的家庭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在转变家庭观念过程中,应发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作用,通过家庭影响小孩,影响青少年学生,形成绿色的家庭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态道德教育氛围,使绿色生活方式深入青少年日常生活中。
(二)强化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体制机制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1.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第一,充分发挥中小学的自然课、生物课、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思政课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中小学的自然课、生物课可为学生掌握生态基本知识奠定较好基础,中学的思想品德课和高校的思政课应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教学内容加强渗透。为此,在中学的思想品德课特别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生态道德知识的同时,结合当今社会有关生态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在鉴别和引导中使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二,在相关课程如化学、地理等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生态道德教育与这些相关课程之间联系,如通过讲授七年级地理上册(2012年6月出版的人教版)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使学生认识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这样就把生态道德内容融入到地理教育教学中。第三,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要定期聘请相关专家或是环保人士来校为学生作生态道德教育方面专题讲座或报告,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和学术视野,在享受生态道德教育精神大餐同时深刻认识到生态道德意识的重要性,以提升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
2.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生态道德教育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重要平台,为此,在开展校园生态文化活动设计上要突出生态道德教育的主题,主题要喜闻乐见、内容鲜活的;在方式选择上要形式多样,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等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认可性,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主动接受生态道德教育,从而转变学生观念,内化为自觉行为。
3.健全生态道德教育的保障机制。一个良好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需要有组织领导、教师培训和日常监管等机制来保障,为此,一是学校领导班子要统一思想,把生态道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同时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生态育人的氛围,才能为生态道德教育推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大对任课教师培训力度,使任课教师能系统地接受专题培训,以提高教师生态教育水平,为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保证。三是健全规章制度,包括建立完善的教学计划,确保生态道德教育课时充足等,同时建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定期检查并通报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为生态道德教育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日常监管机制。
4.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实施生态道德教育,不仅要强化生态道德教育的体制机制,而且还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如接触式教育、体验式教育、探究式教育等方式,通过形式多样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接触自然和体验生活,在亲身体验学会判断正误基础上,内化为自身认可的生态价值观,再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达到知行统一,从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发挥社会力量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1.支持鼓励民间环保组织,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民间环保组织数量不断增加,直观反映了我国公民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作为学生特别是青年学生,支持鼓励民间环保组织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充当民间环保组织的环保志愿者,从而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2.发挥舆论的监督力量,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环保意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一方面是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利用舆论的压力,进行监督和纠正破坏生态的行为;另一方面是运用媒体舆论来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如电视在晚上黄金时间打出“节能减排,从家庭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有关内容的滚动字幕,利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机会,使家庭成员共同接受宣传教育。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如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就某一生态意识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提高青少年的生态环保意识。
3.深入开展社区生态实践活动,贯彻落实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不仅要从国家做起,还要从社区做起。根据调查,大部分的社区很少会举办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他们至多是请一些清洁工来清理社区的垃圾就草草了事。为此,建议有关部门深入社区开展社区生态实践活动,如呼吁业主们包括青少年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节省水电等活动,让他们行动起来,过低碳生活,培养社区业主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共同营造美丽的生态环境。
(四)发挥政府生态道德教育职能,为改善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创造条件。
一方面,政府教育部门要重视生态、增设生态道德教育课程,聘请和配备足够的专业老师授课,以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另一方面,政府要组织大讲坛,邀请相关专家给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态方面讲座,以拓宽青少年生态知识面。如韶关“道德论坛”、始兴“九龄大讲坛”等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杨立新,屠凤娜,张新宇.论生态道德意识[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7):31-34.
[2]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EB/OL].[2016-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0310/t20031013_181773. htm l.
Prob lem s and Coun term easures of the Ecological Conscience of Teenager Students in Shaoguan
YAN Xing-wen1, HUANG Zhi-chuan2, GU Cai-lian3, LIU Qiu-juan4, YANG Li-hua5
(1. Department of Politics Theory Teaching,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2.Shaoguan No.2 Middle School, Shaoguan 512022; 3. Shaoguan Jian Guo Primary School, Shaoguan 512000; 4. Shaoguan Tian Jiabing Middle School, Shaoguan512026; 5. Shaoguan No.4 Middle School, Shaoguan 512000, Cuangdong, China)
According to a survey among teenager students of Shaoguan City on their ecological conscience, while the majority of the teenage students show substantially raised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well as more knowledge and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consuming, there still exist some concerns. Such worrying issues include lack of feelings of love, respect and fear towards nature, extravagance and wasting, and unclear ecological conscience. Contributing to these issues are the combined influences of school, societal environment and family. Therefore, it is required that family, school, government and society join force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ng of ecological conscience and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ecology, in our effort to build a Beautiful Shaoguan City.
Shaoguan; teenager students; ecological conscienc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G41
A
1007-5348(2017)02-0001-07
(责任编辑:廖筱萍)
2016-12-25
广东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转化’探索”(546);2014年度韶关市社科规划共建课题“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研究”(GJ20140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形势下广东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状况的实证研究”(GD15XMK18)
严兴文(1966-),男,广东翁源人,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