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研究
2017-04-21沙海银王小金
沙海银,王小金
(1.广州工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广东 广州 510850;2.岭南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研究
沙海银1,王小金2
(1.广州工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广东 广州 510850;2.岭南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趋于良好状态,但存在轻微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自卑等问题。据此,建议高校通过完善心理咨询体系、构建多元资助体系、构建家校合作体系及鼓励贫困生自主创业等方法,提高贫困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应对方法
高校贫困生是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而言,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1]。本文的贫困生分为一般困难生和特殊困难生两类。
高校尤其是民办院校贫困生在经济上面临着巨大挑战,低下的家庭经济收入与其昂贵的求学费用不相适应。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该地区普通民办高职院校学费约为16 000元/学年,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学费约为20 000元/学年。尽管大学生资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让贫困生求学难问题得到缓解,但是由于资助金额、受助名额的局限性,贫困生求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贫困生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贫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本文试图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当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以某民办院校2013、2014、2015级一般困难生及特殊困难生中随机抽取的2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回收率为95.38%。其中,一般困难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下,本人在校期间月平均生活费在300-550元之间;特殊困难生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元及以下,本人在校期间月平均生活费低于200元,完全无能力支付全额学费和支付本人生活费的学生。该类学生均已通过严格的条件把关和认定程序,且90%以上的学生申请了助学贷款及国家助学金。样本构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随机抽样样本构成
2.研究方法
本次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由10个因子(90个题目)构成,分别反映被试者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等10个方面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测查时有专业人员主持并解说测试方法,由各班级辅导员统一召开贫困生座谈会并指导贫困生在约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调查结束,利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贫困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
统计分析发现,贫困生SCL-90测验结果显示总分最高分为344,最低分为91,平均值为153.89。被试测试结果呈现阳性症状人数为44人,占被试总人数的17.74%,未发现有中重度症状学生。以上数据表明,该校贫困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现状比较乐观,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贫困生心理健康调查总体情况分析表
经过分析对比发现,特殊困难学生各症状因子分的得分均高于一般困难学生的因子得分,且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两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特殊困难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高于一般困难生,且特殊困难生的各项因子分都略高于全国常模,一般困难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五项因子得分略高于全国常模。由此可见,一般困难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特殊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显而易见,但是男生、女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未见明显差异。一般贫困生与特殊贫困生各因子均分、标准差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一般贫困生与特殊贫困生各因子均分、标准差比较分析表(x+s)
2.影响因素分析
从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的分析与抽样访谈结果来看,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贫困生群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本次的248名被试学生中,共有196名学生来自粤西、粤北、粤东的农村地区(农村户口),占了被试总人数的79%;有220名学生属于非独生子女,占被试总人数的88.71%。来自偏远农村地区且小孩较多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抑郁倾向。家庭的不堪重负、高昂的求学费用无疑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乃至愧疚感,且有研究指出,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家庭压力感要大于城市的贫困生[2]。
根据《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 0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1 000-3 000元范围内确定。在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8 000元/年)或国家励志奖学金(5 000元/年),这大大降低了贫困生的求学经济压力。但是对于部分单亲、伤残、患病及民办院校的贫困生而言仍与实际支出相差甚远。贫困生在生活上的拮据行为,往往容易导致贫困生自尊心受害,在人际交往中比一般学生更加敏感。
三、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高校贫困生群体中存在轻度的诸如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问题,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成因是复杂多样的,就其自身来讲有认知方面的偏差、情绪自控能力的欠缺、个性发展的不健全等因素[3];就其外在条件而言,有家庭经济困难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不完善原因。本文主要从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其经济需求角度出发,提出几种应对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1.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履行心理健康教育岗位职责
当前各高校基本上建立了专门心理咨询机构,但仅有校级的心理咨询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因此,高校应努力构建“校、院、系、班”层层联合的协同教育与引导体系。校级的心理咨询机构要自觉承担起全校心理咨询与教育的重担,引导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做好贫困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追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及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工作。为打破校级心理咨询机构孤军奋战的单一局面,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服务群体,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细化,需在各二级学院(系)建立起二级心理辅导站。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被列为辅导站的重要工作内容,辅导站站长要认真组织辅导员建立各班级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培训一批具有敏锐观察能力的班级心理委员。以心理委员为眼线,及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个案,进而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辅导站将承担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团体心理健康活动;针对群体性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并及时将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疑似精神障碍的学生转介到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心理咨询中心);负责所属院系班级和宿舍心理健康委员的培训与管理。
2. 构建多元资助体系,缓解学生经济难题
经济困难是导致贫困生产生自卑、抑郁及人际交往敏感的主要原因,构建“奖、补、免、捐、帮、扶、勤”等多元资助体系刻不容缓。当前高校贫困生获得资助主要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来源和途径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学校资助管理工作中心要充分发挥校友、社会、校内等各项资源,开拓资助途径,扩大资助来源,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奖”: 以校企合作平台为契机,借助企业的力量举办多场次贫困生专场赛事,鼓励贫困生通过参与竞赛获得奖金;“补”:成立以助学为目的的“爱心基金”、“校友助学基金会”,通过发挥校友及周边区域资源优势,或通过校内旧物回收、爱心义卖等多种渠道筹集善款,为贫困生提供生活补贴;“勤”:拓展勤工助学渠道,为贫困生提供更多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捐”:当贫困生遭遇重大困难时,积极倡导校内外爱心人士为其筹集善款,解贫困生之忧;“扶”:与社会、企业建立共同扶持、培养机制,优先为贫困生提供寒暑期社会实践机会……
3.构建家校合作体系,为学生寻求情感支持
构建家校合作体系,是深入了解贫困生成长环境的关键渠道,也是快速了解学生性格特征的有效方法。贫困家庭的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子女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这些都令孩子容易产生抑郁、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3]。构建家校合作体系首先要认清家校合作的主要任务:一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主要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及主要成长经历;二是要向家长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让家长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家长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本人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做学生心灵深处的港湾。
在当前的高校中,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频率低,且基本上只有高校辅导员在遇到特殊情况下,才与学生家长联系。为全面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构建完善的家校合作体系,各级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家庭中一切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特殊事件,及时更新贫困学生心理档案,并由专业人员跟进及引导。
4.以创新创业为平台,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意识
解决经济困难问题的两大途径是他人给予及自主创收。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在获取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培养了其自立自强意识,个人的思维、沟通、协作能力都得到提升,为日后的职业生涯之路奠定了基础。贫困生在创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学会主动寻求专业教师、创业指导人员的帮助与支持,选取低投入、低成本的项目进行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受挫时,要善于及时总结、反思,并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应对。
与此同时,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创业动态,了解学生的创业需求,与就业创业机构做好协同引导工作,全力支持贫困生自主创业。首先,为贫困生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创业理论知识指导,引导贫困生正确分析创业形势、市场环境及自身创业的优势与不足,为学生规避风险提供可行性建议;其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相应的大学生创业补助政策优势;最后,为学生创业提供全程化的关爱与情感支持。
总而言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倡导全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爱贫困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能够有效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神鸿.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4):142-144.
[2]冯夏婷,刘艳芝.经济发达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以广东省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12):100-106.
[3]田若勇.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1):105-106.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Mental Health Issue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Poverty
SHA Hai-yin1, WANG Xiao-jin2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850; 2. Collegel of Foundmental Education,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Guangdong, China)
College’s Po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lways exist. This paper takes Guang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s an example, an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poor students tend to good condition, but there is a slight anxiety,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low selfesteem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For this, the college can use the way such as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ystem, building pluralistic financing system, building home-school communicating-system, starting an undertaking by themselves and other ways. By these ways,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poor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will be improved.
colleges; po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untermeasures
G64
A
1007-5348(2017)02-0021-04
(责任编辑:廖筱萍)
2016-05-16
沙海银(1988-),女,广东河源人,广州工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教管理。